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田径课的趣味性教学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中学田径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改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既增强体质又愉悦身心的目的。针对目前学校体育的现状,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把更多的创新内容引进到中学田径课中,真正做到以快乐和健康为宗旨。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举例分析等方法。
   关键词:趣味性;田径;游戏;运动;创新
  
   田径课是整个中学体育教学的基础部分。现阶段整个国家的田径基础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在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中学田径课的趣味性,摆脱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课中的现状,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
   一、中学体育田径课的作用及现状
   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广泛开展,符合健身的需要。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这是体育课中的主要内容,其主体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然而田径属于自己创造发挥的成份较少,再加上内容及教学手段,方法的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其良好的健身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使得田径课的受欢迎程度与其地位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二、中学生体育心理
   中学生仍未完全摆脱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学习体育过程中有着奇特殊的心理路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奇喜新的心理:好奇人人都有,中学生喜欢新颖的东西,新奇的活动。他们会很积极尝试他们没有参与过的体育活动,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的东西,学生有新的收获;
   2.好争求胜的心理:人的欲望支配我们求胜,这在中学生学习体育过程中也表露无遗,胜利的喜悦人人都喜欢。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过比赛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而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复习巩固提高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3.兴趣区别的心理: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变化。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生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技性强的活动,而女生则喜爱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活动;
   4.对于体育学科的了解的溃乏:在大多数中学生心理,玩就等于体育。中学生们并不了解体育学科是以身体运动实践,伴随着丰富的认识活动,身心一元,身心统一的过程。他们就是知道上体育课终于可以放松一下,解放一会儿了,并没有在体育实践中在不断认识自我的统一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这就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教师应多注重些理论的灌输。
   三、趣味性教学对促进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作用
   兴趣是推动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设计田径项目一定要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且富有吸引力,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彩。趣味性教学是一种体育教学思想。在我国,这种思想产生于80年代。新的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不是对田径运动的否定,而在于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促进田径运动更好地发展。在其项目的设置上要打破传统观念,将娱乐体育与竞技体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理解田径运动和自己的关系,充分理解田径运动中内在本质,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从而热爱田径运动,利用田径运动达到健身的目的。
   四、创新趣味性项目设置的建议
   1.敢于借鉴,大胆创新
   目前的中学生多喜欢球类运动和一些新型现代的运动项目,如网球、篮球,羽毛球,轮滑等。如何使田径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是我们应该努力去探索的课题。通过目前的发展来看,把田径的基本内容:走,跑,跳,投与别的运动大项相结合的做法是值得更大手笔挖掘的。从常见的钓鱼跑,夹球跑,托球跑,投远,投准的项目结合方式得到启发,我们可以更多的发展这些内容。比如把定向运动的内容引入课堂,把中国传统的健身项目与田径运动也结合起来开发别的运动项目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托罗普斯运动(trops)的思想
   托罗普斯是日本体育社会学家影山健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对竞技体育运动批判与方向思维的产物,这一运动的特点不是通过竞赛确定胜负,而是为了创造广大群众包括那些厌恶体育的人能够参与新运动,是一项没有失败者的运动,托罗普斯运动的特征:人人取得快乐强调团队精神,要求保留竞争的同时,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取得成功。例如:传统的排球是每队上场6个人两队对抗得分多者为胜。我们可以创新为双方上场仍是6个人,每一方必须第三传才过网,可以按接球的数量或时间决定比分,两队合作,共同取得相同的分数,在一场比赛得分相同,因此无法进行淘汰,但在循环赛中就可以按总得分多少决定名次。这种比赛一场中无失败者比的是协作而不是破坏对方。田径课可以把这种思想引入课堂。
   3.非竞技性运动项目的引入
   结合传统的项目,引入田径课堂。例如:引入民间比较流行的跳绳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甚至是有氧耐力;把定向运动引入课堂,完全可以把一节田径课设计成一项定向赛事。比如:教师可以在不大的一片空间中提前设置十个点,按定向运动的比赛规则设置情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提高兴趣达到教学目的,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习知识,让学生回味无穷;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提高田径运动趣味性的方法手段:
   1.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
   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传统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对田径项目进行改进,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
   2.1把属于竞技运动类别的跑如短跑、跨栏跑、中长跑等项目,改为游戏跑,如“穿过火力网”、“长江黄河”、“撒渔网”“定向寻宝”等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为促进集体的形成、同伴的组合、体现合作教学,开发异程接力跑、二人三足跑或较长时间的跳绳、运球推进等游戏和方法。这些跑的教学内容的改进,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内容。
   2.2对于投掷教材如垒球、实心球、铅球、铁饼、标枪等,可将一些项目和器材改编成接近学生生活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把手榴弹放在指定的地方,开辟简易保龄球道,用实心球做保龄球;用实心球编排出各种球类游戏供学生练习和活动;还可以把竞技投掷项目的器材用其他轻器材代替,如飞盘代替铁饼、纸飞机代替标枪等。
   3.尝试让学生自编项目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项目内容。比如在活动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运动方式。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东西,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活动内容。
   六、结论
   中学体育田径课的教学设计要求体育教师要全面理解体育课的功能。体育教师既不是简单的领操员、测量员和监督员,也不是竞技训练的教练员。在新课改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老师在田径课程的项目设置上要有所创新,在田径教学课中,根据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和创新意识,更多的体现快乐体育的思想,在快乐中参与达到健康的目的。而趣味性项目的设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轻松自主的氛围中学习,同时达到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因此实现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 《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沈通俊. 田径课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04) .
   [3]唐晓亮. 快乐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06).35-37 .
   [4]刘艳萍等.田径娱乐化教学方法对初中生心境状态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04,(05).20-21.
其他文献
目前,院校的教育水平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国家要培养各类人才,就必须抓好院校教育,而有能力的教师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条件。   一、重新定位,提高认识   一位教师是否出色,不是看他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老师课堂设计的好,班级管理的好,教学模式好,与学生互动好,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能够学会很多知
期刊
摘 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学教育实践,培养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实施的各种教育课程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我们的体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一、教育与教学   教育是按既定目标 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它的内涵是依据培养目标塑造一个人。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
期刊
摘 要:院校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饮食消费群体,其饮食消费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大多数院校采取刷卡消费的自主就餐方式,在饮食消费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无计划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猎奇消费等不良饮食消费行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许多学员由于缺乏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和科学合理的饮食消费观念,存在着以下不良饮食心理:一是从众心理;二是攀比心理;三是猎奇心理;四是抵触心理。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们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
期刊
探究发端于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无从探究,也就无法解释现实世界。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麽会落地”开始,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是从“为什麽深紫色的紫罗兰花会变成红色”开始。因此,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获得,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化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在教
期刊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一、现代教学反思的时代意义    1.认识和改变自己    这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变
期刊
摘 要:中国的美术教育在美学意义上的典雅和功力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分注重了两个教育——即美学+技巧,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的表现,开发创造性思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艺术情感是现代美术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想象力;联想;兴趣;创造思维      艺术史家奥班奥指出“创造等于艺术的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显然,
期刊
摘 要:汪曾祺的小品文是晚明性灵派文学在当代的复归和延伸的成功标志。晚明性灵派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这与汪曾祺以个性自由精神为人格内核的现代意识相暗合。晚明小品文贵创求新、尊情融俗的创作观也与汪曾祺对现代小说艺术的思考有许多相通之处。   关键词:汪曾祺;晚明;小品文     晚明小品文对汪曾祺创作影响很大。中国现代文学中,尤其京派的散文小说,有不少晚明小品的印记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想的人格目标,领悟人生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德育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实质上是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综合发展,它包括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即人格。非理性因素是人的发展的催化剂和激素。”   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对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