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须解“作业重”不等扬鞭自奋蹄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学生作业的现状,提出了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全程关注学生作业三阶段,通过优化设计、过程监管、高效评析,提高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作业重要性
  现状
  优化作业设计
  自主完成
  高效评析
  
  当前,中学政治教学围绕有效教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关于教法、学法的探讨持续深入。但是,对政治课外作业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不够。学生不能甚至不愿自主完成课外作业的现象大量存在,此势必影响到学生答题能力和教学的实际效果。这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尝试,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作业现状分析,突显“自主”重要
  
  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我认为学生没有自主完成作业的原因众多,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
  学生缺乏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由政治学科性质决定,政治作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它往往需要现实话题和背景材料作为载体,同时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撑,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做好政治题目是不容易的,需要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只要某一能力欠缺,就不能高质量完成作业。全部具备以上能力的同学是很少的。
  2
  学生缺乏自主完成作业的动力。读理科或准备读理科的同学认为政治学科不重要,自然缺乏自主完成作业的动力。问题是准备读文科的同学甚至文科班同学也对政治作业感到困惑。总之,学生不积极性不主动。
  3
  学生缺乏自主完成作业的压力。很多学生认为,高考成绩好坏不能靠政治成绩,主要靠语数外;部分同学也将文综成绩高低寄托于地理和历史。所以,他们不会因为没有完成高质量作业而感到内在压力。
  
  (二)教师方面。
  一些教师很关注课堂的教学设计,而对作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常规的组成部分,没有布置作业意味着课堂结构不完整。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一些教师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没有就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作业量进行必要的思虑,比较随便。这样也会影响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从课外作业的设计、作业完成过程和作业批改评析等三个作业阶段,进行改革创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
  二、优化设计作业,提高作业效度
  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不能笼统。教师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要把作业设计做为重要的一环,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作业的形式。
  现在很多学校主张“文科作业理科化”,即依托于作业本,定期布置书写类题目主要是综合题,及时上交由教师批改并讲解。我认为,为提高应试能力能力,政治作业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为主是恰当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题目的形式应符合浙江省会考和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趋势。
  
  (二)设计作业的内容。
  作业的内容应依据学科指导意见以及会考和高考《考试说明》,要分清主次,有利于突破难点。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作业的内容。同时,要考虑作业的系统性。
  
  (三)设计作业的难度。
  题目太难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则无实效,因此要拿捏好难度,做到张驰有度。要坚持分层原则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练习,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四)设计作业的数量。
  作业数量由教学内容决定。教师布置作业时,既要满足减负的要求,同时重要知识的题目又不能缺失,因此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三、关注作业过程,加强监督管理
  
  教师可利用晚自习或自修课时间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和指导。但这还不是万全之策,我认为学校、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机制保障学生自主完成作业。我曾经利用学分制来加强作业管理。自主完成作业,2分,参考教材和“参考答案”1分,抄袭他人或“参考答案”0分,没有完成,1分。
  根据以上的标准,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确定其答题的自主性程度,并对学生的每次作业进行登记。若是口头作业,如背诵记忆等,也可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测并给予一定分数。整个模块教学结束后,进行统计,折算成一定分数,与模块考试成绩进行统筹,确定学生的模块成绩。再根据此成绩给予学分的评定。同时,也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在学分登记电子系统中确定其学习的态度和作业情况。实际证明,合理的制度可产生积极的效果。
  
  四、作业批改评析,增加做题收获
  
  原则上,有布置作业就需检查和批改,这既是监督的需要,也是反馈学情,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需要。检查和批改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对于口头作业,可以互相检查;对于书写作业,可以相互批改。但主要以教师检查和批改为主。在批改过程中,不能只打勾叉或分数,需要用简单的图示来指出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和缺陷,并给予简洁的评语。通过批改和评析,使学生得到收获,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摒弃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自主完成作业不能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教师需要全程关注学生作业三阶段,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加强过程监管、高效评析作业,使之树立正确的作业观,“不等扬鞭自奋蹄”,提高自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锦春.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原则刍议[M].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6)
  [2]江丕柏.高中政治课有效作业设计,评价策略初探[M]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编辑
  李文亮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作者以備课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提出高中政治课和备课应从“钻研教材,钻研教师,钻研学生,以及钻研课堂组织模式”四个方面为着眼点,才能做到真正有实效的备好一节课。  【关键词】高中政治备课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没备好课就会影响到课中、课后等连锁环节。那么,备好课应从那些方面入手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是要钻研教材。大学
期刊
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语言课、音乐课上,我们都使用过……角色扮演的使用可以延续幼儿活动的兴趣,可以加深幼儿对角色的体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扮演能力、创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引导幼儿将书中的故事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满足了幼儿自我表现的意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一、活动中的随机角色扮演 
期刊
  
期刊
[摘要]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被忽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改实践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诵读,将诵读教学回归课堂,重新发挥诵读教学的巨大作用,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文教改之路。  [关键词]诵读 语文教学 语言 价值    诵读,可以说是传统语文教学遗产中的精华,古人早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过程是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以考促学,教考相长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教学规律分析,教考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脱节。其次从现状分析,教学与考试常不能有机结合。第三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角度看,教考结合有其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考试以考促学教考相长    一、为什么要以考促学,教考相长    (一) 从教学规律来看。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组成部分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提高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幼儿潜能,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思维、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丰富和扩展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且可以丰富应有的词汇,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它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一、早期阅读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期刊
[摘要]2010年4月初,学校重新编排班级,并安排我担任新高三(5)班的班主任工作。学校分这个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组成一个艺术生加强班,以便对艺术生的教学和管理。学校管理重组这个艺术生加强班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与他们相处的两个多月,我感慨颇多,现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的感受和收获。  [关键词]艺术生 创新 尝试 管理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3月中旬开始,在外参加艺术专业学习的学生,陆续回到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童话篇章既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文本依据,又是我们重要的思想宝库。叶圣陶童话不仅能给儿童以爱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而且能提高儿童的判断认知能力,充分体现了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的儿童教育思想。  [关键词]初中语文 童话 儿童教育思想叶圣陶 童话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童话选篇,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童
期刊
[摘要]科学是一门实验型的学科,许多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都建立在一定的实验基础之上,并且实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就结合自身经验从创设情景,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课堂实验方式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实验 教师 学生
期刊
[摘要]在教育的理想里,教育与儿童童年的关系应是这样的:教育催生出多彩而又创意无限的童年;童年因有了教育的滋养而更厚重、多彩与茁壮。可不知从何时起,教育似乎成了羁绊禁锢孩子心灵的牢笼与枷锁。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结合,是天真美好的见证,是如诗如歌的岁月。可现实是,因为教育,许多时候,孩子失去了本应有的无忧与自由。大大小小的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日日穿行于学校与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过旱体验着繁重的压力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