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避免“条件自尊”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69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可程度。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在3岁左右会出现明显的自尊心和羞耻感。从此,自尊将成为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什么是“条件自尊”
  条件自尊是指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表扬而产生的自尊。即便对成人来说,也大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当得到他人的认可时,我们就会很高兴;而如果有人对我们表示怀疑或者不屑一顾,我们就会感到难过,甚至愤怒。又比如,我们找工作时,往往倾向于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
  假如我们拥有的是条件自尊,一旦他人不再肯定我们,我们就会产生无能感、羞耻感和无价值感。为了尽量避免这些痛苦的感受,我们一方面会不自觉地过分看重他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会要求自己尽可能达到他人的要求或期望。这种潜在的思维模式导致我们总是被他人的目光所束缚。长此以往,我们就只会记得各种要求和期望,却忘记去探索生命原本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最终,我们似乎变成了为他人而活着。
  主动地避免“条件自尊”,就是要尽量摆脱一味寻求他人肯定的魔咒,而要结合自己内心的期望以及核心的自我价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自尊就是“安全高自尊”。而形成“安全高自尊”和“条件自尊”的差别,其实起源于幼儿期的教育。
  “条件自尊”是这样形成的
  幼儿阶段自尊的最大特点是“依从性”,也就是说,孩子的自尊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而对大部分的父母而言,一般都是根据孩子的言行是否符合某些标准或者是否达到了自己的期望来评价孩子的。这种选择性的、条件性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固然有助于孩子的习惯养成和行为塑造,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是让孩子形成条件自尊的罪魁祸首。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条件自尊”是如何在5岁的小轩身上形成的。
  小轩背出了一首儿歌,妈妈表扬他:“小轩真聪明。”小轩因此感到骄傲自豪,自尊随之上升。
  小轩学口算时总是算错,妈妈着急了,说:“你怎么老是教不会?!”小轩又感到内疚羞耻,自尊随之下降。
  小轩喜欢画画,常常在画中加入一些他观察到的细节,妈妈表扬他观察力敏锐,小轩的自尊水平升高。
  可是,住在隔壁的婷婷似乎比小轩有更高的绘画天赋,妈妈有时会在小轩面前感叹:“你虽然画得不错,但还是比不上婷婷。”小轩的自尊水平又降低了……
  从小轩身上我们可以发现,条件自尊是不稳定的,是经常起伏波动的,也常常是前后矛盾的。小轩的自尊忽高忽低,完全取决于妈妈对他的评价——如果妈妈认为他“好”,他就处于“高自尊”状态;而如果妈妈认为他“不好”或者“不如谁谁谁”,他就处于“低自尊”状态。
  “条件自尊”的后果
  如果孩子建立起来的是条件自尊,他会失去真正认识自己的机会,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评价错乱。他完全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他的喜怒哀乐全都掌控在别人手中。除此以外,心理学家还发现,条件自尊会导致多种问题,比如攻击行为、愤怒、绝望、自恋、偏执等。而目前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现状是,绝大多数人拥有的都是条件自尊,不仅因为我们父母拥有的也是条件自尊,还因为我们长久以来都没有意识到条件自尊可能引发的上面所说的这些后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尽量避免这些问题。
  避免让孩子形成“条件自尊”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让孩子形成条件自尊呢?
  关键在于父母,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在于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通常来说,当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时,他们最直接的反应是情绪上无法接受,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长得太胖、缺乏运动细胞、性格小气,等等。于是,父母在自己承受不住负面情绪时,常常把这些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你怎么教都教不会”、“你太胖了,所以穿裙子不好看”、“你这么快就累了啊,那就在边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吧”、“你为什么就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呢”……带有条件性的、结果导向的评价就这么出现了,并引发了条件自尊和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为了避免让孩子形成条件自尊,父母首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不妨参考以下步骤来处理:
  1. 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父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时,会引发自身的低价值感,紧接着出现负面情绪。此时,父母要先体会到自己有了负面情绪,然后和负面情绪呆在一起,而不是急于把它宣泄出来。随后,父母要看到自己身上也有各种缺点,自己也不愿意别人因为这些缺点而轻视自己。有了这样的共情之后,父母就会更容易接受自己被孩子的缺点所引发的负面情绪。
  2. 给予孩子无条件关注
  当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之后,就有精力给予孩子无条件关注了。无条件关注是指不管孩子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或者父母的标准,父母都会关心孩子,而不是去评判他。也就是说,父母虽然看到了孩子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并不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喜爱,这样的父母就做到了无条件关注。而父母给予孩子的无条件关注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极大支持,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不会折损孩子的自尊。
  3. 由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缺点时,不要再纠结于“自己的孩子不够好”这一事实,因为改变这一事实的唯一方法就是先接纳它、接纳这一结果。在接纳了之后,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的缺点也预示着新的成长的可能性,从而去帮助孩子改变缺点并获得进一步成长。
  总之,要培养出一个拥有健康自尊的孩子绝非易事,父母如果从自身开始改变,将更有希望实现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BBQ烹调食物操作比较方便,相比上餐馆吃饭,省钱省时还不用等位,更重要的是家人朋友一齐动手DIY,极富生活情趣。在西方国家,包括澳洲,人们在假期里喜欢到户外露营或野餐,BBQ是首选。  孩子们参与这样的聚会和聚餐表现会很high,但身高和生活经验同时决定了他们的危险系数也很high,爸爸妈妈特别需要把握好BBQ前后及过程之中的安全关。  准备篇:安全记心中  第一步:预热  秋高气爽的十月,聚会时
期刊
“调皮大王”飞飞  飞飞是我们班的皮大王之一,我有好几次接到其他孩子的投诉:“老师,飞飞把我的画弄坏了!”“老师,飞飞玩水!”“老师,飞飞老是用脚踢我!”“老师……”飞飞的种种劣迹导致同伴对其产生了消极的印象……  自由活动时,有一张桌子传来了“不欢迎!不欢迎!”的不和谐的声音。飞飞抱着椅子站在桌子边,围坐在桌子边的几个孩子朝飞飞一边挥着手一边说:“飞飞,我们不欢迎你。”飞飞沮丧地看着我。  我来
期刊
国际慈善组织“救助儿童”机构(Save The Children)曾公布过世界各国的“妈妈幸福指数”,该指数是综合各个国家的妈妈和孩子接受的教育、经济机会和医疗保健情况而得出的排名,调查覆盖了全世界160个国家,分为三个组别:第一级为发达国家;第二级是发展中国家;第三级是落后国家。中国妈妈的幸福指数在77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18位,幸福指数并不高。  而在并不那么幸福的外部环境之下,很多妈妈还承受
期刊
一周每天  记事簿/温馨提示第一天  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按时起床、饮食。保证孩子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  第二天  开始有意识地吃些高纤维的早餐,比如麦片等,让肠胃从假期向入园慢慢过渡。  第三天跟孩子多谈谈幼儿园的生活,有意识地从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幼儿园的话题如某个老师、同学关系等。另外对孩子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给孩子以信心。  第四天带孩子去大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杰斯?布鲁纳指出:“儿童都有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主张让孩子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发现式学习有四个特点:一是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二是直觉思维,发现式学习需要孩子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三是内在动机,也就是学习要建立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四是记得更牢,孩子的记忆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孩子自己发现
期刊
Q:亮亮妈妈——  暑假里亮亮每天抱着平板电脑玩很长时间,白天我们去上班,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他,我就偷偷将平板电脑藏起来;但他找不到平板电脑就跟爷爷奶奶发脾气、扔东西、哭闹、在地上打滚,甚至不肯吃饭,爷爷奶奶没办法,只能打电话问我们平板电脑放在哪里,然后拿出来继续让他玩。这不,还有一个礼拜就要开学了,但亮亮说:“我不想去上幼儿园,我要天天在家玩电脑!”这该怎么办呢?  A: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
期刊
周一到周五  所属班级  记事簿/温馨提示  第一天  入园新生或“托升小”  给孩子准备穿脱方便的衣服、鞋子,最好不要穿背带裤和过紧的裤子。  “小升中”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因为中班后幼儿园活动多,只要孩子一活动或一哭闹,往往大汗淋漓,再吹到了冷风,很容易得病。  “中升大”  鼓励孩子学着根据自己的活动量和需要,自己穿脱衣服.做到穿着舒服、舒适。  第二天  入园新生或“托升小”  不少孩
期刊
【故事】  上周末乘车去乡下玩,小鸿和亲戚家的孩子小敏一起试着在井里打水,小桶放下去,“咚”,再吭哟吭哟拎上来,很有趣。水打上来之后再倒到另一个桶里,可以浇田里的菜。  这个周末,小敏来小鸿家玩,小鸿对妈妈说:“我还想和小敏一起玩打水的游戏。”  “嗯,你先把’打水’过程画出来看看。”  小鸿画好了(上图)。  妈妈说:“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呢?”  小鸿一边想,一边自言自语:“要一根长绳子,因为桶
期刊
若不是因为《爸爸回来了》这档节目,许多人都不知道“体操王子”李小鹏还有这么一个萌宝宝。萌宝宝奥莉一出场就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一颦一笑让人过目难忘,父女二人几经周折才吃到饺子的画面更是让很多人都萌软了心。就是这个在生活中有些“笨手笨脚”的萌爸,在谈起教育时却像换了个人,张弛有度的教育理念让人受益匪浅。  孩子的事情放手让她自己做  为了孩子:宝宝越来越大,正是探索欲最强的时候,生活中你是如何培养宝宝
期刊
初心是什么?每一个人曾经拥有现在遗失将来找寻的那颗心?带着人之初性本善的真?还带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诚?或许都是,又都不是。迷惑之中,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维,我刹那满心温暖,顿悟:原来,我的生命里自从有了他,那颗初心早已在无声无息中转移,简单到只想做个好妈妈。  只是,我时常迷惑好妈妈这个“好”字,什么样的妈才算好?100个妈妈可能会有100个“好”的模式,但哪一个才是恰到好处的呢?哪一个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