明清外来饮食礼仪研究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饮食原料的开发,还是烹饪技术的发展,以及饮食理论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期由于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也带来了不少的西方食物及烹调方式;而大量的外国饮食传入可以说是在清朝末年时,通商口岸洞开,外国商船、洋人、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当然清朝与外国的几项战役中的失败,割让给各国殖民地,洋人在这些殖民地生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国的许多饮食习惯和方式。中国的传统饮食礼仪亦随着朝代的更迭,及社会、经济的景况而有所改变。
  关键词:明清时期, 饮食礼仪, 西方饮食礼仪,
  一、前言
  饮食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礼仪。中餐与西餐有种种不同的差异,中餐以粒食为主、西餐以块食为主,中餐讲究味道、西餐重视营养等等;从外在来看,最触目的是中餐用筷子取食,而西餐用刀叉。这一差异的实质,绝非中国人和西方人各自习惯了自己的取食工具。探讨西方饮食礼仪传入,首先还是要了解西方饮食礼仪的内容,再进一步探究有哪些西方饮食礼仪传入中国,并对国人的饮食礼仪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西方饮食礼仪内容
  中西社交礼仪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行为准则上,中国社交礼仪注重长幼有序,尊重长者,及尊老原则;西方则是非常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
  (一) 日常饮食礼仪
  1. 餐具布置与使用
  西餐的餐具有很多种,每种菜肴都可能有其特殊的餐具,且服务的菜肴种类不同,也会有不同的餐具。
  2. 餐具的使用方式与礼仪
  西方的各式菜点大多有不同的食用方法,开胃菜、汤、主菜、面包和甜品,以及饮料都各有其不同的食用与饮用的方式。比起中式餐饮来说,确实是复杂许多。
  (二) 宴会中的饮食礼仪
  在西方的众多宴会中,人们总是把女士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尊重妇女被视为是具有良好教养的表现,否则就显得粗俗无礼。因此,在席次的安排上,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时,西方人参加餐饮活动时,不同程度地讲究个人的穿著打扮,亦常根据用餐规模、等级、性质等不同,穿戴不同的服饰,尤其是在正式餐会上更是十分注重服饰,因此形成了服饰礼仪。
  三、西方饮食礼仪传入影响
  中国自古就自称“礼夷之邦”。凡事讲究礼节,饮食一事自然也不例外。“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中国自先秦以来便已发展出以祭祀为基础的食礼。
  因此,中国最初的食礼型态,无疑是受到祭祀礼仪的启示。再者,孔子注重礼教,提倡礼治,及以礼治国、以礼治家,使礼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如此独特的文化传统、社会风尚、道德心理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下,中国社交礼俗最主要的特点是在行为准则上注重长幼有序,尊重长者,及尊老文化。 这一点与西方礼仪所推崇的“女士优先”,尊重妇女迥然不同。尽管中西方饮食礼仪及饮食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饮食所注重的礼仪是相同的。这里所谈的食礼不尽然是原汁原味从西方所传入,当然也包括了原本就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礼仪,但是我们吸取了西方的优点,进而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上的一部分。
  四、结论
  文化传统及礼俗观念的差异,不同国家或民族在社交礼俗上有不同的规范和准则,因此就有不同的社交礼俗。外來饮食的传入,除了饮食原料的扩大、菜肴种类更丰富及烹调样式多样化外,同时也拓展了国人传统的饮食思维与饮食方式。刀叉等西式餐具的使用、西方饮食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各种演宴等场合所必备。
  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除了体现在饮食内容、饮食观念外,亦体现在饮食礼仪上。中国的传统饮食礼仪亦随着朝代的更迭,及社会、经济的景况而有所改变。中国人未接触西方人之前,从未察觉中国的饮食礼仪有何不妥或不恰当之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中西文化交流频繁,想法于是改变了。中西方的礼教观念原本就不同,中国的“长幼有序”,尊长的观念;西方的“女士优先”,尊重女性的观念;这两种观念,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好的礼节我们应该继续延续,但也可同时吸取外来的好礼节。而西方饮食礼仪的传入,亦令长时间约束于传统礼俗框架下的中国人耳目一新。中西方的礼教观念不同,中国人的尊老、长幼有序的观念,和西方国家的女士优先、尊重女性,两种不同的礼教,影响了关乎我们最切身的饮食方式和礼节。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或许过于复杂,一般人几乎是无法做到,因此,配合着时代的变迁与饮食方式的改变,使用合宜的西式礼节,应该会较符合社会的要求。
  因此,处处都讲求国际化的今天,西方饮食礼仪,也是国际礼仪之一,作为一位世界公民,除了延续中国传统好礼仪外,学习得体的西餐礼仪也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王仁湘,往古的滋味.中国饮食的历史与文化,2006年,济南,山东画报。
  [2]杜莉、孙俊秀、高海薇、李云云,当筷子遇上叉子.看中西饮食文化比较,2008年,济南,赛尚图文。
  [3]阮元,十三经注疏,1980年,北京,中华书局。
  [4]沈正邦译,旧中国杂记,2010年,台北,台湾书房。
  [5]柯伶蓁,咖啡与近代上海,2011年,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6]徐珂,清稗类抄.饮食部,1983年,台北,商务印书馆。
  [7]高成鸢,饮食之道-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路思考,2008年,济南,山东画报。
  [8]孙路弘编译,餐厅服务管理,2002年,台北,桂鲁出版。
  [9]曾纪泽,出使英法俄国日记,1985年,长沙,岳麓书社。
  [10]张德彝,随使法国记,1982年,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1]庄铭国,国际礼仪与海外见闻,2009年,台北,五南图书。
  [12]爱新觉罗.溥仪,日落紫禁城:我的前半生,2002年,台中,慧明出版社。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大部分道路桥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了解道路桥梁的破坏程度以及确定加固方法中,试验检测必不可少。研究发现,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桥梁技术的应用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甚至呈现出新兴检验和检测技术。在众多先进技术中,超声回弹法的应用优势更为显著,为此,本文就将对桥梁检测中超声回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超声回弹法;公路桥梁;检测技术  1回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回弹检测的方式是结
期刊
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中国画就已经诞生,而当时的绘画手段主要就是线条,而且一般是创作在丝织品上,也被称之为帛画。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国画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绘画手段、工具、主题等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至今为止,中国画均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是我国最重要的艺术财富,对于我国艺术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围绕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色;相关分
期刊
摘要:木版年画这种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年画融合了绘画、民间戏曲、雕版 印刷、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等多种文化内涵 及艺术形式。它和笔者的专业国画存在密切的联系,木版年画他是一种源于生活对的艺术,寄托了百姓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民间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木板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引起国内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手段及我国传统设计观的阐述,明确建筑装饰领域传统手法及特征,并从传统装饰纹样、传统建筑结构、传统建筑形制三方面研究传统建筑手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传统手法  引言: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建筑手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很高,发挥的作用较为突出。建筑装饰设计是其灵魂,一个建筑从整体上看是否具有美感,需要将其装饰设
期刊
摘要:钦州坭兴陶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雕刻装饰技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增加了坭兴陶的艺术效果,使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主要对钦州坭兴陶的雕刻装饰技法进行探讨,分析不同雕刻装饰技法的特点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钦州坭兴陶;雕刻装饰技法;雕刻艺术  钦州坭兴陶的雕刻装饰技法是以泥为纸、以刀为笔,在胚体上进行雕刻装饰,不仅提高了坭兴陶的艺术价值,还进行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期刊
作者简介:姓名:邱胤家,男,毕业于四川省西华大学动漫系,凉山州会理县文化馆美术摄影工作部副主任  (四川省涼山州会理县文化馆(美术馆))
期刊
摘要: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与衍生产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与衍生产品的发展就是重视民族根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与衍生产品能够让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播,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当下最好的传播方式就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与衍生产品资本化,通过向资本转化来突出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与衍生产品产业的当前生产
期刊
摘要:俄罗斯民间舞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并在各个国家享誉盛名,并在世界舞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俄罗斯民间舞蹈里富含有先民的民族特色和即兴创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即兴舞蹈创作能力。  关键词:俄罗斯;民间舞蹈;特点  一、俄罗斯民间舞蹈的发展  俄罗斯舞蹈在全世界范围都广泛流传,并在发展中形成了有独立个性的舞蹈,有它自己独特的舞蹈文化,俄罗斯民间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罗斯民间舞蹈了,俄罗斯舞蹈的发
期刊
摘要:1954年9月2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下称《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该项法律初步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检察工作的基本格局。随之该法在武汉迅速贯彻落实,武汉市检察工作迅速规范发展起来。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检察发展;武汉检察工作  一、武汉市人民检察署更名为武汉市人民检察院  1955年初,武汉市人民检察署更名为武汉市人民检察院,下设4处1室。  一般监督处:对于
期刊
摘要:清王朝为核心构成的东亚、东南亚朝贡体系中,衣冠、叩拜等仪礼是通过文化获取“承认”和“认同”的象征。在这个朝贡体系内,通过这一套“象征”,建立起来一套复杂的内外、上下、亲疏、远近的关系,维持着所谓东亚秩序。安南国阮惠使团在衣冠礼仪上的臣服,一方面,显示出阮氏为获得“承认”而投乾隆所好的“权宜之计”。另方面,表现出清统治者乾隆皇帝似乎特别在意衣冠礼仪的象征性,对自己的宗主国地位的过度自信与自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