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书写最美芳华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zhib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扛着镐头,走进茫茫无边的荒草野地时,需要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追求美好幸福的信念。经过耕种劳作,荒草野地收获累累硕果,换来草木苍翠。汗水的结晶,辛勤的欢愉,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日积月累就是青年志愿拓荒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青年干劲冲天,斗天斗地,在荒无人烟的南北大地上,为国家粮食生产和工业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新建了许多垦殖农场和生产社,他们以坚定的步伐、高昂的斗志和风一样的速度,在亘古荒原、在孤烟漠北、在荒芜海岛……在祖国需要开垦之地,奋力创造着属于中国青年的奇迹。
  光阴荏苒,青春的拼搏换来硕果盈枝。随着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时代不断赋予青年新的责任使命,“垦荒”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向荒地进军,但青年爱国奉献、奋斗拓荒的精神却未曾改变。改革开放初期,“特区精神”“特区速度”中折射着拼搏奋斗的光芒;上世纪90年代,在西部计划志愿者边疆支教的讲台上,青年志愿者们以默默付出诠释着“奉献”的内涵;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中,青年科研工作者、青年技工、青年创业者……用创新创造续写着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成功密码。

青年垦荒擎旗者


  “我们坚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坚决不开小差,去了就不回来,有一条困难克服一条困难,有一千条困难克服一千条困难,绝不给全国青年、全国人民丢脸!一定要多开荒!”1955年8月30日,北京青年杨华作为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长,从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手中接过旗帜,响应党中央号召,率领全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祖国的北疆,在黑龙江萝北这片荒无人烟的地方志愿垦荒。
  新中国成立的第8个年头,大地上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到处充满蓬勃朝气——即将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一五”计划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农业生产开始逐渐走上合作化道路;国家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粮食成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就业和粮食产量增加的问题,在赫鲁晓夫的推动下,苏联1954年开始大规模动员城市青年到苏联的中亚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垦荒活动,建立大型国营农场,并在短时期内为苏联增产大量粮食。这一方式给外交上“一边倒”的新中国带来了希望。
  195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将“尽可能地增开荒地,以保证农业生产”作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提出来。同月,共青团中央派代表团到苏联访问,重点了解苏联的垦荒运动,回国后代表团向中共中央汇报了苏联动员城市青年移民垦荒的经验,并提出《关于响应党的号召,组织青年参加开垦荒地的意见》,这个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
  在随后召开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胡耀邦进一步发出号召:“青年团应当积极组织青年去开荒,并且可以采用青年垦荒队的形式,希望各省市党委督促青年团把这个青年团完全可以办的事情办起来。”5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认为“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乃是增加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毛泽东认为该意见“大体是可取的”,同意下发到全国各地开始组织实施。
  于是,便有了杨华和他的“小伙伴”们擎旗而来,志愿垦荒。他们的犁铧划开了萝北那片亘古荒原。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在一望无垠的荒地上亲手搭起第一間土坯房,亲手连根拔起第一根荒草,亲手铺就第一条沙石路,亲手播下第一粒种子……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壮举,带动了全国各地的青年。
  8月31日,上海青年团市委就立即发出号召,要求上海从1955到1958年的三年时间内动员10万名社会青年到江西、安徽开垦荒地,短期计划是当年第四季度动员2000到4000名社会青年到江西垦荒,作为试点工作以便取得大规模动员垦荒的经验。坐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办公室里,21岁的青年积极分子陈家楼慷慨陈词:“我们不能坐在家里等国家分配工作,我们应该组织起来去边疆开荒,1万人去边疆垦荒,几年后就是一座新城。”他随后向全市青年发出倡议:“不怕边疆路程多遥远,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远征决心;不怕边疆风雪多寒冷,也吹不冷我们的劳动热情。”一石激起千层浪,仅一周的时间,团上海市委就收到了万余封申请书。就在这一年的10月15日,由98人组成的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扛着“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的队旗,唱着《垦荒队员之歌》,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荒无人烟的鄱阳湖畔的米粮铺九仙岭下,开始艰苦创业。
  时隔不到半年,在“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下,467位青年登上大陈岛,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垦荒历程。不会种地、不会养猪、不会打渔、不能坐船……种种困难,在艰苦奋斗的垦荒精神下被一一克服。历时4年多,荒废的大陈岛再次焕发了生机。面对荒废的大陈岛,青年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以奋斗积淀、以汗水培育,终于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
  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如今的黑龙江共青农场占地57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50万亩,2万人口,是一个集种植、饲养、加工、商贸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团干部培训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
  “共青”的事业则持续以“共青速度”飞速发展,在许许多多像陈家楼那样的热血青年的努力下一路豪迈地走向辉煌。经过三次搬迁、三次开荒,共青社规模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好。2008年8月,江西省委、省政府与共青团中央联手,成立“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30多个单位全力以赴支持共青城二次创业;2009年10月,共青团中央将国内唯一一个“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授予共青城;2010年12月28日,共青城市正式挂牌成立。   大陈岛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正步入“快车道”。这其中,正是代代传承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为其渐渐编织起腾飞的“羽衣”。
  60多年,变化的是历史、是物质、是人员,不变的是坚守的情怀。在一片片深情的土地上,一代代垦荒人发扬“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垦荒精神,一起见证着垦荒事业的腾飞!

被“垦荒精神”带动的青年


  1956年春,山西省的1040名青年组成了五个垦荒队到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行政区和固阳县垦荒,他们是从响应青年团山西省委号召报名参加垦荒的6万名青年中选拔出来的。全省青年利用节约和义务劳动的收入,买了一百多部双轮双铧犁、双轮单铧犁和新式步犁送给垦荒队,并捐现款十六万多元。
  还有很多青年,奔向另外的荒原。
  因此前的过度开垦和连年的战争,到新中国建立初,蒙冀之交一片名叫塞罕坝的土地,已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正是这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都是沙,百里不见树。”这是当年塞罕坝的真实写照。远离城市生活,扎根大山之中,塞罕坝人没有怨言;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跟不上,他们就自己克服。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将近一个甲子的光阴流逝,三代人完成了青春接力。如今,塞罕坝从人迹罕至的荒原变成了包含6个林场、112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80%的“天然氧吧”,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塞罕坝林木总蓄积量已经达到1012万立方米,所释放的氧气可供199.2万人呼吸一年之用。同时,它所创造的森林资源总价值约202亿元,成为了京津地区重要的防沙屏障和生态旅游之地。


垦荒精神代代传承


青年学习垦荒精神

  整整40年前,深圳市刚刚建立之初,基础建设几乎为零。但市内没有多少基建队伍,广东省里的施工队伍又有自己的工程在身,也不愿意到这个缺水缺电的边陲小镇来。直到1982年秋,从京广线由北向南陆续驶过100多趟军列,来自全国各地两万多名工程兵就这样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要知道,当时的深圳只有30多万人口,原特区内只有两万多名居民,但是工程兵连同家属约有四五万人之众。他们有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名字:深圳的基建工程兵。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代“深圳青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代拓荒青年。
  当从大雪纷飞的北方、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带着绒帽的大军下车时,迎接他们的没有鲜花和民众,而是“大写加粗”的“惊呆”:在大家的想象中,毗邻繁荣香港的深圳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城市,但是眼前的深圳,杂草丛生、蚊虫飞舞;市区街道狭窄,房屋建筑破旧,大多数街道都是土路,大载重车开不进去,比内地的许多县城水平差得还远;当时最繁华的老东门,街道很短,点上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从这头走到了那头;那时深圳最高的楼房,是深圳戏院和对面5层高的深圳旅店;整个深圳只有一个供本地2万人用水的小自来水厂;原来的镇医院,也只有十几个床位……
  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年轻的基建工程兵辟山路、盖高楼、修公路、通水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速度”,以及深圳奇迹。
  深圳市委办公大楼是工程兵进入深圳后打响的第一仗。没有大型机械就依靠手提肩扛,铁锹不够就两人合用一把。工程兵们最终硬是在一片烂泥地里盖起一座像样的办公大楼。曾经深圳最高楼——国贸大厦,它的名气不仅因为高,更因它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个速度的缔造者正是一群平均年纪20多岁的青年工程兵们。
  从荒无人烟的石头山到如今川流不息的城市绿道,从黄土地到南油工业区,从烂泥地到大剧院,从地基到百尺高楼,这一切,仿佛被工程兵们施了魔法。从诞生时,深圳的基因里就蕴含着拼搏和拓荒精神,而这种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更影响了全中国。

立足新时代,“垦荒精神”薪火相传


  “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2014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向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支教青年

  19年前,來自河北保定学院的15名优秀毕业生,一起报名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疆小城——且末。火车走了两天一夜,从库尔勒下了火车后改乘汽车,汽车又走了两天,穿越沙漠公路,整整5000公里的漫漫征程,这是从保定到且末的距离。侯朝茹第一次看到沙漠的激动慢慢变成了焦虑和无望。直到所有人的心情快跌入低谷时,他们看到了一块牌子:征战“死亡”之海,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这块牌子深深震撼了同学们,李桂芝回忆说:“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只要努力,沙漠也能变成绿洲?”   2000年8月12日,这15名怀揣着“为祖国西部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梦想的年轻人来到且末二中报到。离家万里,环境恶劣……闯过一道道难关,19年来,除一人因父母需要照顾返乡工作,其他14个人全部扎根且末。他们把且末当作自己第二个故乡,将青春与汗水洒在祖国西部的三尺讲台上。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写的那样:“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多年来,有这样一群青年,不曾跨过海洋,却曾翻越群山;不曾留名青史,却曾高歌青春;不曾万人敬仰,却曾和你在一起。这样一群青年,在茫茫人海中平凡着,却又那么不平凡地闪亮着。他们在祖国的西部,让偏远地区孩子的心不再荒芜。


青年科研工作者

  的确,当下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一日千里,当年白手起家、苦干实干的奋斗历程仿佛成了“过去时”,有人不禁发问:当代青年是否缺乏垦荒精神?当代青年自己给出了答案。
  在民族复兴的语境中,消除贫困是应有之义,也是当下最紧要的重任。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青年必须要打头阵。“我是大学生村官,肩负着乡村振兴的使命,我要为我们的乡村注入自己的能量;我要把自己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片我热爱的土地上;我会更加坚定自己的步伐,怀揣着梦想,走在基层的路上勇往直前。”全国首届“脱贫攻坚·青春榜样”焦洋洋坚定的话语,诠释出青年的理想和坚持。28岁的杨波,2010年从城市的干部岗位上到贵州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村当第一书记,他坚守贵州屋脊,同当地的老百姓一起奋斗。如今,海嘎的茅草屋变成了白墙青瓦的砖房,村中道路宽敞明亮,路灯成排,不仅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也增长到7000多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冲刺之年,到2020年,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要脱贫,有8万个左右贫困村要出列,有6 0 0多个贫困县要摘帽。特别是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更大。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新时代的青年正在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让奋斗的青春在脱贫攻坚中赢得辉煌。
  还有那些科技前沿的青年拓荒者。浙江大学的胡海岚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在系统神经科学这一尖端领域成果辉煌、备受瞩目,甚至获得了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里奖(此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与北美洲以外的国家),受到国家的表彰。每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有很多奖项是由年轻的科技人员完成的。科技奖励大会对这些奋斗在基层一线的青年科技人员也是极大的鼓舞,能够激励他们坚定奋斗目标。有年轻的科研人员这么说:“一线职工也登上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这让我们意识到工作有价值,岗位上取得突破做出成绩,就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时间走远,“垦荒精神”并不孤独。在不同时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片片奋斗的热土,孕育了一个个奋斗精神,如同星火燎原,共同组成了激励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临在新时代大潮中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伟大机遇,更当以青春之名,书写最美芳华,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管子.小问》中的"吴干战"与《左传》记载的"吴城邗"联系起来,并因此认定吴王夫差是在干国故都"城邗,沟通江淮"。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深入
从终端能源消费视角对陕西2000-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核算的结果看,陕西的碳排放量在全国属于中游水平。当前陕西的二氧化碳排放物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冬季供暖。建议陕西积极推进煤炭“绿化”行动;发展和培育低碳产业;大力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低碳城区,推进智慧发展。  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而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
对建筑物的桩基础施工进行施工时,桩基工程施工受地质条件影响大、施工工艺隐蔽强等特殊性,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特重要.本文主要对桩基础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普查指标的设计特点从指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出发,普查指标设计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可操作性。由于普查一般情况下涉及面广,要选用大量基层普查员,因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
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进行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其造价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因此,建筑施工造价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问题,并
编辑,你好:rn2017年9月,我入职某公司,公司没有与我签订劳动合同.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与工会签订有集体合同,我的相关待遇按集体合同执行.近日,公司决定辞退一些人,我在被
期刊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是当前随着市场的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招投标的模式,工程量清单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的建设工程计价的模式,采取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当前我
本文利用古代文献记载,分别论述了古代避蠹方法,及防虫药物的化学成分、作用、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