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巨型扩张的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儿童颈部重度瘢痕挛缩畸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而有效地修复儿童颈部重度瘢痕挛缩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以颈横动脉主干及降支为蒂的扩张斜方肌肌皮瓣转移至颈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背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临床应用于10例患儿,1例患儿由于二期手术肌皮瓣超长转移达颈部对侧耳下,术后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9例挛缩畸形矫正较为彻底,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在保证肌皮瓣血供的基础上,本肌皮瓣适宜修复儿童颈部重度瘢痕挛缩畸形。

其他文献
瘢痕性肛门真性狭窄患者常合并臀部、会阴严重瘢痕畸形,手术治疗时邻近皮瓣转移修复受到条件限制,常采用单纯瘢痕松解皮片移植的方法修复[1],难免术后继发挛缩,肛门狭窄再次发生.我科自1998年以来,应用双侧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创伤后肛门瘢痕性狭窄患者9例,取得满意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的种子细胞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 12条实验犬被分成4组.于双侧上颌第3切牙处去除长15 mm牙槽骨形成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穿刺,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传代扩增诱导后,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48 h,植入骨缺损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牙槽骨断端间形成完整的骨连接,切片可见髓腔
Apert综合征又名第Ⅰ型尖头并指(趾)畸形(阿佩尔氏综合征)[1].1906年法国医生Apert[2]报道了9例并称之为Apert syndrome.它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颅缝早闭,颅面部畸形,严重的对称性的并指(趾)畸形(皮肤和骨骼融合)。
期刊
2006年3月我们收治了1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近4年、在停止哺乳后发生巨大脓肿的患者,查阅文献鲜见类似报道。
期刊
由于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技术的提高,目前乳腺癌的生存率大大提高.在生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对术后的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仅对近年国内、外保乳治疗后乳房局部缺损畸形的修复的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期刊
目的 从文献引证角度透视《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的办刊水平和期刊的编辑特点.方法 依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至2005年载文被CNKI源数据库文献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1至2005年《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共载文1 045篇,被CNKI引用530篇,占载文的50.72%;这些论文被引用1 598频次,单篇平均被引3.02次.引用该刊的
目的 探讨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的患者,如何在行同侧重睑成形术时,应用上睑眼轮匝肌肌皮瓣旋转后进行修复.方法 行重睑成形术时,利用可去除的松弛皮肤及其深面的眼轮匝肌制成肌皮瓣,修复外翻松解复位后遗留的缺损创面.结果 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共修复轻度瘢痕性上睑外翻13例13只眼,除1例因蒂部略显臃肿,6个月后再次修整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整自然,随访2周至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将重睑成形术中可
目的 探讨脂肪瓣延迟术后瓣内脂肪细胞移植成活率和成活时间.方法 以兔为模型,在腹股沟处形成脂肪瓣.12 h时,用Elisa法检测瓣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21 d后把瓣内脂肪剪成颗粒状移植至兔的背部,移植后1、3、6、9和12个月取出移植脂肪组织,进行肉眼观察,称重和组织切片检查,用CD34染色检测血管增生情况.结果 在脂肪瓣形成12 h后VEGF显著增高(P<0.05),移植后1和
目的 应用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腓侧游离皮瓣的供区,为减少显微外科供区损伤提供新方法。方法2000年2月至2004年6月,对12例拇指及其他手指软组织缺损,采用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根据第1跖背动脉和跖底动脉在跖趾关节处存在恒定的交通支的解剖学基础,切取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趾供区创面,足背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2例趾腓侧游离皮瓣和逆行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全部成活,平均随
期刊
下蒂瓣法巨乳缩小成形术由Robbins在1977年设计并应用于临床,1988年起我们应用几何原理进行受区乳晕和新乳晕的设计,并改进了Robbins术式,共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者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