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词义演变探微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anie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腾”是现代汉语以“腿部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地”为核心义素的“跳跃”类常用动词之一,既是动词又是副词。从上古到现代,“腾”的词义处于不断演变中,“马奔驰”是其本义,引申为”跳跃、上升、翻腾“之义,上古时期义项丰富。近代时期出现“挪移”含义,并具备副词用法。现代时期,其表“跳跃”义时失去独立性,以语素形式存在。这与《说文》中的解释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主义方法,考察“腾”字的来源,分析“腾”词义演变的历程和诱发其演变的原因。
  关键词:腾;词义演变;本义;引申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2-02
  《现代汉语词典》词条“腾”的解释如下:①奔跑,跳跃:骏马在草原上奔腾。②上升③空出来,挪移:腾房子给客人住。④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害他白折腾了一次。百度词典上“腾”有两种词性:动词和副词。①<动词>形声。从马,朕( zhèn)声。腾,本义为“马腾跃,奔腾”。②<副词>突,忽。表示动作状态:腾地。
  这与《说文》:“傳也。从馬朕聲。一曰騰,犗馬也。徒登切。”对其的解释是有巨大差异的。那么,现代汉语中义项丰富的“腾”在词汇发展的历程中,词义、词性、语法功能究竟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各个词义之间存在怎样的历史性的联系?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在此,我们就根据王力先生所提倡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细致地探索“腾”词义的发展演变历程。
  一、上古时期
  上古时期,是指先秦两汉时期。“腾”的小篆字形为,《广雅》:“腾,奔也。”《玉篇》:“上跃也,奔也。”由此可知“腾”的本义为“马腾跃,奔腾”。《说文解字》:“腾,传也。从马朕声。一曰腾,犗马也。徒登切。”《说文》解释的并非本义。“腾”字在上古时期就开始使用,有“跳跃、奔驰、飞腾上升、乘骑、翻腾、传送”等义项,义项十分丰富,使用频率较高,例如,
  (1)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2)腾众车使径待。(《离骚》)
  (3)腾驴驘以驰逐。(《楚辞·愍命》)
  (4)不震不腾。(《诗·鲁颂·閟宫》)
  除了上述“上升”“翻腾”“乘骑”用法以外,《康熙字典》:“腾,又與媵通。”《说文解字》:“媵,送也。”由此引申出“传送、传告”的义项。例如,
  (5)祝融戒而跸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楚辞》)
  (6)众人腾羞者尽阶、不升堂,授,以盖降,出。(《仪礼》)
  上古时期,“腾”在“跳跃”类语义场中所表达的意义比较广泛,在該语义场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有“向上跳”、“向前跳”“来回跳”等含义。例如,
  (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8)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在上述例(7)(8)中“腾”都是“向上跳”这个意义。这应是基于本义“马腾跃奔腾”而有“向上、腾跃而上”之义。除了“向上跳”另外在上古时期还有“向前跳”“来回跳”的含义。例如,
  (9)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史记·张仪列传》)
  (10)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楚辞·招隐士》)
  这一时期“腾”还有表示“跳过障碍物”之义,例如,
  (11)於是乎逾绝梁,腾殊榛,捷垂条,踔稀间,牢落陆离,烂曼远迁。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李宗江在《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中论述道:“认知对语言词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实际上词的发展变化,根本原因是认知原因。” 由于人类的认知作用,在“跳过障碍物”基础上引申,就是“跨越、翻越、越过”之义,其实很多“跳跃”类语义场的词在经过不断引申,最终大多都会出现“跨越”义。
  总的来说,“腾”在上古时期是“跳跃”语义场的核心成员,可以引申为“跨越、翻越”之义。它在作为“跳跃”义使用时,多为单音节词,复音词形式还比较少见,仅出现“腾跃”一个。“跳跃”类语义场中,“腾”一般不能加宾语,做及物动词使用,且其施动者一般是马、猿、虎、兔等,是人的情况较少。
  二、中古时期
  中古时期,是指东汉至唐初。这一时期,“腾”所表达的意义的分布情况与上古时期较为一致,魏晋六朝时期,“腾”被大量用作人名、地名。例如,
  (12)曾祖腾,归魏,遂居代。(《北史》)
  (13)隆之请减户七百,并求降己四阶让兄腾,并加优诏许之,仍以腾为沧州刺史。(《北齐书》)
  关于“腾”用作人名、地名的情况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腾”这段时期依然处于跳跃义语义场的核心。只是“腾”的跳跃义主要集中在“向上跳”这个意义上,而且“向上跳”这个意义在中古时期得到很大发展,例如,
  (14)羲和司日,颜伦奉舆,风发飙拂,神腾鬼趡。(《汉书·扬雄传第五十七上》)
  (15)猎者於终南山中,见一人无衣服,身生黑毛,猎人见之,欲逐取之,而其人逾坑越谷,有如飞腾,不可逮及。(《抱朴子·仙药》)
  而所表示的“向前跳、来回跳跃、跳过障碍物”等意义,在这一时期没有进一步发展,与上古时期相比,这些意义在“腾”所表达的“跳跃”义中比重变小。
  “腾”在中古时期,作为“跳跃”义依然以单音形式为主,复音词形式还比较少见,上古时期出现的“腾跃”组合形式,在这一时期结合的更紧密,使用频率较高。例如,
  (16)览玄象之韡晔兮,仍腾跃乎阳谷。(《晋书·列传第二十一》)
  这一时期,“腾”在《魏书》中出现了如“腾堑而走、腾马、腾骑奋矛”等用例,例如,   (17)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魏书·列传第六十一》)
  (18)世祖坠马,贼已逼接,世祖腾马,刺杀其尚书斛黎,又杀骑贼十人,流矢中掌,奋击不辍。(《魏书·列传第八十三》)
  例(17)“腾骑”指腾跃上马。从上面的用例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腾”的施动者范围扩大,施动者是人的用例较上古时期增多。
  总的来看,“腾”在中古时期,义项丰富,使用频率极高,在“跳跃”类语义场中所表达的意义逐渐集中在“向上跳”上,依然以单音形式为主,复音词形式还比较少见,用法相对灵活。
  三、近代时期
  近代时期,是指中晚唐至清初。这一时期的“腾”除了有中古时期的含义之外,“腾”在“跳跃”类动词语义场中,由于双音化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双音形式,除了上古时期出现的已经凝固成双音词的“腾跃”,还有“腾身、腾马”等,例如,
  (19)遂腾身直上,勇在虚空,高七多罗树。(《敦煌变文·降魔变文》)
  (20)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元史·列传第三十》)
  (21)从渡江,屡腾栅先登,身冒矢石。(《明史·列传第十九》)
  从上面的用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跳跃”类语义场中,仍有“腾”后面带宾语的用例,如上例中“腾身、腾马、腾栅、”等。且“腾”的施动者范围没有限制。
  除了上述变化外元明时期,“腾”引申出了“腾挪、腾移”义项。例如,
  (22)公子腾步到空阔处,与强人放对。(《警世通言》)
  (23)昨日他老公公多致意,烦堂尊早些把房儿腾出来,搬取家眷。(《金瓶梅》)
  (24)西门庆道:“学生一定与他说,教他早腾。(《金甁梅》)
  这一义项的出现时由于原本处于“跳跃”语义场核心的“腾”无论是表示“跳跃”还是“上升”“奔驰”都隐含着主体移动,离开原地这一动作行为。
  另外,明初时期,“腾”开始被作为副词使用,例如,
  (25)被吳大郎甜言媚语,轻轻款款,板将过来,腾的跨上去,滴珠颤笃笃的承受了。(《初刻拍案惊奇》)
  (26)兔儿腾地飞跑,公子放马赶去,连射两箭,射不着。(《二刻拍案惊奇》)
  总的来看,“腾”在近代时期,义项丰富,使用频率高。也正因为它的义项丰富,在“跳跃”语义场外的意义使用频率极高,客观上限制了其在该语义场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腾”在该语义场中应处于衰退趋势。到现代汉语中,“腾”作为“跳跃”义已失去独立性,以语素形式存在。它的“跳跃”“上升”义除了存在固定短语中也经常以副词的身份作状语,表示“突然”,这是由“跳跃”“上升”引申而来。
  四、结语
  “腾”出现较早,在产生之初,使用频率比较高。本义应为“马奔驰”,上古时期“腾”除“奔驰、跳跃、上升”之义外,还有“传送、传告”之义,此义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从上古到现代,“腾”的词义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中古时期甚至被用大量用作人名、地名、物名。近代时期词性由动词变为副词,并且经常用于作动词词尾表示动作反复连续。
  在探索它的词义演变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人类参照本义通过联想而进行认知和类推,“腾”由本义“马奔驰”引申为“跳跃”义,又由“跳跃”引申为“上升、飞腾”。此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同样因为人类的认知发展,在近代时期,“腾”出现了“腾挪、腾移”的义项,发展到现代宾语可以是具体事物、地方也可以是时间“腾出一天”。
  另一方面,语言为了追求经济原则和避免歧义,以及表意上的精确性和明晰性,减轻词语的语义负担,在词汇系统中出现了复音化现象,也有新词出现。以至于“腾”在现代汉语中表“跳跃”义时只能作为语素存在,如“奔腾、飞腾”。
  总之,词义的发展演变的原因和途径比较复杂,但不是无迹可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常用词语在历史上更替演变的来龙去脉描写的清清楚楚,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词汇史具有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许慎(汉)撰 徐铉(宋)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7
  [2]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李华.“怕”的词义演变探微[J].大连大学学报,2012
  [5]孙颖颖.“跳跃”类常用词演变研究
其他文献
蜂产品加工出口项目一、项目单位:河南蜜乐源养蜂专业合作社二、投资总额:5000万元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习项目,尤其是在高考过程中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几乎占到总体分数的三分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做好高中生的写作教学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
颜色釉发色的形态与自然物象的形态存在着模糊的关联与对应关系.把颜色袖发色形态与自然物象结构的对应关系提炼为具有视觉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图像,回归其材料特质、表现语言、
摘要:民族村寨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物,而民族村寨旅游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广西是一个民族氛围浓厚、民俗事项丰富的地区,具备开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在阐述龙脊梯田景区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从资源、品牌、利益协调、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民族地区
所谓寓教于乐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快乐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不断提醒着语文教
采暖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达不到治疗标准和渗透等通病则容易影响建筑物功能的发挥以及造成建筑物安全隐患。而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容易引发一些质量通病,为了减少质量通病的出
期刊
期刊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的三个影视改编版本进行考察和分析,初步探讨时代话语和期待视野对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影响.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液体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公告,称已对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8家企业生产的200种液体乳产品进行了抽查,发现有包括蒙牛在内的2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总共12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