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路越走越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怎样切实有效的手段才能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路越走越宽呢?
  
  一、紧扣语文课堂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自主,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应突出自主性,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要特别注意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有效调动学生的积累,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链接。如学完《特殊的葬礼》一文后,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极点,他们跃跃欲试,这时可以顺势引导:“联合国环境保护委员会要在全球招聘一批‘环保小卫士’,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很荣幸地成为了首批成员。那么,作为‘环保小卫士’的你,面对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面对我们身边的污染问题,你将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设计一些环保方面的广告词,引起大家的注意;有的学生说写一份倡议书,向全球的人们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爱护地球;还有的学生说要建一个关于环保方面的网站,通过网络向人们宣传环保知识。我适时点拨:“那么就请你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自由地组成合作小组,开展各自的工作。”由于是学生的自发行动,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大家的表现都很踊跃,如设计的广告词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污染远离地球,让美丽永驻人间”、“请爱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等,写倡议书的小组十分投入,设计网站的小组也提出富有创意的构想,这些无疑将有益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融合写作和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既为听、说、读、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实践拓宽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围绕课文教学开展一些有效的读写练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课文教学与写作、口语交际等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口语交际练习“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去做一做、记一记、比一比、说一说、写一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再如口语交际练习“请你当导游”,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收集家乡珍奇的动植物标本或资料,访问家乡的民风民俗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将课堂教学、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有机地整合起来,真正实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三、整合不同学科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又一个特点,是要引领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中学语文、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架,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得以沟通和整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3是根据采访记录写一篇作文,而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4课《身边的变化》向学生介绍了购物票证,这一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按照现在的生活条件学生难以想象,也不易理解。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内容进行整合,在学习了《身边的变化》中“购物票证知多少”这一节内容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就有关票证知识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邻居等,做成采访记录。在教学“习作3”时,学生既可以写课本中的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采访记录,写一篇关于票证知识的作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拓展课外主题阅读
  在综合性学习中,有时也可以突破课时的限制、空间的局限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实际操作中,既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来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到两周安排一个专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结合阅读或查阅资料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来印证所提出的见解和看法,从而解决问题。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走近作者”、“三国故事擂台赛”、“我心中的三国英雄评比”、“三国成语、歇后语、诗词知多少”、“话说三国交流会”、“三国英雄图谱展览”、“走进三国城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五、借助语文实践活动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深化、理解课文内容,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书法比赛等,引领学生学以致用,主动活泼地学习;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访问,节假日与家长一起外出旅游,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现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帮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达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境界。
  
  六、发挥网络媒体优势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现代网络媒体,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水平。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等课题研究,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实施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指导。比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我尝试了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建立了“黄河的主人”学习网站,主要栏目有“课文点击”、“方法指南”、“艄公导航台”、“走近黄河”、“黄河文化”、“交流平台”等。课堂上,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网络资源与课本资源、学生的生活积累多元信息交汇碰撞,不仅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只要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教9币Jf白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视作文课为“酷刑”。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作文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和学习规模出发,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通过对教材的重组、仿用和活用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课堂练笔的“落脚点”,演绎精彩语文课堂呢?  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一节完整的口语交际课的基本流程包括课前准备、交际前指导、口语交际和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
主持人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先生,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先生,
对我市296名高校离退休教师的生活方式进行问卷及体检调查,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的发生,并探讨体育健身处方对中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和在疾病预防及辅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作文抄袭范文,不切实际地编造,脱离生活实际,所述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表达的情感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人的发展为根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从“逻辑教学”到“发展智力”,再到“发展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两次飞跃。新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科学定位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认识自觉的新阶段。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常常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教师每节课都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学生唱唱跳跳,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的辅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许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导致活动流于
据调查,当前农村年轻女性的私密生活正在兴起,表现为两性隐私的出现、个体家庭生活方式的私密化以及不深度介入村庄生活。年轻女性私密生活的兴起是农村家庭权力天平向年轻人
本研究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利用2016年青少年体育健身状况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动机、兴趣在社会环境与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兴趣在内/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