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诗歌鉴赏中提高鉴赏能力增加分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語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解读诗歌时,如果教师仅仅是参照教材、解析、教学参考书等进行评说,那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教师没有感情,学生自然不能体会到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谈不上审美体验了。诚如梁启超所言:“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家,他需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通过适合所面对的学生的方式,来讲述给学生听,而不是如机器一般地读字面已。而所谓的感情充沛,则源于教师对这首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主要是为了应对高考,而忽视了学生对诗歌的内涵是否真正理解。主要表现在:(1)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对诗歌是否产生兴趣和真正掌握诗歌的内涵。特别是在高考前阶段,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向学生传授解题技巧。(2)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总是寻找一些接近高考题型的题,针对这些题向学生传授解题技巧。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深入了解,而学生不懂得诗歌的真正含义,当然就达不到诗歌鉴赏的目的。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古诗鉴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呢?
  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的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另外,除了语言外,还可以配合绘画和音乐,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诗词的优美,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的个性化审美过程,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尊重诗歌鉴赏的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目的,多一些吟诵,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
  一、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诵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带有感情地云诵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富有感情地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良好的诵读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将暮春时节繁花迷人眼的绮丽景色描绘得细腻而生动,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更是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即使帆影渐渐远去,可诗人仍然伫立在江边,翘首凝望。这首诗蕴涵的感情深厚却不伤悲,甚至诗中的色彩也是明快的,这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因此,朗诵时的语调不宜太过沉痛,而应带着几分洒脱。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词的情感美
  高中阶段的古诗词都是经过教育部门的专家精心挑选的,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专家精心挑选的,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古典诗词 要进行详细地剖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学生对作者当时的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了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享受古典诗词的精神内涵。这时,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展示的画面描述一番。比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作者远游时见闻和观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做诗歌鉴赏的题目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关注”,从中获取一些对答题有用的信息:1.关注“标题”。2.关注“作者”。3.关注诗歌下面的“注释”。4.关注诗歌的内容。在关注以上几个内容的同时,还要掌握答题技巧。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学生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因此可以说,学生需要班主任爱的目光。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作为班主任,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枯燥的内容,很难讲出精彩点。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心去发现枯燥背后隐藏的故事。所以,语文老师要把讲故事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坚持给学生讲故事,不要舍不得时间,不能把讲故事作为一种负担。在语文课上,老师愿意讲故事,学生喜欢听你的故事,老师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又何愁语文得不到高分呢。  其次,可以用教育故事的形式记录我们的“故事教育”。 讲故事只是形式,故事的力量来自于形象,来
期刊
开学之初,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呀,就是自己书太少了。图书室书多,但是去借有时又不太方便。”“那怎么办?”“我们能把每个人的书集中起来就好了。”学生出了个主意。  我通过调查了解,上网查找资料后,决定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收集购买一些书籍放在教室的书柜里,既方便学生随时借阅,也能够随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与班干部商量后,我马上就按部就班地进行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期刊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华章美文值得我们去研讨,通过对这些古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和语言能力,也能陶冶情操,达到完善的人格。但是学生们往往对学习古文兴趣索然,认为那些文章太过艰涩难懂,因此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文并热爱古文,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读懂古文,理解文字是关键,应该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实质的问题就是培养出学生个性化的基础写作能力,为以后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好基础,这才是中学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转变观念,扎扎实实培养好学生个性化的基础写作能力,就必须充分认识阅读与欣赏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关键。  一、阅读与欣赏是激發中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课堂上,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
期刊
参加工作十七年,当了十五年班主任。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多欢乐几多慨叹,几多思索几多感悟。为完成参赛任务,今日伏案凝神,毕竟有了一点收获,现絮语如下,唯盼一家之言能够对壮丽的教育事业有所裨益。  众所周知,了解学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家庭状况。只有综合学生的各种状况和表现,才能
期刊
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由于各种原因,在小学中普遍存在数学学习“学困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不够努力,厌学情绪明显,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上任何困难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讲究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下面仅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小学数学“学困生” 转化的看法。  一、
期刊
言语品味极其重要,本人认为对言语的品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赏试。  一、声情并茂地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学习者读出声音,读出语调,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纵观今日某些中学生,往往忽视诵读。晨读时,他们常常默读课文,或者嘤嘤嗡嗡,音细如蚊。这样一来,就忽视了语言的一项最原始的功能就是记录声音。所谓“言为心声”,他们放弃了一条最便捷的还原心声的方法,实为可惜。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学习读得“口
期刊
所谓的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一教学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与习作创作能力,下面就结合《社戏》一课的教学,简要介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教育竞争激烈的今天,很难想象一所没有质量、没有特色的学校何以能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教研组。教研组的建设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务实、有效、创新的教研局面  在“崇尚服务,经营幸福”办学理念的指引下,近年来学校提出了新的工作中心: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注重科研,推进课改;打造特色,人人成长。语文组为贯彻落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