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要敢于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水区中突围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8日下午,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第2届全员运动会在浙江省教科院附小举行。全员运动会是属于每个孩子的运动盛会,孩子们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凸显团队力量,为自己的代表队增光添彩。在该运动会举行的同时,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暨杭州北苑实验中学首届篮球特色全员运动会也如期隆重举行,比赛场上学生各个争先,全员参与,盛况空前。2年多来,北苑实验中学以“活力篮球”作为办学特色项目,积极开展群体性篮球活动,促进了学生体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0月29日上午,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暨拱墅区第26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文澜中学体育场隆重举行。拱墅区对全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进行了大变革,入场式由列队通过主席台变身为阳光体育课间操大展示。本次现场会首先展示了10几套素质操,这些素质操至少包含3个核心要素:体能、课堂学习内容以及趣味性。然后,来自全区26所中小学校的6000余名运动员轮番登场。全员运动会上,既有50米集体跑、足球、排球、篮球等传统项目,也有软垒跑垒争先、垒棒接力、旱龙舟等学校特色项目项目,还有冰球、网球、珍珠球等新兴校园体育项目。孩子们亮出各自绝活,全员技能展示也成了考核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方式之一。观摩本次活动的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说:“拱墅区真正地落实了让学生喜欢体育的理念!”
  据拱墅区体育教研员徐敏介绍,拱墅区全力推进区域体育综合改革,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各中小学开发出了更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兴运动项目,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爱上体育。“人人运动,全员参与”是该区体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现在,拱墅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从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优秀率从24%大幅提升至54%。
  拱墅区作为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唯一的试点地区,以2015年3月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为契机,踏上了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征程。2年来,通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以现场展示会、改革运动会等为平台,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为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破困局—改革全员运动会撬动体育课堂教学转变
  这次拱墅区全员运动会改革,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往的运动会以竞技为主,真正参与到运动会中的是少数学生,因此也就无法全面地反映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水平。当前,不少学校已经对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增加了趣味类的项目,参与的人数有所增多,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活动拓展和延伸。全员运动会让学校改变以往仅仅依靠1支运动队的成绩代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水平的思想,转而把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普及上下功夫,做到人人参与。在体育课上教技术,在社团及课外活动中练技术、展示技术,进而在学校内进行全员参与的比赛才有利于形成了“教学-活动-比赛”一体化的体系,才会让孩子真心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由此取得运动成绩也就顺理成章。拱墅区全员运动会注重参与性、趣味性以及团队合作。参与者由少数体育优秀生变为所有学生、教职工和部分家长,凸显享受运动和情感交流;项目设置上由单一竞技项目变为适合所有学生参加的来源于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和锻炼的内容,凸显趣味性;计分形式由个人名次计分变为团队优胜,凸显团队合作与过程关注度。由此,实现了运动会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对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布新局—激发学校体育发展的活力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中小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应试现象比较突出,体育考试以及体质测试内容决定着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另外,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成了一种常态,体育教师的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课间操、业余运动队训练、学校大型活动(运动会、体育节等)等工作量计算要打折扣甚至不计入工作量;教师招聘制度难以体现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等问题制约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针对以上顽症,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迎来了契机。在具体改革方案中,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2类,与2015年3月出版的《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目标一致,使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和策略设计上已经有了符合浙江省地方特征的顶层设计。
  浙江省体育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介绍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学用书》出版并实施后,按照“规定与自主相结合”的原则,把课程内容分为3类:“田径、体操、武术”为必学内容,由省级规定;“球类、器械体操”为限学内容,由各市、县(市、区)和学校选择1到2项球类(最好1大1小)和1项器械体操展开教学;“民族民间体育或是必学与限学内容的拓展”为自选内容,由各学校自主选择。3类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分配相应的课时比例。年段越低,必学内容的比例越大,随年段升高,限学内容的比例随之增加,为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提供课时保障。通过3类课程内容的确定完善了基础性课程内容体系。随后,通过区域和学校的引领示范明确一批试点学校,通过试点推进的方式规划好具体实施细则,指导学校严格按照3类课程内容的性质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正确认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关系,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突破惯性思维,开设拓展性课程。同时,大量引进富有时代气息、深受学生喜欢的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改革传统的单个技术动作反复操练的训练模式,在各种创设环境中学练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形成运动技能,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乐于学、学得透。最后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引导区域、学校和老师关注全体、关注课堂、关注能力,真正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近几年来,浙江省优先转变观念,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式在社会和周边区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进一步期待浙江省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布局,激发学校体育的活力,与全国的学校体育同仁分享更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谋大局—学校体育改革要在教育综合改革深水区中突围
  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之后的又一文件。《意见》开宗明义: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進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怎样落实《意见》中的具体要求?改变的发力点又在哪里?唯有树立问题导向意识,摸清现实、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作为。
  对于教育改革来说,学校体育是落实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重重积弊的重要载体。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改革也被格外期待。解决学校体育问题,教育系统的内生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当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主动摸索出了发展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与做法,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的成功举行,让我们看到了学校体育改革可以有所作为。
  学校体育强则中国体育强。学校体育的改变,来自学校体育的点滴积累,将体现在每堂体育课、每项校园赛事、乃至每个孩子的身上,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学校体育应该主动适应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从解决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坚持目标导向,以改革为主线,以制度为基础,助推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进而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水区中突围。
其他文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是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爱学生,真心地为学生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的爱,进而爱自己、爱集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暖的学习氛围。  一次偶然,笔者无意间拿起一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信手翻到了周信香老师写的《我的快乐我做主之训练篇》
亲爱的同行们,回顾自己的课堂,你是否有按照教材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认真开展自己的教学实践?你是否有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静心思考自己的教学策略?你是否有用心钻研教材、用爱对待学生、用情倾注课堂,来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你是否有像本篇案例的胡老师一样,敢于挑战高技术、高风险的体操类单杠项目的教学呢……胡老师会!许多的体育教师也会!所以在此,我为所有敢于挑战有难度的教材、挑战自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将中上下肢基础力量的练习方法渗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在提高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在运动中上下肢主要起到支撑、发力等作用,上下肢的基础力量对于提高学生的跑、跳、投等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在体能模块中上下
细读辽宁李井玉老师的《学困生变形记》案例,让笔者感觉到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有了“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给学生1次机会,与学生1次约定……让原本淘气的小翼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成为教师和同伴喜欢的好学生。李老师采取的“变形”措施,足以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去借鉴、去思考,体育课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技能学习、体能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体育品德的养成。李老师用3个实际行动在诠释了一线体育教师是如何促进每一名学生
学校秉承“规范为源、服务为魂、质量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阳光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走内涵发展与精细管理相结合之路。  在内涵发展方面,着力升华理念,营造阳光体育氛围,提出了“学生健康,教师责任”的口号,以期通过这一口号激发师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他们参与锻炼的热情,从而取得体育活动质量的整体提升。  实践证明,校长理念引领、文化感召的内化方式,像催化剂一样改变着师生的人生轨迹,全校师生健康意
拜读了曹海老师的特等奖案例《心中的准绳》,让笔者感觉到这是一堂有智、有情、有爱的教学课。整篇案例描述细腻、分析条理、反思深刻,彰显出了教书育人的教师情怀。案例内容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仅凸显了“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理念。让学生在心灵上经历了深刻的洗礼。曹老师的教学艺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和借鉴。  一、旧跳绳,新准绳  本案例中,一名学生用他的旧短绳做了一件耍“小聪明”
笔者学校一直存在學生数多,班级数多与活动场地小而造成配比大差距的情况,安全隐患较大,导致较多体育器材无法使用,特别是投掷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积极探索寻找安全有效的体育器材。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袜子的利用与开发,让学生在投掷课上有器材用,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对旧袜子的开发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因袜球制作简便易于操作,轻柔简小易随身携带,清洗容易晒干后可反复使用,所以深受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中小学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在研究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传统的只关注“教师如何教”向关注“学生如何学”前进了一大步,正体现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根本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否得以实施,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真正落地的标志。但是,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这条路走的并不顺畅。一方面,常态教学中,
一、项目设置广适应  “全员运动会”项目设置要丰富多彩,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差异,让每名学生都有可选择的、感兴趣的、能参与的运动项目,既要有给体育特长生展示自我的项目,体现体育竞争性的特点,又要有体育中等生参与的有一定运动负荷和锻炼价值的集体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要考虑部分体质水平较差的学生,对运动负荷降低要求,体现趣味性、娱乐性、技巧性的项目。  1.删减。保留部分竞技项目,删减耗时较长
方案指导行为,亮点造就成功。本次活动大课间展示方案没有确定之前,所有人都非常迷茫困惑,不知努力的方向,直到分析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将大课间活动确定为入场自由跑、图形跑、素质操、分组练习、放松练习五个部分后,各项工作才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时间却显得非常紧张,通过此事我们应该认识到,尽早确定方案,方能指导各项行为。整个展示活动的指导思想为“利用大课间的每一分钟”和“各个环节无等待”,活动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