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枏《校正孔氏大戴禮記補注》的文獻價值

来源 :古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學者王樹枏長于治經,其經學代表著作《校正孔氏大戴禮記補注》運用對校、本校、他校、理校及多重校勘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進行校正,集中體現了王氏敢於質疑、勇於創新、兼收並蓄的治學思想,對《大戴禮記》研究有一定價值.
其他文献
徐芳(1619—1670),字仲光,號愚山子,又號拙庵,江西南城(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人.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崇禎十四年任職山西澤州,以治行第一聞,乙酉年間唐王僭立,先後任南明隆武
由於《建康實録》以南朝政權爲正統,並沿用了南朝史書以北朝爲僭僞的做法,其《魏虜傳》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南齊書·魏虜傳》在唐代的原始面貌.在同時代的其他史書對《南齊
作爲清代較早箋注吴偉業詩歌的注家,程穆衡雖功名不顯,但以其學問篤實、著作宏富獲譽當時.程穆衡家學淵源有自,交遊極重學問和人品,著作廣涉經、史、子、集四部,舉凡考證、箋
通行的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閻若璩《潛邱劄記》卷五,收閻氏書劄173通,内容大體皆爲論學談藝,對於研究閻若璩及清初學術皆有重要價值.現藏上海圖書館的拜經樓舊藏抄本《潛邱劄
《尚書》文辭古奥,素稱難解,但是近代大量古文字資料的湧現爲《尚書》新證帶來了契機.前人依據“二重證據法”已經解决了不少疑難.本文藉助古文字寫法,認爲《尚書·湯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因为教学行为不合理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现象屡屡发生.对于初中教学来说,课堂是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清乾隆時設立三通館續纂“三通”,修成《續文獻通考》等六書,這是古代政書纂修的一件大事.三通館及相關問題,前賢雖已有考述,但由於此前條件所限,一些問題考證不够充分.今從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而且会影响到小学生的一生.小学教育在教育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会直接关乎到小学生未
20世紀以來,有關顔延之的研究成果頗爲可觀.通過梳理分析,在研究文獻上補缺、在研究内容上拓展與細化,客觀呈現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爲顔延之的研究做一個相對完善的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