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泛滥环境中的高职美术基础教学探索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化技术强烈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种图像充斥于我们的生存环境中,获得图像变得越来越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中的美术基础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该论文依据在高职艺术类教学中的尝试,以及相关行业的职业要求,主要探索在图像泛滥的环境中,提升美术能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图像泛滥 美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44-03
  以智能手机为媒介的交流方式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生活的各个方面,图像泛滥成为数字化时代的特征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美术基础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更为突出。如何进行有效的美术基础教学,对高职艺术类教师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1 图像泛滥的时代特点和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大众获取图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大众不仅可以很容易得到各类图像资料,还可以按照自身的审美需求,对图像加以改善和美化。
  由于商业行为的需求,使得大量制作精良的图像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中。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模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图像作为最直观和迅速的手段遍布于街头巷尾和互联网,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学生,获得图像前所未有的容易,同时他们对图像的好奇与尊敬都大幅度降低。
  1.1 商业文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以消费文化为主体的商业模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静态的商业广告遍布于街道、商场、餐馆、交通工具、宾馆等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动态商业图像不仅也出现于以上方面,更通过布置于各处的显示屏、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随时可以进入人们的视线。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图像包围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图像始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1.2 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与外界交流的方式。这不仅包括从外界获得图像,也包括记录自身的图像,如各种方式的自拍。移动互联网技术(wifi)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传播途径,使得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不仅成为图像的制造者,也成为图像的使用者和分享着。同时,容量巨大但体积小巧的存储设备,为每个人占有自己喜爱的图像提供了便捷条件。
  还有一种技术的发明对图像的形态产生着深刻地影响,这就是每个智能手机都可免费使用的美图软件。这种工具为图像提供了便捷的美化手段,使图像的制造者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像的原始形态,依据自身的喜好和审美价值对图像加以处理并传播。
  1.3 图像泛滥对高职艺术教育的影响
  这里讲到高职艺术教育,主要指各种对美术、设计技能有职业要求的职业教育专业。
  目前,就读于高职和即将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都是出生于1995年以后的。这些学生出生的年代,正是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社会并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些学生的中学阶段,大部分人都已可以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学习和娱乐了。以动漫为主的图形图像成为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商业文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他们各种流行图像相当熟悉,再也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对图像怀有珍惜与象征意义的情感。
  这种海量图像信息与获得图像的便捷,对艺术类高职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艺术类高职学生的美术能力架构
  艺术类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职业涉及多种领域,其中包括影视制作、网页界面设计制作、移动终端界面设计制作、动漫行业的各类设计制作,以及广告行业的设计制作等等。这些行业岗位除了要求掌握相关软件,大都还要求就业者具备一定的美术能力。这种美术能力实际上是运用软件进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这里的美术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含了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一定的创意能力等。
  2.1 造型能力
  从专业角度指称的造型能力,通常包含着画家或设计师运用各种造型元素,对一种物象进行塑造表现的能力,是从事艺术设计类职业的人最基础的能力之一。广义上的造型能力包含了对物象形态的描绘能力、色彩安排搭配能力和在平面或空间中安排物象,使之传递相应的情感意图的构图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获得这些能力通常需要长期而大量的绘画训练,一般都要经过临摹、写生到创作的阶段。临摹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从前人优秀作品中学习布局构图、形体塑造表现的手法。在写生阶段,学生运用临摹阶段获得的知识技能,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锻炼对物象形态的表现能力。这一过程中,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是不可能将物象正确地表现出来的。
  2.2 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艺术类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的另一种重要职业能力。伴随着造型能力的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应不断提升。造型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对物象进行比较的机会,使学生得以体会到物象形态、比例、曲直、色彩等方面的优劣美丑,感受到物象形态所传递出的情绪情感信息。
  获得审美能力的一种主要途径是了解古今中外的各种经典美术作品,分析鉴别各种艺术作品的内在构成元素,进而理解经典是如何传递美感和影响人们的情感精神的,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观看、阅读和思考分析。
  2.3 创意能力
  创意能力是美术能力教育中更为重要的职业能力,也是最难以培养和训练的。学生拥有创意能力的基础是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并对构思构想的形象和图形具有一定的预判能力。这是从事艺术设计类职业必须具备的素质。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学习、训练,有助于创意能力的积累。因为在前两种能力的训练中,提升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实践表现的动手能力,了解构筑形象的方法途径,为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基础。想象力是创意能力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通常要有不同常规的思路,将积累的知识进行组合以构筑出新的情景,传递出新的情绪感受。   3 现阶段的美术能力提升探索
  在数字化时代成长起来的艺术类高职学生,对于图像的敏感度较之从前已经大大降低。只有他们感兴趣和流行的内容还有可能短暂地停留于他们的视野之内。进入艺术类高职的学生大多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各种岗位能力的认知,并且大多没有美术基础。因此,美术能力的建立与培养就成为高职学习基础中的关键。
  而在数字化时代,图像泛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基础教学接受起来相当困难。传统教学中的造型训练从几何体开始,经过静物、石膏像写生,最终达到人物、场景等复杂的描绘表现。
  3.1 让丰富的图像成为提升美术能力的助手
  传统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对美术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对于手持智能手机轻易得到各类图像的学生就显得枯燥和毫无吸引力了。在教学中会出现举步维艰的状态。因此,需要教师转变思路,挖掘利用图像泛滥带来积极因素,对学生加以引导,尝试新思路、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升美术能力的目标。
  首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美术能力有所了解,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经历。依据课时总量,安排每一位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自己拍摄的方式,收集一定数量他们喜爱的图像资料。这种图像资料要求尽可能尺幅大、清晰度高。这个图像资料集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把握每个学生的兴趣方向,并将成为提升美术能力教学的重要素材。
  3.2 利用图像提升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的训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形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二是对色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在对形的表现力训练上,要求学生选取自己图集中的图像进行临摹,要求临摹作业在物象的形态、比例、布局构图等方面尽可能与原图接近。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全局把控能力、比例关系和描绘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指出造型与构图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发现自身观察和表现方面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针对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运用写生教学的方法提升其对形的把握能力。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要尽量严格,要让学生体会他所选择的图像为什么吸引他,这种吸引是由什么样的因素构成的,为日后他自己做创意形象时积累经验。
  在写生训练中,除了常规的写生要求,也可以设定特别的写生要求。如,仅描绘物体的外空间,仅描绘物体的剪影等,使学生体会构筑画面的多种方式,进而引发学生的手绘兴趣。
  在色彩的训练中,色彩的调和及色彩的搭配是训练的主要内容。每个学生的图像资料集依然是其训练的主要素材。教师从学生的图集中筛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其中的色彩特点,引入色彩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按照图像进行临摹训练,练习色彩调和与搭配,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色彩在情绪情感传达方面的特点。运用此类方法首先是使学生对所描绘的图像保持兴趣,进而引申,使学生明白图像的吸引力在色彩方面是如何形成的。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依然可以采用写生的方式进行训练。初期可以先选定同色系的色彩进行练习,限制色彩的种类以降低难度,如,用土色系为主的色彩绘制画面,仅用土黄、土红、普兰、黑、白等几种颜色。这样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体会自己调配色彩的魅力。同样,也可以运用单色让学生体会色阶的变化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学生逐步获得一定的色彩运用能力。
  采用学生自己搜集的图像进行造型能力训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分析认识图像在构图布局方面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图像中的物象进行位置、大小、比例上的变换,使学生体会同样物象在不同的构图中所传递出的不同影响。最终使学生建立基础造型能力。
  3.3 利用图像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经典视觉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审美能力,始终是非常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学生自身基础的限制,直接给学生介绍经典作品,常常因为时代背景的差距,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收集的图像资料将同样运用到提升审美能力的教学中。在当初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像作品时,要让学生针对每一幅图片写出相关的文字陈述,说明此图像好在哪里,引发了何种感受,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有哪些等内容。教师通过这些文字,可以了解学生的美感兴趣在哪里,并且从这些图像中筛选出一些图像,找到这些图像的源头,因为大多数图像的图像学源头就在传统的经典作品中,由此可以最终将学生引向经典作品的赏析上来。
  3.4 创意能力的训练
  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将成为学生尝试创意实践的起点。学生自备的图像资料集仍然是创意训练的基本素材,首先可以进行图形方面的创意练习。由于在前两个学习阶段,学生对临摹和赏析过的图像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重新组合搭配,构筑出新的创意图形,并写出相关的文字阐述,以便检验创作意图与作品呈现之间的相关程度。
  图形方面的创意训练可以为后续的色彩创意训练打下基础,使学生大胆进行色彩上的搭配尝试,力图为自己的创意加入更加丰富的内容,表达更丰富饱满的情绪感受。
  创意练习的过程既是检验前期成果的方式,也是使学生了解各种造型手段的界限的途径。让学生明白创意并非是可以肆意妄为的,反而是要既尊重规律又要打破常规的,发挥想象力,巧妙又合适才能得到好的创意作品。
  图像泛滥固然给提升美术能力的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也提供了改变教学方式的可能性。利用丰富的图像资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将是克服图像泛滥带来的视觉疲劳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约翰·伯格.著;戴行钺译.观看之道[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柯林斯色彩绘画完全教程.伊恩·辛普森[英]著;马婧雯,陈红岩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长度在快速增加,相关的山区建设规模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相对于平原地带而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难度明显上升,而这其中桥梁的施工建设工期最长,同时难度
通过密集绝缘型母线槽在工业厂房电力增容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密集绝缘型母线与电缆的优势,同时从母线型号的选择、长度测量、母线安装、母线抗震等方面进行论述,解
地物光谱特征研究是高光谱图像处理的基础,受观测环境的影响,野外测量的光谱数据中包含有噪声,不利于光谱矿物信息提取工作的进行.本文从光谱矿物信息提取的角度出发,探讨出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网络应用于教学,开展网络教学和科研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矿物加工系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与制作了本专业的教学网站。本文从教学网站前期开
该文通过对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多方面探究,论述了一体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内涵、必要性、实施途径和效果意义等问题,阐明了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Fortran程序和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软件,利用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统计了近10年(1999年8月~2009年7月)期间南海海表风场特征,主要统计了风速风向的季
"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