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996”新生活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内一场有关“996”工作、生活状态的讨论,也引起了海外学子的关注,我也跟着“蹭蹭热度”。看马云谈“996”已成为网络“热搜”——都有望成为年度网络热门词汇了。到底什么是996?我们一起来补补课,跟上这波“节奏”。
  按照一般的说法,“996”指的是9点上班,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工作“996”,生病“ICU”,這本是程序员之间的一种互嘲,最近却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一名程序员建立了一家名为“996.ICU”的网站,控诉互联网行业流行的996工作制。后来,人民日报对于“996”发表了比较人性化的观点,称996是牺牲了休息权和健康权的企业文化,将很难有凝聚力和生命力。
  对于“996”,马云公开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其一,996是修来的福报,年轻的时候不996,什么时候可以996?很多人想要996,还没有这个机会。其二,如果你不热爱工作,8小时都嫌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小时并不长。其三,加入“阿里”要做好一天12个小时的准备,选择了“中国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诚然,阿里巴巴的高薪资、高福利,足以吸引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加入“996”,甚至“007”(0点上班,次日0点下班,一周7个工作日)。


每个人的生活,自有独特的风景,或选择惊涛骇浪,或选择云淡风轻,这其中,冷暖自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站在劳动者这边的人说,如果少干活拿一样的工资,谁也不会支持辛苦的“996”工作制。而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你不干有别人干。市场竞争激烈,人人都得为生计奔波,很显然996的工作模式出现,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个人或者企业。
  如果问我自己站在哪一边,我会说,我站“自己的选择”。自从做了麦考瑞大学商学院的助教,加上日常的工商管理课程的学习,我的生活也是“996”,甚至有时候都快赶上刘强东说的“8116+8”了。“996”的生活被口诛笔伐,大家都理解,毕竟它表现得很不人道。但同时也要承认,这样的生活是很多年轻人自己的选择。“996”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选项——你愿意,就留下;你不愿意,就离开。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就千万不要在做了取舍之后,却还要把宝贵的人生花在“抱怨”上。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上本科的时候,为了睡懒觉,我选择把大部分的课放在中午之后,晚上上课到八九点都无所谓。但现在,我每天忙着助教的工作,一晃就到了晚上十一点……我不能说特别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但却是自己现在的选择,心甘情愿。
  虽然我的助教是兼职,拿着“记小时”的工资,但是我却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因为这样的生活具有很高的成长性,它能让我持续地精进自己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让我平衡好工作和生活,让我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我看来,996的生活值不值得,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时间的消耗能不能带来成长性,以及个人的能力、见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得到拓展。如果996都在做着重复性高,无须思考的工作,那它就没有太大价值,不应该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越早脱离没有成长性的生活,自己的未来也就会更有潜力。我还觉得,996工作制,还是更适合年轻人一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吃青春饭”的。如果换一个年龄阶段,换一种环境,我想我可能就不会选择现在的生活方式了吧。
  澳洲的一些自媒体也“蹭”着国内“996”的热度发表了不少文章,吹捧澳洲工作如何的好——不但上班时间有限制,加班还可以起诉老板。按照澳洲当地《公平工作法》(The Fair Work Act)的规定,每周最长工作时间限制在38小时,员工有权利拒绝“不合理”额外工作时间。另外,在“合理”情况下,加班雇主需要支付至少1.5倍的工资,或者提供调休。但是现实是,澳大利亚研究所(Australia Institute)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人平均每周不带薪加班约6小时,一年无偿加班约312小时,即两个月的时长。这相当于每年为雇主提供了1060亿澳元的免费工作。调研结果显示,澳大利亚人患有加班“流行病”。据统计,无偿加班的比例在过去两年不断上升,从2016年的平均每周4.6小时,2017年平均每周5.1小时,增长到2018年平均每周6小时。国内,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统计,中国在职员工平均每年工作2000-2200个小时,按数据看可能没有国内的加班可怕,但这种违反劳动法规的高强度加班,几乎存在于每一栋写字楼的格子间里,现实生活中早已见怪不怪。


最近很少看到下午的阳光,因为工作、学习、吃饭全在室内

  说回996。“社畜”这个词最近用来形容一部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这个词的意思是,年纪轻轻就被工作驯服了,做的大多数事情都是为了“生产效率”。这种状态看起来不正常,却已经变成了“日常”。我意识到,自己有时也是这种生活状态。
  第一,我发现自己有点“冷血”。我之前正忙着在学校做课件,以前的老同学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毕业照片,发来一条问候。但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回复。我记得当时正在搞一个课件的图表,看到消息就想:要是回复了这条信息,再聊几句天儿,半个小时就浪费了。于是我决定在任务搞完之前“装没看见”。仔细想想,我每天收到的消息真是太多了,好像所有人都在找你——脸书的同学信息要回,老师的邮件要回,预约我讲题的同学要回……渐渐地,我回复各种消息时,就在心里划分了优先级,只有助教工作相关的信息我才会“秒回”……   第二,工作之后,我所有的娱乐都是“倍速”进行的。每天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别人给我“安利”电视剧,第一反应不是好不好看,而是多少集啊?会不会太长了?遇到想看的就用播放器的“加速”功能快速看完。一切都短平快,一切都追求效率。前段时间《都挺好》特别火,刷微博的时候我才发现,“苏大强”的段子我一个也看不懂。我琢磨着,总不能跟不上最新热点吧!于是趁着假期开了两天夜车,“二倍速疯狂快进”看完了46集的《都挺好》——没怎么关心剧情,就像完成任务一样……还记得以前去上课,我还有闲心花半小时化一个美美的妆,再从头到脚搭配好衣服,但现在早上能多睡就多睡会儿,晚上能多做点工作就尽量做完。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还有一箩筐的衣服没洗,晾衣架上之前洗的衣服还没收起来……
  第三,我对“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已经连续两个月,每天早上喝星巴克的美式咖啡了。以前喝咖啡很挑剔,在乎品质,因为要“享受”。现在,甭管什么咖啡,能提神就行——我需要“充电”,快速投入工作状态。以前看书,爱看文学类的,尤其是小说,还得是“不痛不痒”的那种。现在看书,首先想的是有用没用。于是,最近我读书的第一选择变成了之前根本不会打开的经济学课本。我甚至“背叛”了美食界。每次想去那种很火的美食店“打卡”,一看到排着长长的队,立马打退堂鼓。现在的我,蹲在学校天天吃着一星期重复三遍的外卖也美滋滋的了。
  前几天在图书馆门口取外卖,望着下午6点的夕阳(平时都是八九点才吃晚饭),突然精神恍惚了——天啊,怎么这么美——我已经好久好久没见到夕阳了。平时我上午九点左右到学校,两三小时后吃饭,然后继续去课堂,上大课,记笔记,半夜11点以后到家。下午6点,对平时的我来说,一天似乎刚进行到一半。所以,很多正常的时刻,在我这里都是“不正常”的——比如最近很少看到下午四点的阳光,因为工作学习吃饭全在办公室或者图书馆;比如很久没看到人来人往的街道,因为半夜的马路基本没什么人。
  说了这么多,但还是绕不过我最开始说的“选择”。从某些方面来說,马云说的也没错——我热爱现在的工作,所以接受了自己忙碌的状态,接受了“社畜”的生活。但是,这并不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依然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每个人的生活,自有独特的风景,或选择惊涛骇浪,或选择云淡风轻,这其中,冷暖自知。生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带给我们一丝惊喜,也会在毫无防备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一记“暴击”。可能最怕的,也许是未来的生活,配不上我们现在所做的“痛苦”选择和所遭受的“煎熬”吧。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1日下午两点,庆祝建国70周年暨少儿戏剧场开办6周年·北戏曲艺系教学汇报成果演出,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举办。演出持续两天,汇总了曲艺专业各种门类的表演:单弦、快板书、山东快书、京韵大鼓、双簧、天津时调、相声、评书、梅花大鼓、快板、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精彩纷呈,赢得了观众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演出的成功充分展现了北戏曲艺系成立三年来的教学成果,同时也是一场对
期刊
为老住户排忧解难  当CCTV12《社会与法》栏目以“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服务人民”为题报道他的事迹时,央视评论员对他赞不绝口:“这是一个一专多能的优秀社区民警,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社区民警范畴,可以说,他是首都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形象代言人……”  这位被评论员盛赞有加的民警,就是海淀分局中关村派出所社区民警闫昕卓,29岁的他在华清嘉园社区工作已经5年了。执勤社区外国人居多让温暖跨国界的“社区外
期刊
历经沧桑变幻的古桥  “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 ……”20世纪90年代一首《北京的桥》唱红了大江南北,京腔京味的曲调、通俗易懂的歌词,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哼唱出几句。尤其是演唱者蔡国庆老师,那在当年也妥妥算得上是“小鲜肉”一枚,阳光帅气声音甜美,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提起北京的桥,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三元桥、四元桥、京广桥、玉蜓桥等架于公路之上的立交桥,这些现代化的桥梁不仅给人们的
期刊
正定荣国府影视基地八七版《红楼梦》剧照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他同正定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走遍全县每一个村,奋战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政绩斐然,政声卓著。这组采访实录共计22篇,受访者中既有中组部的老同志、当时的
期刊
在《同光名伶十三绝》这幅写真画当中的张胜奎,他扮演的是京剧《一捧雪》里的莫成。这张胜奎您别看他那么大的名——同光十三绝中的一绝,但是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叫什么。张胜奎姓张没错,但是他名字叫什么呢?不知道,您说了,不是叫胜奎吗?这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他的艺名。当时,叫奎字的京剧名伶特别多,比如说这“三鼎甲”里的张二奎,我们知道他的真名叫张士元。而同样是同光十三绝的名老生卢胜奎,却是到现在也不
期刊
2018年10月,我接到曾彩美老師的电话,她兴奋地告诉我,20卷本的《刘绍棠大运河乡土文学书系》终于出版了。北京出版社要开一个研讨会,我想请你参加。研讨会那天,我早早地赶到会场,不想,曾老师已先到了。离开绍棠20年的她,一肩担起整理、编纂刘绍棠全部文稿的重任,其间的艰辛甘苦谁人能知?看上去,已过了80岁的曾老师除了头发花白了,身体、精神都很好,还是那么温文尔雅,一个让人感到可亲可敬的大姐。她一下认
期刊
我与著名学者,精研清史、北京史专家阎崇年先生交非泛泛。先生与我同毕业于北京六中这一名校。崇年先生高余三班,大学长无疑矣。毕业后,世事变化异常,各奔东西,晤面机会较少。但自改革开放之后,崇年先生供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我就职于北京市文化局《新剧本》杂志社,接触便与日俱增。尤其是2000年后,虽然我与先生都退休了,可是退而不休。随着文化艺术界对学术研究更大的开展,我们接触更频繁起来,几乎数日一见。我与崇
期刊
孩子们的轮滑比赛  2019年4月20日,以“追梦新时代,健康赢未来”为主题的北京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在首钢园区盛大开幕。北京女子排球队运动员张宇在开幕式上宣读市民倡议书,就推进冰雪运动普及,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奠定群众基础,发出了“学习技能、健康生活、引领健身”的倡议。  来自全市16个区及燕山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900名健身群众参加此次开幕式。沿途的健身操舞、武术、极限运动、民族体育、
期刊
王公府邸成为新里弄  平安里是北京人都很熟悉的地方,20年前这里是一条丁字街,建成宽阔的平安大街后,从这里向西一直延伸到了西二环的车公庄桥。在1946年以前,这里就叫平安里,但还没有平安里大街。平安里是民国时期在前清庄亲王府旧址上兴建的一处居住区。原庄亲王府很大,纵向从现在平安里大街南侧的太平仓胡同向北,一直到大街北侧的群力胡同(原麻状元胡同),横向东起西黄城根向西横跨大半条太平仓胡同,原庄王府西
期刊
“京剧艺术的当代传承”研讨会合影  2019年1月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李长春先生收徒王亮亮拜师仪式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少儿戏剧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院团领导等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北戏院长刘侗  李长春先生是当代京剧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花脸裘派艺术的优秀传人。先生早年就学于中国戏曲学院,师从侯喜瑞、孙盛文、宋富亭等名家大师,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