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外预习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习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只有会预习的人,才能渐渐地培养起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孩子能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就能对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学习效率和听课效率。预习虽然是按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但是主要是通过自学来掌握关键内容、思考难点、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对思维的有效锻炼。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孩子带着问题听课,对自己不懂的内容会特别注意,如果发现老师讲的和自己想的不一致,就会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分别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连云港市教研室提出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就属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系统把握教材,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自主学习、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的课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孙云晓等专家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新课标指出:“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的独立思维能力。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预习能开拓思路。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提高听课效率。
  如何优化课外预习,构建高效课堂?
  一、巧妙结合学案,控制预习的内容
  预习主要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熟悉,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自己不太明白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上高效地解决疑问。因此,预习的目的是了解这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新的知识点,需要巩固哪些学过的知识,通过这课能够延伸学习哪些内容等等。学生在预习中该完成什么,要让学生知道。对语文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字: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以及与之容易混淆的字。
  2词语:除了注释和相应的预习指导上的词语外,课文重点部分的词语,自己认为用得特别好和自己特别难掌握的词语,有应摘记掌握。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学生要养成用工具书的习惯,以便准确全面的掌握应该掌握的词语。
  3句子:这里说的句子是指重点句。重点句往往是通过一种独特的语法关系或者修辞来表达重要的内容。重点句一定要吃透。当然有些重点句非常难,学生可以摘录下来请教老师。
  4篇章:就是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在掌握了字词以后,就必须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线索,这是理解文章中心所必须的。
  5思想观点:作者的思想观点或思想倾向是文章的核心。任何的文章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切的语言文字,所有的表现手法都是形式,都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弄清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最重要的。
  6品评和质疑:品评和质疑是预习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与前面的几个要求相比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进行。学生要养成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的习惯。这些品评和质疑是教学和学习中的独特的信息,有利于学习和教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和“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思想,因此,能促进学生语文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发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成了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教师设计研究性学习
期刊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尤为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浅谈几种导入的方法:  一、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学习《竞选州长》一课,我就用故事导入
期刊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已成为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大多学科的评价体系获得不同程度的推动与发展,但其总体现状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不相适应。强调选拔功能,忽视兴趣培养;注重学业成绩,忽视个体差异;关注学习结果,忽视方法辅导。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老大难。作文教学的评价方法尤其深受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批改形式单向,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单调。我们在查阅语文老师的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或上黑板做习题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事,因此,课堂纠错也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如何在纠错中引领学生“更上一层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笔者在实践中努力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多年坚持下来,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一、纠错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
期刊
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我们必须不断的思考。如果教师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人!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完善自我,加强人格修养,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努力。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这正是教师人格感召力的体现。  一、做好课前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
期刊
我始终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我们的生活本来是简单的,三点一线式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没有什么新意。我想,文学能于平淡中发现深刻,于不变中发现变化,于无味之发现有味。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  我想,文学,它至少有这样几点作用:  一、可以给我们一种信仰,让我们的灵魂有一个归宿,建立理想的精神家园。在那里,繁花似锦,阳光明媚。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海子的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地建一座房子。都起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伴随着我们人的一生。牙牙学语开始,我们学习口头表达。上小学了,我们开始学习书面表达。按理说,语文应该是最容易掌握的,但事与愿违。语文往往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得分高,尤其上了初中后,明明那段时间在努力的学习,等到考试的时候还是没见分数有太多提高。付出了,成绩却停滞不前,于是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欺骗了我!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  这一现象,对于这一学科的行内人士自然知道,这是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现代汉语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探索新事物。就是说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一种内在的冲动,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我们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我们学生的思维。那他们将会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就会对
期刊
即墨二十八中是名校,在这里,我们听到了程翔老师的《再别康桥》。  不高不低的语调,不紧不慢的语速,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师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没有了距离。然后分组,把所有学生都调到光线充足的地方。细声细语地询问,让听课的老师心里也暖暖的。  学生朗读,单人阅读,全体齐读,在阅读中,这节课开了头。学生在原始阅读中,建立了对此诗的初步印象,这是程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基础。程老师故意在讲义中多打了一个字,让
期刊
常常听一些音乐老师说:“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太差了,对流行歌曲趋之若鹜,对教材内容和老师精心准备的音乐却是能不听就不听,能不唱就不唱。”作为一名音乐教育的基础工作者,有必要对此作深刻的思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如果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学得轻松,也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习惯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