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基本原理的生化分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运动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体能训练规律的认识,训练方法,模式不断创新。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重点在于有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物适应过程,任何一项体能的提高都是有机体自各系统,器官,肌肉在运动负荷刺激下的适应性改变。通过训练,人体机能和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寻,要把握体能训练的内在规律。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这一原理,有目的的对机体进行刺激,使有机体对负荷刺激产生良好的应答,产生一系列生理上改变。以下,从训练和适应性,运动负荷与能量消耗的恢复过程这两个方面探索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1.训练与适应性
  1.1训练适应的本质
  从生化角度来看,训练适应是指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组成发生适应变化的现象。训练适应的结果被认为是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提高的标志。运动训练的任务就是通过合理的训练负荷打破机体原有的生物适应和平衡,使机体在新的水平上产生适应与平衡,这就是训练适应。训练适应使反映运动员机体在长期训练和外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物学的内态平衡。这种适应能满足竞技比赛所需要的各种机能能力,并按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的规律变化,运动员通过长期训练所获得的生物学适应,即为适应比赛和训练要求的运动能力。
  1.2训练适应性变化的生化分析
  1.2.1力量训练适应性
  (1)肌肉力量的生化特点
  快肌纤维收缩时可产生高水平力量,但维持时间相对短,慢肌纤维募集比率高时,只能获得较低的力量,但维持时间较长。肌肉收缩时表现的力量潜能和最大输出功率的能量基本上有磷酸原和糖酵解提供。
  (2)力量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力量训练最明显的效果是肌纤维增粗,肌肉收缩力增大和横截面增大,两者存在明显的增相关。
  1.2.2 速度训练适应性
  (1)速度素质真的生化特点
  骨骼肌以快收缩肌纤维为主。磷酸原和糖酵解是主要供能来源,很少有氧代谢供能。供能物质为肌肉CP和糖原,肌外能量物质基本不起作用。
  (2)速度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磷酸原供能能力增强,糖酵解供能能力增强,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收缩能力增强。
  1.2.3速度耐力訓练适应性
  (1)速度耐力训练的生化特点
  运动肌肉主要以募集快收缩肌纤维为主,运动时能量供应以无氧代谢糖酵解为主。
  (2)速度耐力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提高糖酵解关键酶活性,耐酸能力增强,肌糖原恢复及合成能力提高,改善缓冲乳酸的能力。
  1.2.4 耐力训练的适应性
  (1)耐力训练的生化特点
  短时(2-10分钟)耐力运动,运动肌快慢肌纤维募集同时增多,能量代谢以消耗肌肉内CP和糖原为主,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协同供能。
  长时耐力运动,运动肌主要募集慢肌纤维,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开始以肌糖原氧化供能起主要作用,当超过1小时以后,脂肪酸氧化代谢逐渐代替糖代谢成为主要供能途径,同时,也有一定量的血糖参与供能,血糖呈下降趋势。
  (2)耐力训练的适应性变化
  长时间持续耐力训练能明显改善呼吸循环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有效提高转运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提高有氧耐力,肌纤维增粗效果不明显。
  在运动的影响下,人体的化学和代谢调节水平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因此,对人体运动训练适应的生化研究,不但提示了训练效果生物化学本质,而且还能指导选材和机能评定。
  2.运动负荷与能力消耗的恢复过程
  体能训练的全过程是经过对受训者施加运动负荷,引起机体功能的改变和生物适应而实现的,训练中如机体没有承受一定的负荷刺激,便不可能产生新的适应现象,同时,在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之后,体内被消耗的能源物质需要有一个复原过程,训练才能持续不断进行。因此,负荷与恢复始终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训练过程,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
  2.1运动负荷
  负荷强度是反映负荷时对有机体的刺激深度,一般是由密度、难度、质量及重量等因素构成,如: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负荷强度,多次练习中所完成的时间、高度、远度及重量等来衡量,非周期性运动项目中,动作难度与完成质量则是反映负荷强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训练中,负荷强度的掌握应因人而异,根据不同训练对象来合理安排。实际应用时,通常以本人最快速度、最大远度、高度以及最高负荷量的百分比值作为衡量强度大小的指标。安排负荷强度时,必须遵循超负荷原则,即刺激必须超过已适应的负荷强度。在原有的负荷水平基础上,在可能范围内不断增加负荷,已获得超量恢复,使机体产生新的生理适应,从而达到运动机能的不断提高。
  德国训练学博士黑廷格通过实验指出,发展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如果小于最大力量的30%,其训练效果等于零。只有采用最大力量的30%以上的负荷强度训练才会看到增长的效果,当力量得到增长后,强度指标的负荷值也要随之改变。应保证每一个负荷强度都在适应前次负荷的基础上逐步增长,运动机能才会得到不断改善,以获得新的训练刺激。在实际训练中,负荷强度的大小决定了训练效果,因为在机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机体所产生的变化就越明显,运动素质的提高也就越快。
  在力量训练时,采用低次数,大重量的负荷强度进行训练,主要促进肌蛋白的合成和最大神经募集能力的增长,能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若采用能保持一定重复次数的中等负荷刺激,可有效提高肌肉收缩速度。重复次数加上轻重量的强度刺激,可提高肌肉,保持长时间紧张及抗疲劳能力,达到发展力量耐力素质的效果。
  发展最快速度的训练强度刺激,并达到本人比赛强度的80%-100%才可能取得训练效果,非周期项目一般都以最大心率作为负荷强度的指标。众多学者的实验都证明,为使新陈代谢产生适应,尽快提高机体对酸性代谢产物的补偿和忍耐力,训练时心率必须超过130次/分钟,由于负荷强度的刺激与人体的应激反应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保持较高的负荷强度,才有可能对人体各大系统达到更有效的刺激。
  由此,体能训练中一般基础训练和一个训练周期的初期阶段,通常以增加负荷量,使机体的适应过程逐步实现。在专项训练和接近比赛期,体能训练则以提高负荷强度刺激来加深人体的适应过程,训练水平越高,训练的负荷强度越大。在发展一般耐力、基础力量等基础素质时,大多采用大强度,低负荷的方式,相反,发展最大力量、爆发力、速度等专项素质的负荷主要特征是突出刺激强度,所以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是构成运动负荷的两大要素,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任何量都是包含着强度的因素。而任何强度又都是通过量才可反映出来,整个训练过程实际就是通过调节变换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组成因素来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使之提高运动素质。
  2.2 能量消耗与恢复过程
  众所周知,机体承受负荷需要消耗相应的能量,能量耗尽后必须得到迅速补充,恢复是人体机能和能量物质由负荷后的暂时性下降和减少状态回到并超过负荷前水平的过程,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运动是恢复运动,停止后恢复和超量恢复。运动时恢复是运动中随着能源物质的分解就开始合成的过程,运动停止后的恢复使消耗过程减慢,恢复大于消耗,因而能源物质和人体机能可逐步恢复到原有水平,超量恢复是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人体内运动时的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在一段时间内,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还能超过原有水平,由此可见,超量恢复的形成与运动负荷密切相关,在一定的运动负荷刺激下,有机体的消耗过程越激烈,超量恢复过程也越明显。如不及时给予新的负荷,超量恢复在保持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到原有水平。超量恢复的客观存在,为训练过程中如何提高机能、增进素质以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生物学依据。这一规律和生物的应激适应性原理同等重要,也是我们在训练中掌握体能训练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可见,在体能训练中,不仅必须掌握人体机能特点及训练规律,还应遵循训练原则等运动水平才能稳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得非常重要,且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也得到了稳定的提升。基于此,研究工作将重点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提出相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足球教学在新课标的思想热潮下得以有效进行。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创新体育教学手段,在帮助学生提升足球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身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新课标下高校足球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课标;高校足球;教学改革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正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总结足球教学中所产生的不足之处,创新教学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体育训练,更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
期刊
摘 要: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后,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在不断改革创新教师方式,力图使教学更加高效有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在初中教育阶段中,教师就需要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这样才能体现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鉴于此,文章就将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再探究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
期刊
摘 要: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育不仅可以把体育运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而且可以以美的艺术形象,美的旋律去影响感染人,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情操上得到陶冶,产生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奋发向上的决心,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美育教育,审
期刊
摘 要:小学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学生迎接中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奠基教育阶段,所以教育部门乃至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数学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和语文并列为小学教育两大主科,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课堂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小学生的求学需求和接受能力。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倡导之下,教师要充分践行这种学生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小学阶段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要求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
期刊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这就给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教育环境,在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下,单靠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已经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开展家校共育就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在家校共育中,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教师与家长充分沟通,协调好教育工作之后,教学活动才能顺
期刊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通化联区孝原中心小学 山西 运城 044200)  一、教学目标  1.能掌握本课时的核心词汇:T-shirt,shorts,brown,apairof,skirt  2.能用He/Shehas…介绍朋友的着装。  3.能够从name,age,feature,clothes,ability等方面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介绍朋友。  4.能理解Friends的意义,进而珍惜朋友、珍惜友谊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关键词:幼儿教学;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的条件  游戏在幼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数字技术不断变革的过程中,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引领着艺术的潮流。新媒体艺术家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创作出很多生动、奇特的艺术作品,画廊和美术馆中涌现大量新媒体艺术作品,提升了人们的艺术感受和视觉体验。本文就新媒体艺术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民间美术;互动融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