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和他的动物们(下篇)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建立后,太祖皇帝欲通西域,多次派遣使者去往西域各国(明朝的西域主要指我国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及中亚、西亚地区),但屡遣使诏谕,而遐方君长未有至者。洪武二十年(1387年)九月,帖木儿汗派遣回回满剌哈非思来朝进贡,贡马十五,驼二。帖木儿汗国即后来的撒马尔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这是西域国家第一次向明朝进贡。而后西域各国陆续来到明朝与大明建立外交,有西域大国别失八里(在今伊犁河流域及天山以北、额尔齐斯河以南地区)、哈密(今新疆东部与甘肃邻接)、吐鲁番(今吐鲁番盆地)、柳城(今新疆鄯善西南鲁克沁)、哈烈(今阿富汗赫里河北岸之赫拉特)、亦思弗罕(今乌兹别克斯坦附近)、失剌思(乌兹别克斯坦附近)、黑娄(乌兹别克斯坦附近)、鲁迷 (今土耳其)、天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一位名为陈诚的大臣在建立西域各国与明朝之间的联系上功不可没,他五次出使西域,让数十个西域国家认识了解到在万里之外的东方,还有一个强大富庶美丽的国家明朝。陈诚和郑和都是明朝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一位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另一位重新激活了西方丝绸之路的繁华,在陈诚的不断努力之下,这条沟通了东西方的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发出熠熠的光辉。
  明朝对待西域各国的政策同对待西洋诸国一样,以怀柔为主,每次都给予进贡国丰厚的回赏。永乐年间,明成祖甚至还同意让别失八里国的使者,在中国境内自由的买卖,并允许该国的马进入中国市场。14世纪-15世纪,明朝先后在兰州、凉州、甘州、宁夏、大同等地设置“马市”,方便西域诸地游牧民族与内地农业定居民族进行贸易。在如此利好的政策下,“西域大小各国莫不稽颡称臣”,西域诸国常贡的物品有宝石、玉璞、兽皮、丝织物、铁器、番刀、驼、马、羊、骡,等等。在这些贡品里当然也包括一些珍稀动物,如宝马、狮子、豹子、哈剌虎剌等物。

西域来的各种宝马


  张骞出使西域后,给汉武帝带来一个好消息。西域的大宛国盛产一种身出红色汗液的良马,这种良马名为汗血宝马,又名天马,它比之前乌孙国所产的良马更加高大、健壮,且速度也更快。汉武帝为了拥有这种宝马,不惜向大宛国发动战争。明初,太祖通西域,其中就有求良马之意,后西域各国与明朝陆续建交,马匹确实也成为了西域诸国的主要贡品之一。仅以哈密为例,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哈密王兀纳失里与明朝建立贡纳关系后,马就成为了该国的常贡物品之一,多则上千少则数百。这些进贡来的马通过精心筛选后,一部分优良品种的马可以进入御马监作为御马,而其余的大部分则送给边关战士作为坐骑。据专家推测哈密国所贡之马应为伊犁马,这种马是中国优良马种之一,身材高大四肢健硕,非常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活。除了哈密以外,撒马尔罕、天方、黑娄等西域各国也常常大量进贡马匹。


皇帝喜欢的汗血宝马

  西域各国所进贡的马匹中不乏优良品种,很可惜的是与之相关的文献记录并不多,一般就记载为某国进贡名马、西马或马。如果能多些对这些良马的记载,笔者相信这些来自西域的名马,一定能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骏相提并论。在众多的文献中,笔者找到几处有关马的记载,可供读者一观。明人沈德符载:“宣德四年(1429年)七月,撒马尔罕贡苍龙驹。记称马八尺,曰龙。此其种也,产于西极,风鬃雾鬛,苍然若云,体质洁素,骏爽殊常。”正统四年(1439年)撒马尔罕又向明朝进贡良马,《明史》载:“(马)色玄,蹄额皆白,帝爱之,命图其像,还名为瑞駂。”在众多西域名马中来自天方国(阿拉伯地区)的良马受到了明朝皇帝们的喜欢,这种高大、俊美、健硕、速度很快的骏马被大量的引进。万历三年(1575年)天方国向大明进贡千里马,这匹马“青骢色,鹿头,鹤颈,耳如竹篾不甚肥大,而神骏权奇,意态闲逸,歩之阶墀,盘旋如风,一骋竟日千里”。除了以上这些马以外,《明史》中还记载了景泰七年(1456年),撒马尔罕进贡的两种马。一种是阿鲁骨马,一种是逹逹马,虽然不知道这两种马具体是什么品种,但从明朝回赠给撒马尔罕的礼品数量上来看,肯定也是良马,而且阿鲁骨马更为优秀,“所进阿鲁骨马每匹彩缎四表里、绢八匹,驼三表里、绢十匹,逹逹马不分等第,每匹纻丝一匹、绢八匹、折钞绢一匹,中等马如之,下等者亦递减有差”。
  西域各国除了送来名马、骆驼、羊、骡、驴这些动物以外,送来数量最多的动物还有狮子和豹子。

皮毛漂亮的豹子来到了皇宫


  笔者在整理明朝皇帝所豢养的这些珍贵动物时,发现明朝的皇帝们都极喜欢饲养猛兽,如狮、虎、豹等大型的猫科动物。在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就已经进贡过这几种猛兽了。与此同时,西域各国还不断向明朝进贡豹子和狮子。豹,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阿拉伯半岛,它是一种皮毛漂亮、动作敏捷的貓科动物,与狮、虎相比体型稍小,可能也是因为体型稍小比较好捕捉的缘故,西洋与西域曾多次将豹子作为礼品进贡。


饲养成本极高的豹子

  西域各国向明朝进贡豹子,主要集中在永乐年间,据统计一共有5次。第一次是在永乐九年(1411年),别失八里国王马哈麻遣使马黑麻等向明朝进贡文豹(指身上有花纹的豹子)。别失八里国是西域大国,由蒙古人建立。洪武年间,别失八里与明朝建立了联系,双方关系一直都很友好,互有往来。永乐八年(1410年),明朝使者去往撒马尔罕国时,中途经过别失八里,别失八里王马哈麻热情地款待了明朝使者,后明朝皇帝知道此事后,又派遣使者带着很多贵重的礼物专程到别失八里去表达感谢,这就是永乐九年别失八里贡豹子的原因。永乐十一年至十六年(1413年-1418年)哈烈、撒马尔罕、失剌思、俺都准等西域诸国又向明朝分别进贡过三次豹子。永乐十七年(1419年),失剌思和亦思弗罕又向明朝进贡过一次豹子。其后,《明史》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西域各国向大明进贡豹子的记录了。但笔者认为西域诸国并不是没有再进献过豹子,而是由于豹子这种动物在中国也有很多,中国各地也将豹子作为进贡的物品,豹子就不再属于特别珍贵的动物,所以以后就没有特殊标注出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波斯人阿里·阿克巴尔来到中国,将他在华的见闻写成了《中国纪行》,其中记载了外国商人来华“朝贡”贸易的情况,其中写到“从陆路上出来的客人带着贡物,如马、钻石、羊毛、皮张、玉石、貂皮、珊瑚、狮、豹、猞猁等”。由此可见,在明朝中期仍有西域人向大明进贡豹。

明正德皇帝在豹房里差点喂了老虎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贪玩荒淫的一位皇帝,他尚武,为了显示自己高超的武功,常常在豹房内与虎豹较量。驯兽师为了讨皇帝的欢心,将这些与武宗相搏的虎豹都训练得大概只比猫强点有限,因此武宗每次都能轻易获胜,获胜后的武宗信心爆棚,有事没事就要与虎豹练上几下子。俗话说得好,常在水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有一次武宗就差点在豹房里出了生命危险。一天,武宗皇帝又与一只老虎相搏,不知道是这只老虎没训练好,还是野性沒有完全退化,还没打老虎几下,只见老虎一个转身就扑向了武宗,就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刻,站在一旁的江彬冲上前去,把武宗救了出来,从此江彬就受到了武宗的宠幸,而武宗身边又多了一个佞臣!


源于非洲的狮子

凶猛的狮子也被进贡来了


  狮子原产于非洲、中亚、西亚及印度等地,这种体型巨大威猛的猫科动物,虽然不产于中国,但中国人民还是很早就知道了这种动物的存在,《尔雅》中称狮子为“狻麑(狻?),如虦猫,食虎豹”。西汉,张骞打通了丝绸之路,西域各国始向中国进献各种珍稀物品,其中当然也包括狮子。西域向中国进献狮子最早的时间是东汉章和元年(87年),《后汉书·章帝纪》载:“是岁,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师子即为狮子。佛教传入中国,佛经中经常会出现狮子的形象,加之狮子本身又极罕见,所以人们认为狮子是一种神兽、瑞兽。从汉以后,历朝历代都有从西域进贡来的狮子。明代,狮子也曾作为礼品多次来到中国,有从西洋坐船走海道运来的狮子,还有从西域走嘉峪关运来的狮子。从海道过来的狮子主要集中在永乐、宣德年间,而西域进贡狮子则持续到明朝中晚期,我们这里主要讲一下从西域送来的狮子。
  永乐十一年(1413年),哈烈与撒马尔罕、失剌思、土鲁番、柳城等诸西域国家遣使向明朝进贡了一只狮子,这只狮子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只狮子。狮子到明朝后,成祖皇帝非常高兴,“御殿受之,犒赐有佳”。狮子是非常凶猛的野兽,即使在今天我们要逮住它,也非易事,而在几百年前他们又是如何捕捉驯化它们的呢?据哈烈国(今阿富汗赫里河北岸之赫拉特)来的使者所说,狮子生于他们国家阿术河(今阿姆河)芦林中,初生目闭,七日后始开,土人于目闭时取之,调习其性,稍长则不可驯矣。原来驯狮人使用的是一个我们大家都熟知的方法,无论是鸟类还是哺乳类动物,只要睁眼看到第一个活动的物体,它们都会认定为妈妈,驯狮人要与小狮子一起生活,所以小狮子理所当然的会以为驯狮人是妈妈,对他的命令都会服从。其后,永乐十三年(1415年)秋九月,哈烈等诸西域国家复向明朝进贡狮子,成祖下诏让文武百官都来观看外国进贡来的“稀罕物”,群臣以圣德远及所致叩头称贺,大臣金幼孜还写了《狮子赞(有序)》。4年以后,永乐十七年(1419年)西域国家亦思弗罕(今乌兹别克斯坦附近)与失剌思(今乌兹别克中部)又向明朝贡狮子。同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及宣德七年(1432年),西洋诸国也向明朝进贡过狮子,忽鲁谟斯国(今伊朗霍尔木兹)、木骨都束国(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阿丹国(今也门亚丁湾北岸一带)和天方国(阿拉伯地区)都通过海道向明朝进贡狮子,后明朝采取严格的海禁措施,宣德朝以后再也没有从海道送来的狮子了,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养狮高峰。
  第二个高潮始于成化年间。成化十九年(1483年)撒马尔罕与亦思弗罕酋长贡两只狮子,走至甘肃时其使者请迎,职方郎中陆容上奏:“此无用之物,在郊庙不可为牺牲,在乘舆不可被骖服,且不受。”礼官周洪谟等大臣也上奏迎接狮子不合礼法,但皇帝不接受大臣们的意见,他认为这是西夷诸国表示臣服的举动,因此派中官(宦官)迎接。狮子来京后,宪宗皇帝极为高兴,这是他第一次见这种动物,他重赏了来使帕六湾和马黑麻,还命人画了图。画图一事,并未在史料中出现,2017年在嘉德·典雅艺术周中,展出一张由海外而来的《贡狮图》,这时人们才发现此图所画的内容正是成化十九年撒马尔罕使团贡狮子的事情。此图在中间位置一左一右各画有一个牵拽狮子的外国人,这些外国人长得深目高鼻,络腮虬髯,头上裹着布巾,身上穿着阿拉伯式的长袍,两人之间则是被进贡来的狮子。这只狮子看起来并没有野生狮子那种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而是像只被驯服的大猫,乖乖地由前面的外国人牵引着走。在图的最右边还画了两棵树,前面的是槐树,后面的是桃树,在槐树上还落着两对鸟。在图的最上方是一首《御制狮子赋》,这幅图画的出现不但佐证了成化十九年撒马尔罕贡狮的真实性,而且还增加了不少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内容。在《御制狮子赋》中记载,所贡的这些狮子,从小就由驯养员“抚摩其猛性,指挥喜怒,饲喂抱携,引导多方”,所以这些狮子才能“惟资畏伏,变异纯良”,“进献彤墀之内,俯伏丹陛之傍”。数月后,宪宗皇帝命中官韦洛和鸿胪署丞海滨送迫撒马尔罕使团回国,但使团却不按来时的路回国,而是去了广东,而且还在广东买了很多良家妇女做妻妾。

外国进贡的哈剌虎刺是什么动物?


  弘治三年(1490年),撒马尔罕与土鲁番除了进贡狮子外,还进贡了一种名为哈剌虎剌的动物。哈剌虎剌是什么动物?作者找了很多文献,但有关哈剌虎剌的文献却极少,有的文献甚至认为哈剌虎剌是两种动物,一种名为哈剌,一种名为虎剌。后来笔者在《大明会典》中看到同年明朝在回赠给哈密国的礼品中,赫然写到“哈剌虎剌皮每张,赏一表里”,这说明了哈剌虎剌是一种动物,并非两种动物,而且这种动物还是一种可以用皮毛制作衣服的哺乳类动物。在《高昌馆杂字·鸟兽门》中有“合喇虎喇”的记载,专家们认为这个词为回鹘语“karakulak”的译音,意为“黑耳”。“黑耳”又是什么动物呢?张星烺先生认为,哈剌虎剌即今拉丁语中的“caracal”(狞猫),而“caracal”一词恰好源于回鹘语“karakulak”,同为“黑耳”,张先生认为“黑耳”是产于中亚西亚的一种野猫。在狞猫的种类中,有一种生活于沙漠地区的狞猫,其与文字描述比较贴合,这种狞猫又被称为沙漠猞猁,它有着黑色的三角形耳朵,并且在耳朵顶端处还长有一簇黑色的长毛,它的土耳其名字就是“karakulak”,这当然也都是一种推测,待有新文献出现时加以证实。


张星烺先生认为,哈剌虎剌即今拉丁语中的“caracal”(狞猫)

明朝皇城内都饲养动物的庞大开支


  明朝宫廷中饲养的动物品种多、数量大,就像一座大型动物园,除了西洋和西域各国进贡来的稀有动物外,还有猫、狗、马、羊、猴、猪、鸽子、刺猬、狐狸、鹰、孔雀、鹦鹉、火鸡、仙鹤等各种动物及昆虫。明朝宫廷内专门设有管理这些动物的机构,像羊房、鹰房、牲口房、虫蚁房、百鸟房、百兽房、鸽儿房、象房、狮子房、豹房、猫儿房、虎城等,绝大部分动物房都建于皇城之内,便于皇亲贵胄们参观,但也有建于城外的,如外象房、外羊房等。宫廷内饲养这些动物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对那些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及太监之手的龙子龙孙们进行早期的性教育,想让他们通过观察动物“感动生机,广胤嗣耳”,却没想到这些越养越多的动物们,早已成为明朝政府及百姓们肩头沉重负担。
  在明朝,虎豹犀象各有职轶(级别、职称),有品料(供给饲养的物品),如虎食将军俸、象食指挥俸等。明人胡待所著的《真珠船》中更是记载了,“狮子房狮子二号,日食活羊一只半,白糖四两,羊乳二瓶,醋二瓶,花椒一两三钱”。又《殊域周咨录》载,嘉靖五年(1526年)鲁迷所贡一只西牛(西方的牛),每日要花费酒半瓶,鸡一只,猪肉二斤,果子二斤,白米一斗。又《花当阁业谈》载,“司牲所中养羊三百六十余只,每只日饲黑豆八合、草一斤”。以上这些记载,仅是某一种动物一日所要吃掉的食物。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光禄寺卿王珩也因皇家所饲养的这些牲口禽鸟所要支出的食料问题上报皇帝,希望能够解决掉部分动物,以节省开支。明孝宗是明朝历史上比较清明的皇帝,他看过王珩报告后,将干明门的虎、南海子的猫、西华门的鹰犬、兔子都悉数放归。御马监的山猴、西华门的大鸽食料减省,山羊及绵羯羊减半送入外羊房,其余留下的动物的食料也要减半,仅这一项政策就为光禄寺节省了不少费用。
  每当外国使者向明朝皇帝进贡动物时,朝中都有大臣直言进谏,劝诫皇帝不要接受,虽然这显示出了大明朝的威仪及皇帝高远的德行,但饲养这些动物不仅要浪费国家钱财,而且动物还要与百姓争食。但好玩好面子的明朝皇帝们很少会接受大臣们的意见,即便有明宪宗、明孝宗等几位皇帝几次减免动物们的食料及放归动物的举动,但正德初年内廷仍豢养动物二万九百三十余只 ,这个数字还是大得吓人。
  前文中提到过狮房中的狮子每日要吃羊肉、白糖、羊乳、醋和花椒,鲁迷国所贡的西牛每日要吃果子、酒、鸡、米和猪肉,谁都知道狮子吃肉、牛吃果子属于正常现象,而那些动物不吃的糖、酒、醋、花椒、鸡、米、猪肉等,肯定都是被饲养动物的人贪污了,国家每年就这样白白地花了许多“冤枉钱”。为了喂养这些动物明朝官府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而百姓们的生活质量却远比不上皇帝们的这些宠物们,尤其是到了灾年,到处都有因为吃不上饱饭冻饿而死的灾民。成化年间,光禄寺少卿陈钺曾对明宪宗进言,希望他能减少豢养动物的数量,为百姓节约更多的粮食,不要做一个“爱物之心重于爱民”的皇帝。宪宗听后深以为是,于是释放了大部分的鸟兽,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百姓身上。
  明朝的开国皇帝,接受外来的稀珍动物是作为睦邻友好、和平外交的一部分。而后来,渐渐变了性质,尤其到了只知追求玩乐刺激的明武宗正德皇帝和明世宗嘉靖皇帝时,毫无节制肆无忌惮地豢养各种动物,追求多多益善。当初明太祖、明成祖那种睿智的初衷就再也体現不出来了。并且成千上万的豢养各种动物,不仅消耗了国家的财力物力,而且成为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把好事变成了坏事。以后的清朝皇帝接受了这个教训,便不肯在皇宫内大量饲养各种稀珍动物了。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京剧艺术的当代传承”研讨会合影  2019年1月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李长春先生收徒王亮亮拜师仪式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院团领导等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北戏院长刘侗  李长春先生是当代京剧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花脸裘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先生早年就学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侯喜瑞、孙盛文、宋富亭等名家大师,特别
期刊
近日,国内一场有关“996”工作、生活状态的讨论,也引起了海外学子的关注,我也跟着“蹭蹭热度”。看马云谈“996”已成为网络“热搜”——都有望成为年度网络热门词汇了。到底什么是996?我们一起来补补课,跟上这波“节奏”。  按照一般的说法,“996”指的是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工作“996”,生病“ICU”,這本是程序员之间的一种互嘲,最近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一名程序员建立了
期刊
消防员是最可爱的人保一方平安的背后是高强度的训练北京消防 英勇顽强加练力量隊员们口中的队长,今天与爱人相聚烈火雄心
期刊
未来电影是怎样的?答案会有万千。但VR电影无疑将是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答案。关于VR电影很多人可能还很陌生,因为它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2016年被称为VR技术元年;2017年,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了VR威尼斯单元。2018年6月23日,青岛国际VR影像周——砂之盒沉浸影像周(简称SIF)在青岛海尔洲际酒店拉开帷幕。  为期四天的VR影像周,带来全球50多部VR影像作品,也安排了砂之盒工作坊
期刊
公寓前整装待发的救护车公寓門口进行严格排查温泉康乐宫暂停服务疫情无情,人有情。工作人员为老人们发口罩坚守在老年公寓食堂岗位的服务员前来量体温的小护士  今年春节,因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而格外令人难忘。作为一个空巢老人,我一直住在碧桂园集团下的一家老年公寓里。1月24日除夕夜,碧桂园集团决定捐赠1亿元人民币,设立首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基金。消息传来,我们这些老人心情激动,为公司的善举点赞,甚
期刊
海淀区腹地坐落着一处面积不大的自然山水园林——紫竹院公园。它在北京市属公园中平淡低调,一年四季的景色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公园风景以竹取胜,与人之感四季皆是绿色,那春的妖艳、夏的繁盛、秋的绚烂和冬的苍白似乎都与它没有太多的关系。即便是在疫情肆虐的冬春之交,这里也只是游客少了些,其他一如往常。服务中心,工作至细  春节时,人们大多蜗居在家里,为了避免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很多公共场所关了门,比如图书馆、美
期刊
某个被拐的亲人重聚的瞬间  谁也不会想到,4名首都的警察到广西南宁执行追捕逃犯的任务,却意外地发现这名逃犯伙同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预谋贩卖北京出走的3名少女。这是一个近似离奇,却耐人寻味的故事。抓捕行动,让离家出走的孩子得到解救(一)  那是1994年3月底的一天凌晨,石景山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民警在石景山西黄村西侧巡逻时,发现了4名盗窃财物的男青年,其中3人被抓获,1人逃跑。  经对被抓获的3人审查发
期刊
清晨,我打开手机微信,随着一声悦耳的提示音,一幅鄱阳湖晨曦的美景照片跳进眼帘:早霞映红的湖面上,几只漂亮的珍禽在惬意地嬉戏。文字来了:“李老师,我刚刚拍到的棉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这是江西九江市柴桑区鄱阳湖东湖的护鸟员李洪宝发给我的。这是棉凫,好看  赶紧进群,我知道在他做群主的“港口护鸟”工作群里,会有更精彩的内容。  果然,“观测到青头潜鸭了。可惜太远了,拍不到清晰的照片”。另一个观测点
期刊
宫廷珐琅彩,再度出世  “这只白胎瓷杯已经经过了70多道工序,造价400多元。但是在烧制的时候,器形高度整体矮了不到两毫米,只能作废。”北京政合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宫廷珐琅彩瓷研制人孙赫阳手里举着一只胎质油润似羊脂玉,色泽洁白无瑕的茶杯惋惜地说。“从我这观赏者眼中看不出有任何瑕疵,这么高昂的造价,烧制十二花神杯估计没有任何问题。”我端详杯子良久之后说。“坚决不行!政合宫的每一件珐琅彩作品都必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踏上澳门特别行政区,去亲身体验这座人们嘴里十分神秘的世界名城。大三巴牌坊原來是教堂的前脸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它的正式名称叫圣保禄大教堂遗址,只因形似中国传统牌坊,故而名之。穿过拥挤狭窄的斜巷,隔着很远,就能隐隐约约地看见教堂仅存的前壁,它高高耸立于天地之间,就像一扇通往天国的门,但更像被神灵遗弃的孤儿,坐在68级台阶上,正哀哀地哭泣。可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