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具有“文化底蕴”的信息技术课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3课的内容,是“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模块第二阶段,属于Office办公软件的范畴。微软Office系列软件的功能模块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教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关注具体的操作,还要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感受到具体操作背后的思路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 学生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学习PowerPoint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小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自我表现,但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适当实践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并保持兴趣。
  ● 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唯美的唐诗,把唐诗诵读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巧妙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诵读唐诗的愉悦氛围中实践编辑、美化演示文稿,既聆听到了唐诗诵读的韵律美,又感受到了演示文稿的视觉美,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创造美,以唯美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高信息素养,这种融合了情境的主题活动学习才是最适合学生,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 创新之处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很强,可以被其他课程轻松整合,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我们单纯讲授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时,却反而显得单调、乏味了。我想可以给信息技术课适当加入一些古诗、儿歌、科学知识等作为加工的素材,只要契合点贴切,就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了一种文化底蕴,让学生理解了技术操作的思想,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了信息技术多维度目标的顺利达成。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根据要求插入新幻灯片,掌握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并能够根据主观愿望对文本框和艺术字进行修饰美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新知,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乐于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
  难点:插入适合的文本框和文本框内容的美化。
  ●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师:唐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千多年过去了,许多经典唐诗还是被我们不断传诵,你能把你喜欢的唐诗吟诵给大家听吗?
  教师请1~2名学生诵读唐诗。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经典的唐诗。
  设计意图:古诗是中国文学之瑰宝,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反复诵读,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喜爱和熟悉的古诗,在信息技术课上让学生背诵出来,其实是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出示一张幻灯片(如图1)。
  学生齐声诵读《山行》。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营造了一种有文化韵味的课堂气氛,而且这些古诗都是学生熟悉的,教师给诗配上优美的底图,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吸引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实践任务中去诵读并欣赏,彻底消除了课堂的紧张气氛。
  (二)发现任务,自主探究
  1.插入文本框
  师:这首古诗怎么样?大家朗诵后发现有什么美中不足吗?
  生:图文并茂,非常有意境,但是漏了几个字,太遗憾了。
  师:把这几个字添上,我们不就能消除遗憾了吗?
  设计意图:这里的实践任务不是教师直接布置,而是通过精心预设,巧妙设置幻灯片的内容,由此自然引出学习任务,完成这个实践任务就可使幻灯片内容完整,这个环节体现了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纯粹的学无意义的操作技巧。
  师:先回想一下在Word中,如果漏了字是怎么添加上去的?这儿行吗?
  教师请一个学生先说方法,再上讲台前来演示。
  生:没有插入点,怎么办?
  师:请大家打开教材第83页,自学“插入文本框”部分的内容,按照书上的提示把漏的字给添加上去。
  教师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如何添加文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利用Word知识的迁移来添加文字,但“碰壁”了,这个疑惑让学生主动去对比和思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插入文本框的迫切需要,书上有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这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自主探究的成功率很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把字添加上去了,跟其他的诗句是否协调呢?
  生:不和谐,我们还要把文字美化一下。
  师:Word中是如何来美化文字的?在PPT中的操作跟Word一样。请一位同学上来试试,使刚添上去的文字跟原有的诗句一致起来!
  教师小结:文本框是一种可移动,可调整大小的文字容器,就像是一条小船载着文字,可以在幻灯片上自由行走。
  师:下面,请大家把古诗《山行》补充完整,同桌之间相互欣赏作品,分享收获!
  设计思路:学习插入文本框的过程中,学生在边吟诵边完善古诗的活动中就完成了对技术的学习。
  2.插入竖排文本框
  师:同学们刚才不仅仅是欣赏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古诗,而且还把这首图文并茂的古诗补全了,大家的操作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下面,我们来欣赏下一首古诗(如图2)。这首古诗是从上往下,从右往左书写的,这也是古时候常见的书写方式。我们一起来诵读一遍,读出古诗的韵律。
  生:这首古诗少了一句。
  师:刚才我们能把漏的3个字给补上,现在也就能把少的一句给添加上去。大家先动手试试,看谁最先完成。
  设计意图:幻灯片中的古诗少了最后一句,而且这首古诗是竖排文本,自然引出竖排文本框的应用,在横排文本框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学生心如明镜,知道接下来的实践任务是什么。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对添加的诗句进行美化,使其更加规范整齐,具有艺术美感,照顾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操作示范并讲解,大家共同完善。
  师:这儿用竖排文字的文本框更适合。
  学生完成《静夜思》。师生欣赏部分学生完成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鼓励相互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协作精神。
  3.插入艺术字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插入横、竖两种文本框。我们再来朗诵下一首古诗。看看这首古诗是不是也漏了字(如图3)。
  生:没漏字。
  师:再仔细看看,你觉得这首图文并茂的古诗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生1:题目太小,不好看。
  生2:不是不好看,是非常难看,很别扭。
  师:就让我们来把题目美化一下,使标题跟下面的诗句、漂亮的底图相得益彰。
  教师先展示一名学生用普通方法美化的,再展示一个利用艺术字替换的。
  师:哪一种美化方法更好?
  生:用艺术字美化的方法更好,我们已经学过插入艺术字了。
  师:在PPT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跟Word中是一样的。
  教师请一名学生演示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
  师:请大家把《春晓》的题目修改成艺术字。
  设计意图:第三首古诗的题目和正文字体字号明显不协调,学生一眼就可看出很别扭,会产生一种要去美化标题的冲动,在这个基础上引出艺术字的应用,学生会自觉迁移知识来学习插入艺术字,实践操作也提高了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作品欣赏,交流心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艺术字,这些都是编辑演示文稿最常用的方法。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完善、美化的演示文稿作品展示并介绍给大家,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和完善。
  设计意图: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通过欣赏比较作品,能够缩小差距,让学生感受到实践所得的成果,增强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再把“古诗欣赏”幻灯片演示一遍,并用多种形式请学生朗诵这三首古诗。最后,出示“完”字幻灯片。
  师:电影或动画片看完了,最后都有个“完”字或“the end”作结尾,这样才算是有始有终,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我们制作演示文稿也是一样。
  生:演示文稿也要用一个“完”字作结尾。
  师:插入一个“完”字非常简单,不简单的是这张新幻灯片从哪里来?
  如何在第4张幻灯片后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欢迎大家来跟老师交流研究心得,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设计意图: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和巩固课堂内容,扩充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好学生的课余学习。
  ● 教学反思
  本教学案例最大的特点是,以古诗文朗诵为载体,巧妙设置了3个实践任务,并通过“古诗欣赏”这一主题把几个实践任务串联起来,伴随着主题活动而逐层展开,学生在愉悦的诗歌诵读中不自觉就完成了信息技术的学习,而教师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恰到好处的诗文朗诵,使整节课有了奇妙的节奏和韵律,像是一首优美的乐曲,深深地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愉悦的实践活动中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这节课淡化了技术的枯燥,融古典文化魅力与信息技术应用于一体,是一节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信息技术课。
  
  点评
  这是一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课,长期以来,在以“Office办公软件”为内容的教学中,教软件、学操作成了课堂的主要任务,教学的形式机械、单调。虽然这些诟病都已为大家心知肚明,却也常常束手无策。钱老师独具慧眼,将唐诗引入课堂,不仅让教学的内容富于诗情画意,而且过程也显得明快和灵动,一扫以往那种“为学软件而教软件”的习气,顿时让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也感觉神清气爽。钱老师的这节课还有一个耐人寻味之处:唐诗是教学的载体,也是贯穿课堂的一条线索,但同时也带出了“编辑演示文稿”这个主题,“如何让演示文稿更好地表现唐诗”成了另一条与之并行的线索,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相互交织、相得益彰,成就了钱老师这节课的异彩纷呈!
  (点评人:江苏省金坛市研训中心研训员王志忠)
其他文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无论是“哥德巴赫猜想”,还是“李约瑟难题”,都曾引发许许多多科学家的注意和探究的热情,在不断“攻克”的努力与未被攻克的现状之间,我们的社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螺旋
魔灯专栏——聚焦广州市天河区Moodle应用(一)  按语:    初试Moodle平台的教师可能会有一种困惑:除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如更好地提供了交互的环境)外,Moodle平台还有什么更为突出的地方吗?如果可以在课堂上用以突出人文性的非信息技术手段,也能比较高效地解决交互问题,那么,Moodle平台还有值得称引的价值吗?   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念念不忘的是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
信息化领导力巡礼——走进淄博(二)  在敏特网络英语学习平台学习,把单词记忆和英语写作联系起来,形成了单词记忆、阅读理解和英语写作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使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大大提高。  ——NOC活动网络英语赛项一等奖获得者王志远同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我们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在当代信息化大环境下,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再现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为写作提供素材等作用;同时,它也为指导学生修改文章带来便利,从而能切实增加作文课的含金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表达真情;观察想象    七年级的学生从小学迈入初中,在教学难度增加的前提下,如果教师还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就很难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写作是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的综合思维训练,多媒体以其丰富的
在进行《修改文字》一课教学时,按教材要求是给学生一篇题为“秋游”的文章让他们通过教师讲解或自学课本完成对文字的修改任务。可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如此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讲解,有的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做。面对教学内容枯燥、学习模式老套、认知水平悬殊等问题,我寻求如何让学生想学、乐学、学得踏实。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和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我采取了比较活泼的听歌和唱歌形式,并对教材进
魏宁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wn828@126.com    20世纪以来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哲学家开始认真思考人与技术之间种种微妙、错综复杂的关系。这里面,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唐·伊德提出的技术现象学,就是分析人与技术关系的一把利器。  从技术现象学的角度来看,人与技术大体存在三类关系。第一类叫“中介”关系,其中又有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具身”关系,一种是“解释”关系。所谓“具身
● 教材分析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是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点的内容,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教学。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搜索引擎和网络信息下载的相关知识及使用技巧。这个课题是我们在上网查找信息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必备技能。  ●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网络的普及更加丰富
参与嘉宾  邱元阳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陈鸥辉 湖南省株洲市二中  田 敏 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  主持人语:2011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湖北省教育厅发出文件,根据国家动漫人才培养计划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决定在全省部分中小学校开展动漫教育实验工作。文件下发后,全省陆续有90所中小学申报成为了试点学校,并开
这是一堂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精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鉴于课文篇幅较长,使用精略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这两篇文章都紧扣“父母之爱”这一单元主题,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徐老师巧妙地将写法相似、主题相近的精略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教学,实现了学法迁移,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理念。本节课还使用了SURF协同阅读工具
Moodle 专 栏  作者序言:2001年,在外子的引荐下,我和Moodle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多载的研究和努力,我完成了和课堂教学同步的网上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2006年3月,香港校长团到我校进行教学交流,惊叹于这个华文教学平台的完善程度。同年6月,新加坡教育部科技署让我向全国各校科技部主任分享运用Moodle的教学经验,推动了各校运用开源软件进行网上教学的风潮。同年9月,我受邀在“第三届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