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上海太太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一个城市的韵味无外乎这两个最权威的载体:建筑和女人。而我个人认为,一个城市的女人则是这个城市风韵最经典的演绎,或妖媚、或高雅、或热络……举手投足都在诠释着这个城市的性情。上海女人一向以精致、精明、精巧著称于世,而这批女人中最精华的部分当属于那些青春还在、风韵已出的少妇——“上海太太”。
  “太太”二字听起来暧昧无比,另自有一种世故深深的味道:温润安详,稳重大方,手袋里装着一大串钥匙和一叠子存折,家里的局面则全靠这个女人细心把持。在《沉香》一书中,张爱玲为她亲自手描的一幅插图做了这样的注解:“太太,社会栋梁。她自身成为一种制度,代表三纲五常,治安风化。”
  当然提及上海太太,不论是笔者的思维还是读者的想象,我们都绕不过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间段,那个时期孕育了一代最广为人知最风光恣意的太太们;更绕不过张爱玲这个亲手塑造了一批批雅致别样上海太太的女人。新出版的《沉香》里收录了张爱玲为《流言》初版手绘的插图,寥寥几笔,好像是信手涂抹,却也同样地独特精妙入尘。
  信步在三联书店里,注意力很容易就被那本书艳红的封面吸引,驻足观摩张爱玲是怎样用优雅却又刻薄的笔锋,精细入微地勾勒出三四十年代上海太太、小姐们的生活。随着寥寥的笔廓和文字,我们都把持不住地把这一列元素从记忆中调出来慢慢品仄:留声机、高叉旗袍、钻戒麻将、黄包洋房……身着小开领旗袍的民国少妇,沉静、寂然、慵懒着,骨子里却散发着内敛性感的妖魅气味,昏昏黄黄的洋灯中摇曳着白金唱片的靡靡音,伊姿态倾城地坐在阳台上,细细回味着半辈子的人生。一副细细的凤眼、猪油白的一段玉臂、猩猩红的一抹衬里、倔翘的红唇,咬牙把旗袍的叉,高高地开到惊险之处,暗暗妖娆着,满心期待着大片大片的温柔,终有一天,会像鹅毛大雪一样,无声地从天而降。恬静而睿智王安忆,用她的《张家少奶奶》到《长恨歌》,又把上海太太真实地扫描了一番,庆幸打印的版本很真实、很亲切。
  而“太太党人”这个名词则是上海新进作家石磊发明的新词汇,这词儿在她和她那些太太朋友中甚受欢迎。与“小姐”、“美眉”之类的称呼不同,所谓“太太党人”,不是用来称呼随便哪个居家太太的,指的是城中那些兀自优雅、低调着的全职太太们,她们大多有着名校的学历,也曾长袖善舞,在职场有过一番成就。而今退隐家庭,安心相夫教子,怡然自得。她们不必担心遭遇风险变幻,她们有知识有头脑,一旦必要,随时可以凭自己本事重新出来找饭吃。
  上海太太是最早“上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典范:大方得体、懂家懂男人。她们知道怎样跟男人相处,该强硬的时候决不手软,该温顺的时候又柔到骨子里;强悍时可以与邻居挽起衣袖抢灶间,温婉时会甘心在家里煲一天的萝卜小排汤等晚归的男人。能“作”善“嗲”,哄得男人欲罢不能、俯首称臣,既而良性地造就了“上海老公”在全国范围内的模范形象。殊不知,打造出这批“优秀老公”的功臣就是太太党人们自己。
  在台湾女作家蓝怀恩看来,上海太太的“崇高”地位乃“上天注定”。女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基本上取决于其经济能力,一旦她能维持生计,就不再只是生殖的工具。上海开埠百余年,西方资本和文化的长期入驻;轻工业的超级发展等等社会条件无形中提升了上海女性的地位。上海太太的存在,是经得起时间的抽离,因为从三四十年代一路走过,上海女人的教养、雅致和对男女之情的感悟,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上海太太备忘录:
  
  午后聚会
  对于上海的太太们来说,一天之内,最好的光阴就是午后。该料理的琐碎已经料理完。男人和孩子都各有各的事情。要打发这一天的寂寞,午后的聚会是少不了的。她们常常会聚在谁的家里,叽叽呱呱地发一通牢骚发一些感慨。有时也搓搓麻将,更多的时候,是女主人端出瓜子、糖果,泡一杯绿茶来招待。太太们就东家长李家短地聊些亲戚间的趣闻或者丑事,谁家的侄儿和谁家的女儿订了亲,谁家的少爷又挪了公账花销太大呀,什么什么的。谈完了琐事,吃完了点心,就到打道回府的时候了,太太们披披挂挂地整装说:“再会再会”,走时还不忘约好下一次聚会的时间和地点。急着回家迎接丈夫的人,一脚跨在楼梯口一脚踏在门里,催着同伴:“好了好了,再打电话联络好啦。”
  
  搓麻将
  “四姐,我表弟前些天在××局办××手续,没有认识的熟人,手续现在都还没下来,你看能不能托姐夫打个电话招呼一声?”
  “行呀,我记下了,你表弟叫什么?”
  如此这般,一桩桩让男人们头疼的交际盲点就在太太们轻描淡写的“切麻将”中,迎刃而解。
  其实说是打麻将,私底下也是要暗潮汹涌,有意无意攀比着的,单看那洗牌的时候一只只明晃晃的钻戒光芒四射,就好像是戒指展览会。碰上个拮据点的太太没有钻戒,带来带去一只翡翠的,自己心里就会觉得矮了半截,懊恼着不如不带,叫人见笑了去。
  
  煲电话
  太太们煲起电话粥来,那个鸿篇巨论,大开大阖,很是惊人。
  她们可以从丝袜谈到房产,从白粥谈到老年痴呆,从约翰内斯堡旅行谈到隔壁人家的保姆,中间一个弯子都不拐,就那么顺顺当当地跨过去。什么启承转合,一概的多余。
  女人豪放起来,比男人天马行空得多。
  
  看电影
  张爱玲小说《十八春》里,两个时髦的南京小姐和男主人公世钧谈到上海的好处,其中一个立即就说:“上海就是一个买东西,一个电影,真方便!”
  1930年代开始,欧美几乎所有的大制片公司都在上海找到了代理人和发行商,在上海,好莱坞的大片是与纽约同步放映的,而当时上海的影院,占了全中国影院座位的四分之一。大大小小的太太们,老早就看腻了传统戏和舞台剧,所以隆重打扮停当,去大光明或者国泰电影院看戏,成了她们最大的乐子之一。既看尽了影片里的离合悲欢,又秀足了新款的时装,还可以在落戏后顺道逛逛百货公司,那种开心和自得,从眼稍嘴角溢出来,哪里还掩得住。电影里那些美丽的女星,像阮玲玉、蝴蝶、上官云珠们,也成了海上摩登太太们免费的时尚导师。有钱有闲的太太们甚至会常常领着家里的裁缝去看一场电影,为的就是让裁缝根据阮玲玉的旗袍做一件相同款式的衣服。
  
  弄堂艳影
  弄堂里款款走出来的少妇人家,规规矩矩的中产模样,蛋壳青的家常旗袍,文静得一点火气都没有。
  微雨轻愁,是可以写诗的。
  而女人。心如止水的,只要一份寻常生活,就知足了。
  诗不诗的,下辈子再说吧。留声机
  每年到了这一天,她们都要聚在闺房里,挑一张张国荣的白金碟来一唱三叹,那个精美得没有缺点可挑的妖怪美男,那么厌世、那么绝情地说走就走,轻飘飘地飞了。叫这些死心塌地地凝望了他半生的粉丝lady们,情何以堪?当年情,留声机是留不住的,金声玉嗓,转头也就空了。
  风继续吹,美男在天堂好好睡。
其他文献
你给我一封短信  我读了七遍  信变长了    你给我一首小诗  我悄悄念给紫丁花听  紫丁花开了    你给我一个微笑  我在水边想  小鱼儿游来
期刊
一个夏日,我踏上远行的列车。为了不使行程变得冗长而乏味,我主动地向对面铺位上的男青年聊起了一些轻松的话题。聊了一会儿,我发觉他外表岁丑,内心却不俗:知识渊博,又很幽默,开朗,说到好笑的话题时,我们便相视而捧腹大笑。因为陌生,我们都很轻松自在;因为陌生,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列车到成都时,窗外忽有雨丝飘进,打湿了我的铺位。我站起来要去关窗,他忙说:“让我来,这是我的义务。:忽然间,在这个陌生的车站,
期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偶尔从二楼的窗户望下去,有时可以看到对面的马路上悠悠然走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阅尽风霜的是两张和蔼亲切的面庞,多少的世事都在他们的眉心上。没有意识到有人旁观的他们还是坚持着不肯离得太近,间或隔着三五米就那么稍稍一错,一前一后,不紧不慢不离不弃地走着。不用说,看到他们的那个刹那,心里暖暖的。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但是丝毫没有
期刊
前几天,我给父亲订了他“处女航”的飞机票,这件事让我情感涌动,也让我意识到,关于我们父母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太过想当然。  周四,我的父母回老家,我去机场为他们送行。我的父亲一直在印度政府部门工作,他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所以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一次神奇的经历。  当我把飞机票递给父亲时,我看得出他是多么激动。在等待这次旅行的时间里,父亲脸上的激动总是那么明显。他就像一个即将上学的孩子,一直都在为那一
期刊
父子两代男人间总没太多话说,即便紧挨坐着,三句问候的话过后,也是长时间的沉默,各自抽着烟,生生把对彼此的爱埋心底,不像女儿会嘘寒问暖,小鸟般陪父亲聊个不停——  弟弟大学毕业后,与父亲极少聊天,缘于两代人在消费观念、处世方式上的典型差异性,沟通变得困难。    一    学经济专业的弟弟喜欢摄影和电脑,他认定这种花费不能省,舍得大于笔添置摄影器材和电脑配置。衣着交际娱乐方面却很节俭,积蓄分摊于国债
期刊
既然我们唯一不能停住的是她的脚步,那不妨让我想象,我将如何告别人世?  川端康成幼时便父母双亡,垂暮的祖父母用临近死亡的气息,与灰暗的寂寞紧紧呵护川端康成,以致他缺少孩子本色的欢乐。川端康成被嘲笑为“参加葬礼的名人”,表嫂表妹甚至说川端康成的衣服全是坟墓的味道,川端康成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早在1962年,川端康成就说:“自杀
期刊
2006年的这个早晨,我和妻子坐在阳台的沙发椅上,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盘点着20年来的爱情,感觉好温馨好幸福。    新婚“酒夫”讨妻嫌    1985年岁末,我俩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结婚。没有花车,没有觥筹交错,没有蜜月旅行,我们的婚礼是仅仅我们两人的烛光晚餐。在一间租来的低矮老屋里,我们找了一些马粪纸搭了个顶棚挡灰尘,把两个人的行李搬在一起算是完了婚。那一天晚上,天空的月亮很圆,在朦胧的
期刊
目前,在人类6000多种口语中,有许多发音相近、意义类似的名词,特别是像“妈妈”“爸爸”这类指代亲属的词。一些语言学家推测,这些词汇从古人类语言开始形成并传承至今,至少已经被说了5万年。但是,由于这些专家没有确定上述词汇在关系疏远的语系中出现的频率,所以无法证实以上论断。     “爸爸”是古人类最早的词汇     法国语言学和史前人类学研究联合会的科学家对“爸爸”一词进行了考察。他们发现,在人类
期刊
我当过多年的医生,听到过外国同行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美丽的女人得了不治之症。治疗本身更加重她的痛苦,延长她受苦的时间,“我实在是受不了,”她对主治医生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求您了,我的意志已经走到尽头。除了消耗别人的精力与财富以外,惟一的用处就是感受痛苦。经过郑重的考虑,我恳求您帮助我.结束生命。”  “您是说。要我助你自杀?”医生惊异地问。  “不需要您亲手来做这件事,我只请求您告诉我应当怎样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威胁论”刚刚出现时,许多专家学者开始为中国辟谣,认为这是世界误读了具有天下主义传统的中国。2007年新年伊始,《国际先驱导报》等媒体开始讨论中国人怎样误读世界,剖析了一些不合实际的“国际判断”,从分析“世界误读中国”回到“中国误读世界”,应该说这是标志中国社会理性与媒体理性上升的一件好事,也是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的一次开花结果。  在网上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有关韩国人如何切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