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更应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现今社会广泛呼吁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极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文化知识始终呈现出“分级再重组”的特征,文化知识的更新周期较快,因此,现阶段的教育要符合社会进步,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主,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探索;认识与思考
  
  小学语文存在一定的基础性、语言性,在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和学习时,教师要把握当前学生的主要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观念布置不同的课堂内容,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 让小学语文教育更具针对性的相关阐述
  针对性教学主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布置课堂内容和各种教学活动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观念,充分分析教材内容并进行有效延伸,全面提升他们的各项素质,启迪智慧、启发思维、启蒙思想,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
  小学生正处于文化知识的积累阶段,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全面和具体,因此,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同时,学生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主要呈现出“兴趣导向”和“严重依赖”的特点,在进行教育内容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的同时,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内容的布置和调整。
  “因材施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而进行的,在这一教学基础下,教师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有效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进行教学内容布置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工具辅助教育,扩展和延伸教材内容,促进教育向着现代化发展,全面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因势利导的含义
  “因势利导”主要要求教师按照教育工作中的规律进行,随着学生的心理变化而转变教学内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考虑到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促进多元智慧的产生和发展,使其获得智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现阶段学生呈现出强烈的学习依赖,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文化素质薄弱,不能掌握准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学习方式,导致他们的文化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匮乏,缺失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因势利导”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现阶段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根据现阶段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及时改变教育策略和内容,从而满足他们的文化知识的需求,使其形成“问题意识”,使其产生更多的文化需要,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
  (三)因地制宜的含义
  在小学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教师要重视到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不仅要关注到可视的社会支持、学校资源、家庭教育等方面,更要考虑到环境条件和课堂中生成的动态教育资源等不可视部分,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基础性,其知识部分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语文知识的传承过程,也是学生获得价值观念、思想智慧、社会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出除学校以外的资源优势部分,让学生在良好的客观环境下健康成长,多角度进行智慧教育,深化课堂内容,强化课堂的有效性。
  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因材施教的主要方式和构想
  小学语文主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促进发散思维的产生,提升语言组织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为进行高等素质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学生需求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析和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其心理变化、行为变化、观念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其身心健康地发展和成长。
  (一)智慧传承,掌握“矛盾分析法”
  “因材施教”是根据现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需求,而布置教学内容的教育观念,现阶段学生虽然表现出“兴趣需求”的特点,但是教师应该持有一双慧眼,意识到“获得智慧”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主动认识世界,才能使其形成独立的个性特点,而“智慧”是使其获得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的“普遍愿望”和“主要需求”,因此,启迪智慧是现阶段教育的首要工作。在对教材内容讲解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的矛盾故事,提升学生的思考意识,通过激发其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文学素质和语文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为例,教师在讲述课文内容时要抓住课文内部的主要矛盾,其中“日出初远,苍苍凉凉,而日中近也,其热如探汤”与“日初近也,其大如车盖,而日中远也,其小如盘盂”的矛盾思想作为辩论点,通过参考“视觉”和“感觉”两个部分的描述,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立场。通过这一矛盾问题的产生,学生能够有效激发探索和探究精神,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需求,继而教师可以通过对“地球公转”和“地球自转”两个部分的知识进行阐述,带领他们“认识世界”。
  (二)兴趣建立,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主要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要考虑到他们学习愿望的满足,让教育更具针对性。
  “学习愿望”是指在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小学教学中根据个体之间的不同兴趣爱好,延伸课堂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丰富文化知识的积累,提升文化素质,能够有效促进他们语文学习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升课堂的参与热情。在进行教材知识的扩展时,教师主要考虑到文化知识的实际性、语言性、思维性等方面,结合现阶段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如:情景创设、视頻播放、课外扩展、知识联立等。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表里的生物》为例,针对情感素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课前内容的导入时,可以播放“各种昆虫的叫声”等视频,让他们对昆虫进行观看,在其观看兴趣的基础上,播放机械表转动的声音,同时提出“桑树里的虫子、田地里的青蛙,他们在鸣叫的时候都不会让人看见,那么,怀表里是否也有一只虫子,才不停地‘嗒嗒’地叫呢?”,从而引出《表里的生物》这一故事主线。而针对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对“损坏的手表”进行拆卸,并观察和研究里面的构造,帮助或鼓励他们进行组装,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到文章“爸爸因为害怕‘我’将手表弄坏,所以不让‘我’玩弄他的表,从而编撰出了一个‘虫子’的谎言”等。
  (三)文化活动,细心呵护学生成长
  教师要重视“因势利导”,把握学生进行文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个体之间的不同个性特点,布置不同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也能够更加符合他们的学习需要。文化活动主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愿望”而言,能够让语文学习更加多样。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成长环境、文化基础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部分,转变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进行“朗读表演”等活动,针对音乐天赋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启发他们选择课文中喜欢的部分,配合音乐进行朗读;运动素质较强的同学,可以安排进行舞蹈参与,并参与到“合读”部分;美术天赋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让其书写艺术字体背景等,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对于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进行“文化辩论赛”等活动,以同一个主题,让他们进行自身想法和看法的表述,帮助其确立独立的人格特点。
  (四)和谐关系,建立全面评价机制
  在小学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情况,能够对他们进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正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自身的错误,并做出及时纠正,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解决,直观地对他们产生认识和理解,更加清楚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知识的传递,能够让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现阶段的学生在行为方式和意识上呈现出“客观性”,容易受到身边事物与人的影响,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自身在文化传递过程中的引导和带领职能,全面提升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时刻分析现阶段学生的主要特点,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布置出更加符合其成长和发展的内容,以提升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方向,让教学更加适应教育的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91.
  [2]沈志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9(18):55.
  [3]刘彩英.浅析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理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43-44.
  [4]尹丽华.如何创设小学语文趣味课堂[J].内蒙古教育,2016(3):74.
  [5]刘雪霞.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247.
  [6]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8):200.
  [7]张雪英.小学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的心得[J].学周刊,2016(35):174-175.
  作者简介:
  李回儿,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區大堡小学。
其他文献
一、对问题的认识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问题?应该从政治上来看。各部门特别是做经济工作的同志,都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比较熟悉,一般党员和群众对这些就不那
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了新的要求,学生对于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等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尽快地获取知识技能,满足学生综
摘 要:传统单篇精讲模式,显然无法达到新教材、《课标》及中考要求,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文教学推广非常必要。议题设置是群文阅读教学重中之重,关系到文本组元合理性,课堂实施有效性。要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置议题,构建多向互动教学结构,以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促成学生道德情感内化,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议题设置     群文阅读在初中古诗文教学推广非常必要,主要基于以下
基于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开发与利用策略,首先分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其次分析通过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创新语文教学形式三种利用途径,增强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基础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启蒙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性格塑造、品格培养的黄金时期。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在小学行为习惯培养中,閱读习惯作为学生不可或缺的良好学习习惯,需要老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完成习惯养成和品格、性格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在新教育形式下关于小学语文阅读题的命题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小学语文阅读题考点的设置方法及策略,希望能为实际工作带来指引。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题命题,主要以层次性考查学生的思想维度为主,充分利用阅读教材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以测试出学生的文字阅读水准,因而教师在实际阅读题目时,应当综合考虑阅读文章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巧妙的设置阅读题型。  关键词:新教育形式;
2000年3月22日上午9点30 分,广东省深圳特区和东莞市的相邻地段──牛湖村和天堂围村,连接两村的道路被挖断,原来日均车流量万余辆的交通要道,骤然中断。 《南方日报》于3月24日在头版发表了署
第一部分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病理观察目的研究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进一步探讨癫痫发作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方法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网络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网络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网络化教学的潜在优势,将网络化教育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