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幽灵船之谜(下)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geS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苦搜寻
   作为美国海军的一名前侦察工程师,托马斯在其大部分生涯里都在观测大海。但他现在也越来越受困于一个事实:海盗船、非法拖网渔船等船只几乎都能够保持无形。他意识到应该有一类感应器能监视这些船,而它并不依靠视觉。这就是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一种能产生高分辨率图像的(航空)机载或(太空)星载微波成像雷达,被广泛地应用于遥感和地图测绘。其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一个无线电脉冲到一片宽阔的区域,然后根据信号散射回来的时间和散射回来的信号类型来描述地形等表面特征。与相机不同,这种雷达能搜索宽广的洋面,而且分辨率很高,足以识别一艘船。托马斯已经据此设计了一个系统,它能把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操作员与海事当局连接起来。现在,在得悉寻找“奥尔洛娃”的消息后,他立即想到:如果能用这种方法找到“奥尔洛娃”,将是其有效性的最好证明。
  托马斯向意大利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操作员提出请求:请捐出你们的四顆人造卫星(它们在两极之间迅速移动)的一些时间。在爱尔兰团队提供了他们对“奥尔洛娃”的坐标的最佳估计值后,人造卫星随即开始工作。每当卫星图像传回来后,爱尔兰团队立即把来自船只的“自动识别系统”信号浮标的光点(它们在雷达屏上显示出)标记下来,希望由此找到一个安静的光点——它有可能就是“奥尔洛娃”。有好几次他们都以为自己找到它了,但等到下一批卫星图像返回时,那个光点又不见了。看来,“奥尔洛娃”没在那里。
   在茫茫大海上,胡德斯及其团队也在苦苦挣扎。冬季的大西洋,大浪如同大山一样令人生畏。驶向搜寻区才一周时间,他们船上的一部发动机就熄火了。他们不得不返回安特卫普,等待下一次出海机会。
   与此同时,传言四起。法新社的一篇文章称,美国一家海事机构在2月21日见到了“奥尔洛娃”。还有消息说,有人在加勒比海的一个港口附近看见了这艘大船。
   到2013年2月23日,事情突然有了转机——爱尔兰海岸警卫队接到来自“奥尔洛娃”上的一个“紧急示位无线电信号浮标”发出的求救信号。“奥尔洛娃”上有六艘救生艇,每一艘都配备有一个这样的求救信号浮标。这些浮标的激活条件是:船在下沉,或者救生艇掉落海面。这个浮标给出了“奥尔洛娃”的确切位置:它在爱尔兰团队搜寻区域的东北边缘。
   至此,几乎每个人都相信“奥尔洛娃”一定是沉没了。如此来看,它碰撞其他船只或石油钻塔的危险解除了,它搁浅的可能性也排除了。于是,人造卫星停止了对它的搜索。
   然而,差不多两周后,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又接到来自一个信号浮标的求救信号。这就怪了:如果“奥尔洛娃”已经沉没,这又怎么可能呢?或者,只是有救生艇从这艘船上脱落?或只是一部分船体被水淹没?不管是什么原因,对这个信号都不能视而不见。于是,爱尔兰搜寻队又开始工作。
   那么,胡德斯领导的比利时搜救队是否会领先于他们呢?事实上,胡德斯已经逼近了这个最新位置。一天,一个爱尔兰人找到胡德斯,声称自己知道“奥尔洛娃”的位置。胡德斯把此人所说的位置与其他来源进行比较后,认为可信,于是搜救队又一次出海,目的地正好很靠近第二个求救信号所在位置。
   2013年3月22日,比利时搜救队到达目的地,他们的多架直升机在海面上搜寻。涌浪使得直升机的起飞和降落都很危险,但这个风险值得冒:它们一次就能扫描一条50千米宽的海面。很快,胡德斯就看见了远处的一艘客轮。“就是它了!”胡德斯满心欢喜。然而,那艘客轮回答了他们的无线电呼叫。前前后后,他们一共看见了五艘船,但没有一艘是他们要寻找的幽灵船。几天后,作为最后的努力,胡德斯关闭了他的轮船发动机,任由船漂离,试图以此查明洋流会怎样带走“奥尔洛娃”。出乎预料的是,海风令他的船加速向西漂移。胡德斯渐失信心,又恰逢天气恶化,他只好打道回府。
   至今未果
   此时,爱尔兰搜救队正在升级搜索行动。雷诺兹请求人造卫星再进行一次搜索。结果,他们又得到了两个光点:一个可能代表一艘救生艇,另一个则肯定代表一艘大船,它在冰岛和苏格兰之间静静地移动。现在,到了让飞机起飞搜寻目标的时候了。
   2013年4月初,两架飞机起飞了,它们各找寻一个光点。然而,前往搜寻的第一架飞机什么都没有发现。就算那里真的有过一艘救生艇,肯定也已经沉没了。希望落在了第二架飞机上,它负责搜索爱尔兰东北的海面。最终,第二架飞机定位了一艘船。它会是“奥尔洛娃”吗?不,它只是一艘关闭了所有应答机的西班牙渔船。它之所以关闭应答机,是因为它在不应该捕鱼的地方捕鱼。
   “奥尔洛娃”看来真的失踪了。自消失后半年多以来,它一直没有现身过。这让人失望吗?当然。所有的搜寻都无功而返吗?雷诺兹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些搜索凸显了很重要的一点:就算到了21世纪,我们对海洋发生的事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怜。如果连寻找“奥尔洛娃”都如此艰难,我们又怎能有效地跟踪海盗船或者非法捕鱼船呢?尽管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典型行为,但目前的侦测系统并不擅长对这些典型行为加以识别,雷达卫星技术也不完善。而对“奥尔洛娃”的搜寻行动表明,只要能正确使用雷达卫星技术,应该容易发现小船。由此可见,建立现代化的海上监测体系应该是有可能的。
   那么,“奥尔洛娃”是否已沉睡海底?下面的理由让我们相信答案正好相反。首先,建造过程决定了这艘船的漂浮能力很强,只要不解体,哪怕在最恶劣的天气下它也不会沉没。其次,它有六艘救生艇,如果它们全都落水了,为什么只收到了两个信号?胡德斯估计“奥尔洛娃”可能会漂浮海上多年,只要能最终确定它的位置,他就一定会捉到它。
   船只和其他大型物体长期失踪于海上当然不是前所未有的事。2012年,一个20米长的日本浮动船坞被冲上美国俄勒冈海岸,它是此前15个月在海啸中失踪的三个浮动船坞之一。自2000年以来,至少七艘幽灵船被发现在海上漂浮,其中既有从澳大利亚消失、已经锈迹斑斑、船主身份未知的80米长的油轮,也有在撒丁岛(意大利在地中海的一个岛)附近发现的一艘甲板上仍摆放着只吃了一半的饭菜的无人游艇。另据估计,大约2000个海运集装箱从船上掉入海中,其中1/3如今仍在海上漂浮。
   不过,记录保持者可能属于瑞典轮船“贝奇莫号”。它于1931年被弃于海上浮冰中,超过30年后它被发现漂浮于阿拉斯加海域的不同地点。它最后一次被看见是在1969年,阿拉斯加政府在2006年对它发起的搜寻行动没能取得成果。那么,“奥尔洛娃”是否面临相似的命运?在大西洋的茫茫灰色中,它或许依然在寂寥、安静地漂浮,只有海浪不断拍打着它——或许,它将永远躲开我们的视线,成为一艘名副其实的幽灵船。
其他文献
纽约皇后区一名六十岁的会计师露丝·博拉斯尼(Rose Bolasny)对她家三岁的小狗贝拉·米娅极为宠爱,甚至修改遗嘱,就为了在自己和丈夫离世后,还能保证贝拉继续过着“奢侈”的生活。据露丝说,她的两个儿子,38岁的路易斯和32岁的罗伯特对此都没有意见。“他们比贝拉得到的更多。”露丝向《纽约邮报》解释,“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而且都事业有成。他们也知道,贝拉给我们夫妻俩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快乐。”露絲把贝拉
据悉,该事件发生在曼谷著名的唐人街附近。30岁的纳伊·阿恰瓦尼在街边贩卖项链,并称其为“幸运护身符”,能够抵御一切攻击。纳伊讲得绘声绘色,吸引了许多路人上前围观。其中,54岁的尼万·弗拉查卡斯姆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项链。尼万穿着一身黄袍,一副僧侣打扮。正当两人争辩不下时,尼万突然从长袍里抽出一把长约30厘米的大刀,直直地就往纳伊的颈部砍去。纳伊当场血如泉涌,围观者们惊恐地四下逃去
今年5月15日至7月1日,受美国圣保罗艺术委员会的邀请,我携夫人前往美国参加圣保罗市国际石雕研讨会。此次会议共有来自意大利 、芬兰、 德国、 日本、 埃及、 津巴布韦、 墨西哥、中国及美国本土的14名雕塑家参加。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石雕研讨活动,也是惟一被邀带夫人的中国雕塑家。据举办者艺术委员会主任克琳斯汀女士介绍,这次举办国际性石雕研讨会在美国也是第一次。为了不让各国雕塑家(特别是像我这种很可
与易烊千玺对话并不容易。他如所有报道描述的一样寡言,这被解读为“他只说他愿意说的话”。找到他的兴趣看起来也挺困难,他的目光有神,充满审视,看不出情绪。他语速慢,描述少,观点也少。他说自己“脑子转得很慢很慢,但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时,还是能表达清楚的”。  见面是在《这就是街舞》第二季的录影棚休息室,他刚刚完成录制,整个人窝在沙发里,一脸不动声色。休息室里惨淡的灯光让这次谈话裹上了一丝不太舒朗的氛围
生活在印尼索洛岛的渔民是当今世界上唯一通过肉捕方式捕杀鲸鱼的人。不久前,澳大利亚电视台为了让其王牌栏目“猎奇”更加火爆,派遣首席摄影师安德鲁和助理摄影师麦克去索洛岛实地拍摄渔民捕杀抹香鲸的场面。这次猎捕充满了血腥、暴力、凶残,但也有温情、友善和感动,该片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小鲸鱼被抓, 大鲸鱼救援   2018年6月10日,天才放亮,澳大利亚电视台摄影师安德鲁和麦克就随着索洛岛的渔民
  
做惯了“胖女人”的许鸿飞突然做起了“大兵”!这个消息对业内人士而言知之不多,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许多大焱媒体连二二按三的报道下,不少广州市民对此耳熟能详。  四个大兵的雕塑来源于一位摄影记者所捕捉的抗击雪灾的瞬间:2008年春运期间,在广州火车站连续奋战39个小时抗击雪灾的4名年轻战士靠着铁栅栏站着睡着了。这幅照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广州日报和央视甚至联手寻找真实的“四个火兵”。据说照片初登报的
孤独的蚂蚁死得快  孤独,会让人心情抑郁,压力得不到疏解,长期下去,会对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者也发现一些脊椎动物,比如鹦鹉受到孤立时,会“英年早逝”。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就连无脊椎动物——蚂蚁也会因孤独而死!  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准备了一些隔离室,隔离室里放有食物和水,以及一个能充当卵巢的盒子。一切准备好后,研究者又将一群非洲弓背蚁放进了隔离室中,这些蚂蚁有的独居,有
朝鲜劳动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于凌晨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是朝鲜继2020年10月举办建党75周年阅兵式后,时隔3个月再次阅兵,而且两次阅兵仪式都选在凌晨举行。本次阅兵式中,朝鲜最高领导人首次身穿一件皮大衣亮相。  熟悉军服历史的人都很清楚,这件款式特别的皮大衣,采用的样式正是二战中被称为U艇大衣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高级指挥官服装。现在,U艇大衣仍旧是欧美皮衣市
Public comments on Liu Shiming  邵大箴(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刘士铭塑造的许多带有情景和场面的雕塑作品,有不少动人的细节。处理稍有不当,便可能失之于琐碎。由于作者以“神韵”统率人物和环境,该精细处严谨刻画,该简约处一笔带过,作品主题、基调鲜明,具有艺术的整体感,又有很多趣味性,让人琢磨,耐人寻味。面对这些作品,我们的审美感受会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