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炭疽病的田间症状与防治方法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g_zhouwg_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柿炭疽病是柿树上的常见病害之一,在柿树栽培区均有发生。此种病害由一种半知菌引起,主要为害新梢和果实,很少为害叶片。为害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果实早期脱落,储藏期引起柿果腐烂。
  1. 田间症状
  ①嫩梢受害。最初在嫩梢毛茸基部或皮孔处产生针尖大的黑色圆形小斑点,随着枝条生长,病斑随之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梭形短条斑,中部稍凹陷,并现褐色纵裂,其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黑色病斑上涌出粉红色黏状物,即孢子团。病斑下的木质部腐朽,因而病斑以上的新梢极易折断或枯死。
  ②果实染病。初期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后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外围呈黄褐色,直径5~25毫米。后期病斑凹陷,中央表皮呈灰色至黑色的密生小粒点状破裂。遇雨或高湿时,溢出粉红色黏状物(分生孢子团)。病斑常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硬块。1个病果上一般有1~2个病斑,多者达数十个,有时互相连接。病果在成熟前提前软化脱落。
  ③叶片受害。病斑多发生在叶柄和叶脉上,初为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至黑色,呈长条状或不规则形。叶肉上偶然发生,病斑呈不规则形,黑褐色。
  2.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和长圆盘孢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条的病斑、冬芽及叶痕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在遗留地面的病果上越冬,但这种情况比较少。翌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借风和昆虫向远处传播,借雨露向下传播入侵。病菌侵入后,一般经6~10天的潜育期,高温多湿天气3天就表现出症状。随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湿利于孢子萌发,雨后、多露或枝叶过密湿度大处发病重。此病发生的轻重与雨水有密切关系,南方梅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北方秋季霖雨期间发病严重。果园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树势衰弱的也容易发病。田间一般在5月萌生的嫩梢上开始发病,秋梢继续受害。果实发病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到果实采收陆续发生,采果后的储运和销售期间也可继续发病,发病严重时7月中下旬就开始落果,直至采收期落果不断。发病季节如遇多雨高温天气,病害发生趋重。
  3. 防治方法
  柿树病害的防治也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防主要是从管理等方面抓起,一般较少采用化学农药。
  ①消灭或减少病原菌。入冬前认真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彻底清除菌源,以减轻翌年病害的发生。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蒂集中烧毁;开花后剪除新发的嫩梢,已有黑色病斑的嫩梢务必要剪除,带出园外烧毁;6月开始发现病果随手摘除,削下病斑晒干后烧毁,以减少病菌传染来源。
  ②增强柿树的抗病能力。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选用无病苗木,引进苗木时一定要认真检查,发现病苗应及时淘汰,并于定植前用1∶4∶80波尔多液浸泡苗木10分钟,或用20%石灰乳浸10分钟。三是平衡施肥,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多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以免枝条徒长,组织不充实,抗病力降低。
  ③加强管理,不给病菌孢子萌发创造条件。炭疽病孢子的萌发需要较大的湿度,虽雨、露难以控制,但通过一些农业措施可以降低湿度。一是完善柿园水系,确保排灌畅通。遇旱适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涝,保证雨止田干,及时降湿。二是改善通风透光,防止园内郁闭。栽植密度不宜过大,密植园要做到“密植稀枝”。通过夏季修剪,剪除密擠枝、瘦弱枝、病虫枝,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④药剂防治。如果能认真做好以上几点,一般能控制该病的发生。如病情仍然很严重,则需利用杀菌剂或保护剂防治。喷药的对象是嫩梢、果面和枝干上的病斑,喷时务须细心周到。芽萌动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1次。开花以后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退菌特1000倍液(加0.3%~0.5%的尿素以避免药害),或柿病克800倍水溶液,或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自5月底至8月,每20天喷药1次,防治效果显著。可选用的杀菌剂还有:42%克菌净3000倍液,25%富泉8000倍液,70%三秦甲托1000倍液,4%春雷霉素800倍液。鉴于当前假冒伪劣药品很多,喷药前最好做一下药剂试验。方法是用药剂给染病嫩梢的病斑涂抹,然后将嫩梢放入塑料袋内保湿,2天后观察病斑,如果病斑与抹药前一样,说明此药有效;如果病斑上产生肉色孢子团或长出白色菌丝,说明此药无效。
  作者简介:王仁梓,教授,主要从事柿及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联系地址:陕西省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校区,邮编:712100。
其他文献
永丰县位于江西中部,全县辖21个乡镇,总人口44.83万,其中农业人口36.35万。该县近年农民外出经商、打工的不断增多,部分农村的耕地出现“过剩”现象。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耕地利用率和农民经济收入,永丰县委、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连环出招,有力地促进耕地向农业合作社、农业开发企业、种植大户等种植组织和种植能手进行有效流转,取得了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重效应,保证全县耕地不抛荒,出现了土
将2009年7月第5候至8月第2候作为研究时段,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镇江地区2009年盛夏罕见的低温多雨寡照的极端异常气候作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同期ECMWF
对热带气旋波谱分析正确性的验证进行了讨论。通常可找一个能解析求解的特例,并对该特例求数值解,然后比较两者的结果。在保证解析解正确的前提下,若两者结果不一致,则数值求解肯
综合应用美国极轨卫星NOAA-18遥感资料、地面自动站、人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污染物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10月28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罕见霾天气进行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在马铃薯生产上迅速兴起的一项突破性抗旱技术。它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能使自然降水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地面蒸发降到最低,可满足干旱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同时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加快有机质分解,加速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该项技术已在我县示范种植两年,增产率在30%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地块选择,规格划行
2010年4月,北京大兴某猪场内,部分仔猪出现以腹部、四肢渗出性皮炎为主要症状,并伴有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等症状的疾病,经诊断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渗出性皮炎。根据笔者统计,该病近年来在北京平谷、房山、通州等区县时有发生,患病仔猪生长停滞,严重者衰竭死亡,重症病例死亡率可达60%~70%,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之一,广泛分布于空气、饲料、饮水、地面以
子宫脱是指子宫部分或全部翻脱出悬挂于阴门外。本病常见于牛,有时也发生于猪、羊,子宫脱出常见于母畜产后数小时内。  1. 发病原因  怀孕母畜衰老经产,营养不良及运动不足;产后强力怒责,腹压升高;胎儿过大、过多,子宫过度扩张,产道干燥等,以上原因都可造成子宫脱出。  2. 典型病例  我镇兴隆村摆老组杨某饲养有1头7岁母水牛,2010年10月2日下午该母牛产犊,次日清晨畜主发现母牛阴门处垂悬着一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