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奔小康共建美好新西藏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优异成绩喜迎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的重要时刻,党中央召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特殊关爱,对开创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自治区成立5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12倍,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质量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81倍和119倍;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保护,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深化,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社会局势持续和谐稳定,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理从“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转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西藏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区党委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去年年底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连续四年被中央确定为“综合评价好”,是自治区成立55年来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西藏扶贫工作,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关注贫困地区发展,深情牵挂贫困群众生活,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不仅树立了我国扶贫史上的里程碑,也树立了我们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以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高瞻远瞩、英明果断、雄才大略,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多次就扶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减贫事業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为全党全社会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脱贫攻坚工作格外重视、格外关心、格外支持,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原则和着眼点着力点、出发点落脚点,强调“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又明确指出,“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加大援藏扶贫力度;在历次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都对西藏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研究制定的脱贫攻坚文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都给予西藏重点照顾、特殊倾斜。所有这些,既指方向又明路径,既定目标又给政策,既提要求又教方法,更加坚定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

坚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节约为先,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着眼“通过脱贫攻坚、让西藏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从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这个大局,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以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工作方法,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层层压实脱贫责任。我们遵照总书记“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的重要指示,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党委常委会多次听取深度贫困地市、县区工作汇报,逐县分析致贫原因,因县制定差异化政策。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严格落实“四包”制度,常委同志带头联系海拔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县,蹲点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保持了贫困县党政正职总体稳定。组织地市委书记每年围绕脱贫攻坚这个重点、兼顾综合,带领县区委书记开展现场考评,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对标先进、查漏补缺。坚持区党委常委督导脱贫攻坚、牵头抓整改,中央专项巡视反馈的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处理好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的关系,大力发展青稞增产、牦牛育肥、旅游文化、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2016年以来扶贫产业累计投资412.1亿元,实施项目2835个,直接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拿出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采购所联系贫困村的农畜产品,加大对从事旅游等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贫困群众向一产转岗力度,降低了因疫致贫返贫风险。
  三是实施易地搬迁促进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好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区96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已全部竣工,26.6万人已搬迁入住。坚持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将产业扶贫资金的5%用于安置点产业建设,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四是推进教育就业加快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深入推进15年公费教育,实行贫困家庭“两后生”免费接受中职教育,推动高校面向农牧区贫困学生专项招生并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实现清零,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达到9.55年。坚持正确处理好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区外、企业、市场就业或返乡创业,2016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今年区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71.24%。加大农牧民工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累计培训15.51万人次,转移就业18.64万人次。   五是落实保障政策兜底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相衔接,11.32万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深入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制定高海拔地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奖励补助办法,贫困地区看病难问题有效解决,“三个一批”医治率达99%以上,包虫病综合防治三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实现零新增、零扩散,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0.6岁。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达到658万人次。
  六是发动社会力量帮扶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协助国务院扶贫办连续五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累计签约项目247个、签约资金349.48亿元。协调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包干受援县10%的贫困群众,跨省安排就业8000多人,央企在藏机构录用西藏籍高校毕业生1527人、吸纳当地农民工1.12万人。大力开展央企助力西藏脱贫攻坚活动,累计投资1752亿元。全面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投入资金23.2亿元,7.68万贫困人口受益。
  七是建强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要加強工作第一线的组织领导”的重要指示,先后选派八批17万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选派三批1.6万余人次担任村第一书记,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乡村振兴专干5399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把村“两委”班子建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智志双扶,既“管肚子”又“管脑子”,引导贫困群众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理性对待宗教,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过好今生幸福生活。
  八是补齐短板弱项带动脱贫。我们遵照总书记“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要着力解决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问题”的重要指示,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农牧区主电网覆盖人口达83%,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6%、99.81%,行政村通信覆盖率100%,建成369个边境小康村,全面小康的基础更加坚实。
  我区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在西藏的成功实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西藏的有力体现,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在西藏的生动展示。西藏各族群众从中切身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厚爱,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由衷地感谢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似海恩情。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重要指示,扎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一定认真贯彻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胸怀两个大局,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持续深入做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一是通过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让各族群众真正感受到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客观的事实、鲜活的案例,讲好西藏脱贫攻坚故事,大力宣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讲清楚西藏各族群众享受到全国其他地方群众没有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讲清楚“十三个显著优势”“十三个坚持和完善”与今天幸福生活的关系,讲清楚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四世达赖以及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让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创举和实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想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做到、只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才能享受到,发自肺腑地称赞习近平总书记好、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消除十四世达赖利用宗教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把主要精力用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来,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二是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检验。把防止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坚持“四不摘”,保持脱贫政策总体稳定,确保贫困群众可持续稳定脱贫。健全返贫监测预警机制,逐户逐人查找漏洞缺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进行帮扶,对症下药,坚决防止大面积返贫。全面落实保险保障措施,织牢保障网。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瞄准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多层次全方位搭建产业体系;组织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回头看”,把涉扶贫“小散弱”企业通过专合组织整合做大,把同质化明显的扶贫产业和企业重组做优,把市场前景好的涉扶贫优势企业通过注资的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强,切实发挥好产业项目对巩固脱贫、稳步致富的根本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把更多农畜产品变为商品、卖出好价钱。大力推进河谷经济发展,结合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整体谋划,推动脱贫攻坚与河谷整治开发有机统一。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抓手,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融入工作,同步推进易地搬迁与配套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把好事办好、让群众说好,时间服从工作目的。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各项任务。
  三是有机衔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共建美好新西藏。着眼决胜全面小康,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脱贫攻坚与边境小康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极高海拔生态搬迁等方面的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富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坚持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充分发挥专兼职生态补偿岗位作用,积极保护、有所作为,努力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换为金山银山,造福一方百姓,建设美丽西藏。
  (责任编辑:张纪)
其他文献
要减少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犯罪问题,就要在维护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权利方面有大的变革和进步,而不是仅仅通过增加警力来打击日益严重的社会犯罪。    作为成本的犯罪    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率上升并不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问题。发达国家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同时,也普遍出现了"经济发展、治安混乱、犯罪猖獗"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经济、文化、制度等多因素共同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8个东部发达地区城市“一对一”帮扶贵州8个市(州)。自那时起,相隔1500余公里的浙江省杭州市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便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结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打赢三大攻坚战决策部署,2018年,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各项工作进一步加码加力,在原联络处基础上组建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选派38名优秀年轻挂职干部投
站在高山之巅,大渡河水滚滚东去。峡谷中吹过一阵疾风,仿佛传来当年红军在此征战的呐喊声。  我们忍不住欢呼起来,终于抵达古路村啦!  古路村是一个彝族小寨,全村只有133户人家,散落在大渡河大峡谷的绝壁之上。从前,唯一可以出行的“天梯”沿着绝壁攀援而上,直入云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曾世世代代与世隔绝。如果把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比作长征路的话,那么古路村就是极难攻下的“腊子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
摘 要: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难题.以例题课中“追及问题”教学为例,就如何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讨论.  关键词:例题课;追及问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1-0046-02  1 问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课标”以来,虽然教师参加了“国培”和各种培训,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重点学
1928年3月20日清晨,共产党人夏明翰被押往汉口余记里刑场,当国民党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时,他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随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夏明翰,字桂根,190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夏家几代为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尽管家境优渥,但夏明翰从不以“夏府少爷”自居,还时常帮助家里的佣人、同情贫苦的百姓。  夏明翰少时酷爱读书,怀有“工业救
在上海国民党龙华监狱墙壁上,有一位共产党员当年留下的诗句:“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是无数龙华革命烈士英勇不屈精神的写照,罗亦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罗亦农,湖南湘潭人,1902年出生。14岁时,罗亦农考入由美国人开办的益智学校。由于不愿意听神学课、不满教会对学生活动的诸多限制,他多次不顾禁令冲出校门参加反日游行活动。1919年夏,在五四运动和进步思想
14个中国人,一艘伤痕累累的渔船,冲破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重重阻拦,奇迹般地实现中国民间保钓队员登上钓鱼岛的梦想。  而在“启丰二号”从突破日方围追堵截到返航途中,在这艘保钓渔船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由此番“8·15”保钓事件,中国民间保钓格局折射出了怎样的境遇?  “我们拿起了砖头警告日本警察”  2012年8月15日下午,河南籍民间保钓人士方晓松告诉《新民周刊》,包括他在内的首批7位已登上钓鱼岛的民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入乡随俗,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这是我们的处世之道。可是,你知道吗?通过细心观察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民俗乡规,从而得到启迪,再进行发明创新,也是发明创造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风俗启迪法。  在阿拉伯国家,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无论居家或旅行,每日都会按时祈祷。祈祷时,他们一定要跪拜于地毯上,且面向圣城麦加。根据这一风俗,你想到什么创意了吗?  比利时人范德维格在旅途中发现这种风俗
秀芝婶住在城郊,丈夫去得早,她没工作,家里的田地也征用得只剩一畝不到了,身边还剩小儿子没结婚,所以她还歇不了。  秀芝婶种菜卖菜。种菜不是立竿见影,得整畦、播种、浇水、施肥,等着它们慢慢长大。最快的是小白菜,也得等上十天半个月,这等的时间,她得用上。思谋来思谋去,秀芝婶决定贩鸡蛋来卖,她所在的城中村,还有很多老人养鸡。现在城里人喜欢吃土生土长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前面冠以一个“本”字,以区分于“洋”
他是黄埔军校一期高才生、周恩来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是骁勇善战的红军参谋长,曾立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头不刮胡子”。1928年8月,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  王尔琢,1903年出生于湖南石门县。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其初试文章《试述入黄埔军校之志愿》受到主考官何叔衡的大力赞赏。1924年秋,王尔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8月,王尔琢参加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