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设计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w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艺术是什么?是好看?是美吗?其实都不是。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曾说过“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现在的时代早已验证了这个预言。设计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进行有意义的阐释的一个过程,说到底就是人的参与使事物变的更加有存在意义;而艺术,则是一种更为抽象的精神境界,可能是一种意识。王受之教授(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专家,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在课堂上讲过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总结为“大艺术,小设计”。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存在早已根深蒂固,设计是从艺术中剥离出来的产物,艺术的大范围里包含着设计,设计丛属于艺术。假如艺术在跳舞,那设计就是戴着手铐在跳舞。
  二、艺术发展史
  艺术说到底是个人意愿对社会的表达,纵观艺术发展史我们就会有所了解。在早期艺术中,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艺术中人像少且比动物形象简单、抽象,以《野牛》壁画为主要代表作,动物的雕刻和绘画体现了一种表现主义。在那个物质资源极其贫乏的时代,绘画成为巫术的表现形式,是人类想要祈祷狩猎成功的一种诉求、期望。“两条河之间的大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苏美尔是最早发明楔形文字、轮子和犁,也是第一个文明城市。埃及人的墓葬艺术在早期艺术中非常著名,埃及人强调人死后有生命,古埃及人在很早时,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继续,因而热衷于制干尸、修坟墓。他们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物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再放置到密不透风的墓中,就可经久不坏。深藏墓中不会腐烂的尸体,静静等待着死的灵魂重新回来依附于肉体。类似的艺术还有很多。当然,解读艺术生成的表达方式有很多。
  三、设计史
  设计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设计是怎样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的?我想这都是谈到设计史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工业革命之前,设计只是上流社会,皇室或者贵族阶层享有的玩物,他们把设计当作炫耀自己身份和彰显自己特殊地位的标志。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也成为了工业设计史上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工业化也带来了诸如设计水准的低下和产品质量的下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都让当时的艺术家们无法解决,所以就出现了一批企图逃离现实回到他们理想中的中世紀、歌德时期的艺术家,这就在英国出现了一场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威廉莫里斯所提出的两个几本原则:一是设计要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二是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此外,工业革命、普法战争后,欧陆的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很稳定,社会化的大生产也造成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都导致了艺术家和商人们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在欧洲大陆上产生了一场崇尚自然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工业同盟在德国轰轰烈烈发展的同时,其设计思想还深深的影响了一所现代设计的学校,他就是在设计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学院,大名鼎鼎的包豪斯。包豪斯在设计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主义的核心特点就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考,强调用科学客观的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现代主义设计主张创造与以往不同的新形式,反对盲目抄袭传统样式和滥用装饰。现代主义工业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走出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的,一条是比较商业化、大众化、应付市场需求的设计,也就是常规设计方式,这类设计是大量的,充斥市场的,为日常生活服务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要和商业竞争,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设计师文丘里,他反对现代主义的“少则多”(less is more)的主张,主张“少则烦”(less is bore),认为设计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必须使其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后现代主义也是一种多元化的风格,后现代主义主张形式上的多样化,强调产品的人文含义,其产生出了诸如高技术风格、孟菲斯设计、解构主义等种种形式。总结:感性和理性本就是推动大历史和各种专门史发展的两大动因,设计史也当然不例外。
  四、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设计是动词,艺术是名词。设计和艺术,两个完全不同词性的词没有任何冲突。探讨这两个互不相干的词语本质上没有什么意义,他们之间相互区别和联系。艺术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艺术是一种探索,设计是一种观察与迭代;艺术为艺术家们创造,设计为最终用户创造;艺术没目的,设计有特殊的明确目的;艺术追随风格,设计追随功能。这个观点核心思想 其实就是“艺术是发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而设计是解决人的合理需求的方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审美自由是庄子哲学美学中最核心的范畴,是庄子一生都在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关于如何实现审美自由,庄子基于人性的异化、仁义礼教对人性的束缚等一系列的现实生存困境,提出了“心斋”、“坐忘”的体道之法。“心斋”、“坐忘”是庄子追求审美自由的必要心理过程,具有丰富的美学意味。  一、“心斋”论  “心斋”指的是排除一切外在的欲望以保持内心的虚静。《庄子·人间世》中讲到:“虚者,心斋也”。这表明,“心斋”的特
期刊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我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面临各种欺凌,使人们误以为要全面的摒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学习西方。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人民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创造物,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自己
期刊
摘 要:关于“美”,许多哲学家、艺术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解,例如:古希腊抒情诗人彼翁认为“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俄国作家契诃夫认为“人应当一切都美。 包括容貌、服装、心灵和思想”;中国画家吴冠中认为“美比漂亮的价值高”;常言俗语中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关键词:美学;欣赏;哲学  朱先生在开篇就提出了审美理想,即“谈美”能“免俗”,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神秀和慧能之间的因缘,虽然有些研究认为神秀和慧能之间是敌对的关系,但仔细考察历史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殊胜因缘:神秀与慧能互为善缘的关系。通过两两关系的考察,尤其是对偈语以及相关的故事梳理后,发现渐悟和顿悟都是弘忍法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后来不同根性的修学佛法者更是指明了方向,即顿渐悟是通达佛果究竟解脱果位的不同方式。  关键词:神秀;慧能;因缘  引言  在
期刊
摘 要:汉代法律在我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将礼的文化传统和法的文化创造相融合,实现了“礼法并用”的汉律儒家化。由汉代法律的儒家化联系到当今社会的依法治国,德治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既需要区分好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又需要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真正实现法律和道德的相辅相成。  关键词:汉律;儒家思想;依法治国  一、汉代法律的“儒家化”  (一)汉代法律儒家化概况  汉代法律的儒家化主
期刊
当林木葱茏的山体地貌、婉约内敛的海天风光和儒释道相融的宗教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大乳山---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集山海滩湾岛湖于一地,流传千年的大乳山传说故事,让无数慕名而来的游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这里每个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美,春天百花盛开,满园芳锦;夏季湖水明净,绿树浓荫;秋时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到了冬的岁末,瑞雪普降,增美山容。一年四季,诸般景色各各成致。久居此地,会使人生就武陵世外之想
期刊
摘 要:“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阅读此书,扑面而来的是生命的气息,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文的关怀。  关键词:山水之美;艺术之美;美学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
期刊
摘 要:在大国的崛起进程中,民族精神是其崛起的重要支柱,强国先强“魂”,只有民族精神的复兴和人民信仰的建立,才能激发全民族强烈的归属意识,才能凝聚起全民族磅礴力量,实现全民族的伟大梦想。  關键词:民族精神;信仰;大国崛起  1.引言  秦从一个西部的边陲部落,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38代国君,到了秦始皇时代,一扫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秦朝。在秦的发展中很少有人提及精神力量对
期刊
摘 要:宫崎骏是公认的日本动漫史上的三代动画大师中承前启后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拥有丰富想象力和深邃人文思考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坚持传统手绘的动画创作技巧的孜孜不倦的动画电影实干家。他既吸收和继承了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日本第一代动画大师所开创的绘画技巧和脚本构架思路,又丰富和发展了原有思维模式,独树一帜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宫崎骏世界”。其作品集中从生态、人性、意境等方面展现了异于世界其他动画电影派別的美学品
期刊
摘 要: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中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和情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民族的人由颜色所联想到的事物不同或者各自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不同。颜色与吉凶善恶、是非成败关系很大。  关键词:颜色;象征;文化;民族  颜色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颜色与政治倾向、颜色与精神内涵,颜色与政治都有很大关系。同一个颜色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含义。下面我们就以颜色和历史文化以及国内外不同民族對不同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