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gfuchic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演性朗读指的是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展开的朗读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朗读方式,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表演性朗读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运用策略;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明确要求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要有所提高,改变过去“重文轻语”的局面,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目前,绝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均已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教学,学生也基本上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课文朗读,但从实际朗读效果来看,由于教师在培养与训练学生朗读情感方面做得不足,所以造成许多学生朗读过程毫无情感,听上去索然无味,学生也不能从朗读中领悟文章主旨與情感,听者也提不起倾听的兴趣。
   一、表演性朗读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表演性朗读,即让学生尝试运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表情、动作与语言的协调配合,呈现出具有一定表演性质且丰富情感表现的朗读行为[1]。学生在表演性朗读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文本中的角色定位与作者的情感当中,深刻体悟人物与作者的内心情感,强化文本理解能力,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
   表演性朗读主要有三个特点:(1)直观性。学生的动作、表情、语调等各方面因素与课文朗读相融,在原有的听觉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效果。(2)综合性。表演性朗读属于表演与朗读结合的产物,整个过程要用到多种表达方式,所以需要学生综合协调。(3)动态性。声、形、情兼具是表演性朗读的典型特征,也就是声音、形体、情感要达到高度统一,将平面化的声音表现以动态化形象呈现出来[2]。
   二、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1.选择片段材料进行表演性朗读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经过了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才被最终选录,内容也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与意味深长的道理,但并非所有文章都能全篇展开表演性朗读。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教师应当选择最合适的片段组织学生展开表演性朗读训练。比如,《珍珠鸟》一文中针对珍珠鸟的描写运用了大量动词,如“落”“飞”“趴”“瞧”等,教师便可以这段描写去引导学生展开表演性朗读,并且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要求他们配合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此一来小学生便能一边朗读一边发散思维去想象动作,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这些动词进行理解与记忆。又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最适合展开表演性朗读的片段就在于小红军与陈赓的对话,所以教师可利用这一片段去组织学生展开表演性朗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领略文本中“满不在乎”“轻拍”等动作,并在朗读中表演出来,逐步引导小学生体悟小红军舍己为人的宝贵品质,从而在加深小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效率。
   2.选择全文材料进行表演性朗读
   对全文材料进行表演性朗读能够将材料中的故事完整地再现,学生在一边表演一边朗读中也能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所以直接选择全文进行表演性朗读也不失为可取策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寓言、童话故事,如果选择片段进行表演性朗读则不能完整表现其寓意,所以应当全文进行表演性朗读,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比如,《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小马过河》等,针对这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展开表演性朗读,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的角色去领略内容中表现的情感、形象,从而提高这类文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针对故事性不强如游记类的文章展开的表演性朗读,如《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教师便可要求学生尝试对文章描写的场景进行模拟,适当增设人物形象,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此类文章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锻炼创编能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全新的朗读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表演性朗读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且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与思维能力方面有不错的效果,能增强学生的朗读情感表现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表演性朗读活动,不仅要合理选择朗读材料,更要妥善安排朗读者,还要采取多元化的表演性朗读练习方式锻炼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文献:
   [1]黎金神.书声琅琅精彩课堂: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96.
   [2]苏凤丽.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51-52.
   作者简介:陈慧(1970—),女,汉族,浙江临海人,本科,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实验小学教师,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去自主学习。快乐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很好地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初中地理;应用;兴趣;主动学习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渡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爱玩爱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地理作为一门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在一堂短短的地理课上,让学生强塞硬记这些需要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将二者有效结合对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初中语文写作与阅读结合的意义进行探讨,进而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方法。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结合意义;有效方法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意义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学生需要做大量的阅读,以便为语文写作积累更多的语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越来越紧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等各个因素。而环境问题涉及国家政策、历史、人类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无法把握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策略   现代社会是人才的世界,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摘 要:学科素养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保障,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将化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增强化学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主要探讨了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已经成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围绕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钻研与创新,而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素质教育就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的革新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了全面实现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目标,就需要教师不断对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教学方式。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正式接受系统教育的开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
摘 要:在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下,高中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原来的只关注学生的物理理论学习和应试解题方法的教授,改变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这种变化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让学生在物理实践学习中的思维、观念以及科学探索所必备的素质都得到锻炼,并有所提升。   关键词:高中物理;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一、借助物理实验,培养
摘 要:作为教育环节的基础性学科,数学对小学生未来成长的助力性作用非常显著,它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基础性知识积累。小学生数学知识汲取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探究在简约教学中如何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重视核心素养教育。而核心素养的养成,最重要的便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技巧以及知识学习方法,在实践中
摘 要:美术的核心素养会影响高中美术教学的方向。它不仅有助于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适合新的课程标准,而且还使学生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积极发展美术学习,提高了美术的核心素养和鉴赏水平。在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一些教师把鉴赏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上,而忽略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简要介绍了美术的核心素养,分析了培养美术的核心素养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英語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但是因为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缺少正确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成为学困生。班级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程度层次不均,这给英语教师的教学难度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学会转化学困生。针对学困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进行转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困生转化的问题,在班级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