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窑头的春天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西窑头村举办农耕节的消息,吸引了我好奇的目光。
  西窑头地处县城北的黄土高坡,元至元年间建村于一座砖瓦窑西,故名西窑头。村人最初以姚姓为主,王、苏、龚、李等姓氏亦有分布,其他姓氏则多为迁移户。我经由村北入村,新修的水泥路从柏油公路边一直延伸进村庄,如同老树根上分叉的细长根须。龙泉湖顺东南至西北向窑沟曲折。湖畔碎石砌路,新近整修过的样子。榆树棵子挥动着裸露的枝杈在风中轻曳,让人想见一串串一簇簇的榆钱儿飘来阵阵清香,孩提时上树捋榆钱儿的情景浮现眼前。白色的冰面泛着一种微蓝或者淡青,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沉睡的冰湖渐渐苏醒,萌动的气息聚集着从湖水内部迸发出来,在岸边留下曲曲弯弯濡湿的痕迹。此刻,蓝天上丝缕的薄云像是昆虫展开透明的羽翼,喷气式飞机划过一道道悠长的白虹,龙泉湖静静拥抱着高坡上的西窑头。于是,这座丘陵地带的村庄便充满了生机和灵性。
  龙泉湖边是安养生态广场。西侧,白杨树们高大挺拔,直插云霄,萧疏的枝条泛出浅浅的青色,细小的嫩芽正悄悄探出头来,远远望去,一片朦胧。喜鹊和麻雀飞来飞去,喳喳地鸣唱。是在欢庆农耕节,还是在欢迎四面八方赶来的如我的观者?或许两者兼有,或许都不是。权当是两者兼有吧,人逢喜事还精神爽呢。东侧,一棵老柳荫蔽着一口古井。老柳枝干粗壮,枝桠虬曲,斑驳沧桑,看上去蓊郁了足有二百余年时光。阳光越过高坡,洒向井台上手摇辘轳的老农,满腮灰白胡须、垄沟般皱纹密布的臉上溢满了节气的笑容。实际上,阳光刚刚漫过东方的山峦时,村人就在村东的龙王庙敬龙祈雨了,祈求风调雨顺,河川安泰,五谷丰登。庙宇残破,但供品丰盛,一应俱全,可见农人的虔诚。村人们挑着一担担龙泉井水,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绕着街道引龙神。我跟随着游演的队伍,从蜿蜒的鹅卵石小路登上黄土高坡。村子不大,可数的几条巷子排列整齐,巷名寓意美好,平安巷、福禄巷、幸福巷、富贵巷、吉祥巷、长寿巷、和睦巷,无不映衬出村人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阳光照过来,一排排砖墙大瓦房,齐刷刷,圪楞楞,窗明几净,素朴中透出现代气息。引头人神色轻松,使一个红色的水舀子,边走边将井水泼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就像天降绵绵春雨,落在村庄阡陌,洒在农人心间。村人们喜气洋洋,纷纷从家里取来盆瓢讨得甘冽的井水,图的是一个喜庆和吉祥。游演的队伍缓缓移动,如同夏日穿村而过的湖水脉脉流淌。民间丑角冲到镜头前,主动进行幽默诙谐的表演,不时引来围观群众的欢笑。站在高大门楼下观看表演的老大爷告诉我,不光湖边那口古井还能用,村里的自来水也已安装入户,用起来方便多了。
  巷头的墙壁上挂着“那年的派饭”牌匾,海荣家、老六家、满全家、仙荣家、满堂家、姥姥家、师娘家、润琴家,朴素,典雅,韵味十足。下乡吃派饭的菜单有三。一是师娘饺子。村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到西窑头村教书,先生的夫人做得一手好吃的莜面饺子,时常做给学生们解馋,学生个个登科及第。后来,赶考的学生都要吃师娘做的莜面饺子,祈福金榜题名。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村里的小孩考试都要吃一个师娘饺子。二是传统菜肴。菜品皆产自门前村外的田地,随季吃。春吃柳芽野菜,夏吃蘑菇地衣,秋吃青菜番茄,冬吃咸菜干菜。村里的鸡鸭鹅、牛羊猪,村民总是把最好的做给你吃。三是五谷杂粮。黄糕、高粱糕、炒傀儡、山药蛋、烤山药片、山药烊子、山药丸子、烤红薯、糊糊、棒烊、搅拿糕、莜面卷、莜面鱼、荞面饸饹、小米饭撒胡麻盐、玉米蝌蚪等,各式各样,尽显农村本地特色。吃“那年的派饭”,口舌生香,就像是吃着浓浓的乡愁。如此,下乡的人确是有口福了。
  街道上红灯高悬,彩旗飘扬,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坡头新建的时代讲习所,宽敞明亮,桌椅整齐,简洁大方。恰逢三八妇女节,庆“三八”走进西窑头村女性关爱联谊活动的会标熠熠生辉。创建不久的爱心消费扶贫超市,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模式,引导村民“劳动换积分,积分换物品”,树立起新农村健康文明的生活新方式。街墙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大字标语鲜红醒目,村头宣传栏贴满致富能手、好媳妇、最美孝子、最美庭院、最美志愿者、奉献者的大幅彩色照片,扮靓了小小的西窑头。
  轧碎的玉米秸秆成方成垛,金黄的玉米棒子堆满囤。转过几条巷子,引龙神的队伍来到村南表演。入村的路口处,立着醒目的西窑头村训,展示着新时代的村风民情。
  返回龙泉广场,祭祀炎帝神农氏的仪式简朴而庄重,农人对大地的敬畏一直以来从未改变。非遗民俗社火邀请赛精彩纷呈,表达年节最后的喜庆,迎接新年即将拉开的农耕序幕。七星鞭抡圆了啪啪地响,震天动地;高跷戏唱腔宛转悠扬,情意缠绵;花棍舞动作潇洒,整齐划一;巾帼锣鼓威风八面,气势如虹,不让须眉。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节目紧挨着一个节目,远比我小时候看到的丰富,也更有新意。倾听着或舒缓或劲爆的节奏,就像倾听着大地复苏的心跳。惊蛰甫过,冀西北的天气依然很冷,空气中却已能嗅出温润的气息。人们大多遵循“春捂秋冻”的农谚,穿着厚衣围站在高坡、小径、圪塄、广场上,兴致盎然地欣赏着各种节目。我用手机记录着难忘的瞬间。小年轻则早早换了薄衣,在冷风中展示着青春的魅力。小孩子不时拨拉开大人们的身子,泥鳅样哧溜从缝隙处钻进钻出,留下一串串童真的嬉笑声。耳畔忽闻叽叽交谈声,原来是身后的一位大嫂正和邀来观看节目的亲戚聊得热火朝天,大意是:去年冬天,村里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了滑冰船,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在龙泉湖上滑冰;村里人不仅在广场上唱歌跳舞健身,志愿者还会在每月十六的敬老爱亲日,集中为60岁以上的老人包饺子吃;敬老饺子基金是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愿捐助的方式筹集来的,让那些留守的老人近距离地感受到欢乐和温暖。是啊,我不禁欣然,西窑头,绵延的翠屏山下,澄澈的龙泉湖水,茂盛的杨柳榆树,平展的田地,兴建中的连接北南交通运输大动脉太行山高速的张石高速支线,加上勤劳善良的乡亲们,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能不让人心情愉悦吗?
  历史上,西窑头村人以窑业为生。如今,窑业盛景早已不复存在,只零落着几座窑炉,制陶人也寥寥无几。从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到制陶制砖瓦的匠人,再到现在的新型农民,七百多年来,一代代的西窑头人在这里生产过活,繁衍生息。驻足交谈,村党支部彭书记信心十足,他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党员积极带头,人心齐,好干事。经过村人和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贫困人口已经从2014年的12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2人。村里将继续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有机融合,统筹历史、文化、农耕、亲子等要素,实施京冀扶贫协作项目,打造资产性收益精准扶贫共享农庄,盘活村内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吸引出去打工的青年人回村创业,把城市人群带到农村,也通过订单式农业把农产品带给城市端客户,使西窑头早日脱贫致富,建成美丽乡村。
  大片的阳光漫溢下来,充盈着渐浓的暖意。坡上的玉米地里人头攒动,“西窑头村2019年春耕第一犁,开犁了!”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大地。一头系着红绸布的积蓄了整冬能量的壮硕耕牛,拉着锃亮的犁铧,急切地奔了出去,顺着东西向的田垄,哗哗地犁开新鲜的泥土。那劲头,宛若古井台上手摇辘轳的老人。村人们紧跟在耕牛后面,踩下明晃晃的铁锹。西窑头的春天,启航了。
  (张海峰,男,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国土班学员。作品刊于《中华文学选刊》《大地文学》《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辽河》等文学期刊。)
  编辑:刘亚荣
其他文献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描述过栖息于爱琴海沿岸草丛中的一种奇特生物,他称之为垂钓鱼.这种鱼的背鳍很像一条安放着鱼饵的"钓竿
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中,一名年轻人与一头结仇多年的大熊,跌进同一个陷阱.为了自己能活命,必须让对方自愿当垫脚石.人熊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生死的智力竞赛对决”,一场奇
文章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树立企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概念,同时着重介绍了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推
在江苏南京有一支“仝”姓,是回族人.大家知道“仝”姓发源于河南,现在河南郏县还有许多人姓“仝”,其民族属汉族.那么,南京这一支回族“仝”姓是从哪里来的呢?
登贺兰山  几只山鸦在崖壁与蓝天的结合部游弋,喳喳的叫声在山谷间回荡。我仰望着它们和那些巍峨巉岩的背景感觉目眩。在贺兰山上这个叫苏峪口的深山沟里,想让自己的视线走得远些可不容易。“一望无际”难以实现,除非你往天上看。  我们一直顺着山沟走,要赶到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交界的分水岭上去。周遭山壁高耸,逼仄的程度超乎想象。  山路像一条风中的布带那样左右飘摇,与山里流淌下来的无名河水几乎平行。一起进
期刊
电视剧中的徐医女被皇帝封为三品官员,赐以“大长今”的尊号,成为朝鲜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医官,专门为皇帝(当时称大王)的健康服务.据记载,徐长今是朝鲜历史上首位女御医.书中提
这几年由于关注河北的散文创作,有机会注意到冯小军的作品.在我们的常识里,散文似乎是一种被生活化了的文体,没有门槛,人人能写,因而文本的数量极多.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经验的
期刊
财叔是我的堂叔。  我老家的人起名字,首字是姓氏,中间是行辈,只有最后一个字要费点心思。当初二爷老来得子,出于某种美好的期望,他给这唯一的儿子起名为“财”。这本来无可厚非,可二爷显然忘记了,按照传统五行命名的说法,他给儿子起这个名字,似乎就暗示了——这个儿子天生命里缺“财”。果然,财叔虽习得一门好手艺,又生性勤俭,却仍是一生清贫。这是后话。  财叔不到八岁的时候,二爷和二婆就双双离世。村里人怜他孤
期刊
汽车开到兴隆山下,天空下起了小雪。我们把车停到路边,徒步往山上走。虽然只有二三百米,我还是走了二十几分钟。同行的乡土诗人娟子对我说,再坚持一下,就可以见到姥姥了。我抬头看了看其他几个文友,他们手里提着白酒、鸡蛋、猪肉、韭菜、大葱,已经爬到姥姥家门口了。  我是今天早晨决定到北京郊区玩的。这几天,心里感到烦躁,很想到空气清新的地方透透气。于是,我打电话给王子、晓峰几个文友,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到郊区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