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朴实——数学课应该遵循的原则
我认为,课堂真正的精彩体现在朴实无华之中。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堂好课并不在于他用了多么华丽的课件,多么复杂的环节,有时朴实无华的课,恰到好处的引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才更精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这次到北京听课,对这一点感触也更加深刻。
这些特级教师的课亲切自然,总会在听课者的不知不觉中结束,每次说下课时,孩子们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尤其欣赏吴正宪老师身上透出的知识女性的温柔与数学教师的睿智。老师们轻松地讲,孩子们在乐趣中学,如无痕的大雪,被覆盖时却已不知不觉。
回顾名师教学的点点滴滴,真是“润物细无声”。我在思索:他们为什么能让学生如此享受数学?究竟他们走的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精彩有痕,教学无痕。思来想去,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他们走的无非是一条返璞归真的路,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们的课堂上,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堂,取而代之的是扎实地训练,没有装饰,就像日常我们常态下那种很朴实的数学教学。
二、深刻——数学思考的无穷魅力
华应龙,第一次听他的课,就被他深刻的思想吸引了。
这次华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圆的认识》。尤其欣赏他的那段课前慎思和课后反思,像一个睿智的哲学家,把自己的思考真切地大篇章地记录下来,也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明白:一个数学教师的理性思考有多么重要!他的数学课之所以能够如此大气,如此厚重,不就是因为这后面沉淀着太多的理性思考吗?
《圆的认识》节课,华老师的设计主要意图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思维和意识,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掌握一种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一定是这样吗?”这五个研究问题的主线明晰,不仅仅解决了本节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知识。
三、对话——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
这次听到的课,无论数学还是语文,都采用了对话的教学方式。
对话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行交谈、平等沟通、真诚互动、民主协商。对话的数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是交流之后的赏识与愉悦。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入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
我这样理解对话教学,从外在形式看,它不同于演讲似的、话剧似的教学语言,它是有如平时我们聊天一样的说话方式。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特级教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它听起来让人感觉轻松,自然,如数家珍,如聊家常,孩子们也容易被这样的语言吸引。而演讲、话剧即使再精彩,它们和观众是有距离的,演员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与观众交流,只有对话似的教学,才是亲切的,自然的,互动的。
另外,特级教师们也尽量地营造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课上,他们尽力地缩小着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一齐专注倾听学生的发言,俯下身子给学生递话筒,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学中,他们调动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真诚地尊重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力求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又是指导者、引导者。很多课堂上,呈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评价——推进数学学习的高效激励
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赞扬作用外,还能够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发言。错了决不姑息,并且真诚地指出错误,不是千篇一律的“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发展性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评价语言里不但融入了真挚的感情,更渗透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引导,不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对或错,还知道了自己的“好”或“妙”在哪儿。毋庸置疑,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在言语评价的同时,特级教师们还运用了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表现好时竖起大拇指,给他鼓掌,或是轻轻地拍拍肩,握握手,摸摸头,这样的评价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愉悦。
我认为,课堂真正的精彩体现在朴实无华之中。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堂好课并不在于他用了多么华丽的课件,多么复杂的环节,有时朴实无华的课,恰到好处的引导,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才更精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这次到北京听课,对这一点感触也更加深刻。
这些特级教师的课亲切自然,总会在听课者的不知不觉中结束,每次说下课时,孩子们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尤其欣赏吴正宪老师身上透出的知识女性的温柔与数学教师的睿智。老师们轻松地讲,孩子们在乐趣中学,如无痕的大雪,被覆盖时却已不知不觉。
回顾名师教学的点点滴滴,真是“润物细无声”。我在思索:他们为什么能让学生如此享受数学?究竟他们走的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精彩有痕,教学无痕。思来想去,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他们走的无非是一条返璞归真的路,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们的课堂上,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堂,取而代之的是扎实地训练,没有装饰,就像日常我们常态下那种很朴实的数学教学。
二、深刻——数学思考的无穷魅力
华应龙,第一次听他的课,就被他深刻的思想吸引了。
这次华老师的授课内容是《圆的认识》。尤其欣赏他的那段课前慎思和课后反思,像一个睿智的哲学家,把自己的思考真切地大篇章地记录下来,也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明白:一个数学教师的理性思考有多么重要!他的数学课之所以能够如此大气,如此厚重,不就是因为这后面沉淀着太多的理性思考吗?
《圆的认识》节课,华老师的设计主要意图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思维和意识,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掌握一种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一定是这样吗?”这五个研究问题的主线明晰,不仅仅解决了本节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知识。
三、对话——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
这次听到的课,无论数学还是语文,都采用了对话的教学方式。
对话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行交谈、平等沟通、真诚互动、民主协商。对话的数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形式,同时也是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是交流之后的赏识与愉悦。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入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
我这样理解对话教学,从外在形式看,它不同于演讲似的、话剧似的教学语言,它是有如平时我们聊天一样的说话方式。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特级教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它听起来让人感觉轻松,自然,如数家珍,如聊家常,孩子们也容易被这样的语言吸引。而演讲、话剧即使再精彩,它们和观众是有距离的,演员是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与观众交流,只有对话似的教学,才是亲切的,自然的,互动的。
另外,特级教师们也尽量地营造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课上,他们尽力地缩小着与学生的距离,和学生一齐专注倾听学生的发言,俯下身子给学生递话筒,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教学中,他们调动着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真诚地尊重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探究。力求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又是指导者、引导者。很多课堂上,呈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四、评价——推进数学学习的高效激励
很多特级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赞扬作用外,还能够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发言。错了决不姑息,并且真诚地指出错误,不是千篇一律的“你真棒!”“你太聪明了!”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发展性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评价语言里不但融入了真挚的感情,更渗透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引导,不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对或错,还知道了自己的“好”或“妙”在哪儿。毋庸置疑,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在言语评价的同时,特级教师们还运用了眼神或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表现好时竖起大拇指,给他鼓掌,或是轻轻地拍拍肩,握握手,摸摸头,这样的评价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