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7-000-01
摘 要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就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篮球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三个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后备人才 篮球 中学 培养理论 培养模式 文化课学习
篮球后备人才,是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优质的后备人才队伍,才能在国际篮球运动和赛事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学篮球,是篮球运动员奠定基础和谋求发展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中学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不但能为高校篮球运动和职业篮球运动输送优质的运动员,还能有效的带动篮球运动在小学的开展,形成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篮球运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的后备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应引起体育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一、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在培养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序率,而学校的运动氛围却相对薄弱,学校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需求,多以统一、固定的训练模式开展日常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脱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不但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能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很难得到高效的提升,长此以往,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和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篮球意识和篮球兴趣的培养。
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不单指对中学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还涉及篮球教育工作者的相关问题。专业的篮球人才培养机构,一般是通过体育局由国家直接拨款进行篮球人才培养工作的,而在中学校园,篮球后備人才的训练和培养工作一般是由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负责开展的,因此,要想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还必须要关注中学篮球任课教师或教练员,在学校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的改善其待遇情况,鼓励其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在评价其工作,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学校在开展培养工作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选择,现在常用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体教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体教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篮球运动体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其强调体育与教育的结合,谋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因此“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渐得到了很多中学的认可。在采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把握“体教结合”的节奏。在实施“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时,不能过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与教育的边界条件和环境参数重新设定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其次,要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来进行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首先建立一个科学的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框架。在运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达到最佳培养途径与最佳培养效果的统一,必须首先要明确体教结合的目的、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体教结合的主导价值以及理想和任务,总体来说,也就是构建一个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框架。具体到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时,也就是要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有利于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篮球运动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其科学文化可的学习、有利于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导价值,以培养优质的篮球后备人才为目标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
篮球后备人才要取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并不能只关注其篮球技能和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还要关注其科学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科技、新工具、新方法以及新的模式和手段的出现,都对篮球运动员的发展起到了不容置疑的影响作用,如果篮球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将很难顺利的适应这些方面的变化,因此,在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或教练员一定要注意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
在日常篮球运动训练的同时,要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意关注中学篮球运动员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学计划的设置等,注意观察中学篮球运动员在文化课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能有效的发现影响其学习成效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其次,文化课任课教师,也要重视中学篮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其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再次,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也要重视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篮球后备人才作为开展中学篮球运动训练的首要目标进行宣传落实,并制定一定的制度,保障其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 焦胜利.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与市场管理交流体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1):12-14.
[2] 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64-67.
摘 要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后备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鉴于此,本文就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篮球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三个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后备人才 篮球 中学 培养理论 培养模式 文化课学习
篮球后备人才,是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优质的后备人才队伍,才能在国际篮球运动和赛事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学篮球,是篮球运动员奠定基础和谋求发展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中学篮球运动的顺利开展,不但能为高校篮球运动和职业篮球运动输送优质的运动员,还能有效的带动篮球运动在小学的开展,形成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篮球运动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篮球的后备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应引起体育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一、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
在培养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序率,而学校的运动氛围却相对薄弱,学校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需求,多以统一、固定的训练模式开展日常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脱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不但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能水平和运动竞技水平很难得到高效的提升,长此以往,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和篮球训练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篮球意识和篮球兴趣的培养。
除此之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并不单指对中学篮球运动员的培养,还涉及篮球教育工作者的相关问题。专业的篮球人才培养机构,一般是通过体育局由国家直接拨款进行篮球人才培养工作的,而在中学校园,篮球后備人才的训练和培养工作一般是由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负责开展的,因此,要想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还必须要关注中学篮球任课教师或教练员,在学校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的改善其待遇情况,鼓励其不断的学习和提升,在评价其工作,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学校在开展培养工作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选择,现在常用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为“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体教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体教结合”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篮球运动体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篮球运动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篮球运动潜能,其强调体育与教育的结合,谋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因此“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渐得到了很多中学的认可。在采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把握“体教结合”的节奏。在实施“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时,不能过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与教育的边界条件和环境参数重新设定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其次,要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来进行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首先建立一个科学的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框架。在运用“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进行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达到最佳培养途径与最佳培养效果的统一,必须首先要明确体教结合的目的、体教结合的指导思想、体教结合的主导价值以及理想和任务,总体来说,也就是构建一个实施“体教结合”的理论框架。具体到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时,也就是要以“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有利于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篮球运动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其科学文化可的学习、有利于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导价值,以培养优质的篮球后备人才为目标的理论框架,并以此来指导具体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 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文化课学习
篮球后备人才要取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并不能只关注其篮球技能和篮球竞技水平的提高,还要关注其科学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新科技、新工具、新方法以及新的模式和手段的出现,都对篮球运动员的发展起到了不容置疑的影响作用,如果篮球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将很难顺利的适应这些方面的变化,因此,在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体育任课教师或教练员一定要注意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
在日常篮球运动训练的同时,要关注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注意关注中学篮球运动员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学计划的设置等,注意观察中学篮球运动员在文化课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能有效的发现影响其学习成效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其次,文化课任课教师,也要重视中学篮球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其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再次,教育和体育相关部门也要重视中学篮球后备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篮球后备人才作为开展中学篮球运动训练的首要目标进行宣传落实,并制定一定的制度,保障其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 焦胜利.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与市场管理交流体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1):12-14.
[2] 中美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