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小品文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o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汪曾祺的小品文是晚明性灵派文学在当代的复归和延伸的成功标志。晚明性灵派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这与汪曾祺以个性自由精神为人格内核的现代意识相暗合。晚明小品文贵创求新、尊情融俗的创作观也与汪曾祺对现代小说艺术的思考有许多相通之处。
   关键词:汪曾祺;晚明;小品文
  
   晚明小品文对汪曾祺创作影响很大。中国现代文学中,尤其京派的散文小说,有不少晚明小品的印记,但影响多体现在文体层面上。而对汪曾祺创作影响更大的是晚明小品文的精神内涵,他认为:“‘晚明小品’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反映了明季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其次才是在文体方面的影响。我们现在说‘晚明小品’,多着重在其文体,其实它的内涵要更深更广得多。”[1] 汪曾祺的小品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一翼——性灵派文学在当代的复归和延伸的成功标志。晚明性灵派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这与汪曾祺以个性自由精神为人格内核的现代意识相暗合。晚明小品文贵创求新、尊情融俗的创作观也与汪曾祺对现代小说艺术的思考有许多相通之处。
   一
   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盛是晚明个性思潮的发展在文学领域的标志。晚明个性思潮包蕴的文化内涵主要有:第一,肯定情欲的合理性;第二,褒扬人的才智和创造力;第三,憧憬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重情欲、尚才智、求自由,集中到一点,就是重视个体价值、珍爱个体生命。晚明个性思潮是一种文化思潮,也是一种文学思潮。晚明小品是结合了多种文学体裁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文体,以综合各种文体的方式实现了突破。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对笔记的融合。笔记是晚明小品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四类:随笔、日记、清言、小说,内容驳杂,无所不有。笔记不再担负起经世治国的重任,而是个人的独白和自娱,这历来是笔记的传统,这个传统在晚明被发挥到了极致。公安派的性灵说是联结阳明心学与小品精神的纽带。小品文正是沐浴俗流、抒发性灵的的产物。王阳明心学的哲学理论、性灵派的文学主张蕴涵了其精神,士林文化、市井文化与老庄、禅悦思想的相互交融,构成了晚明小品的文化品格。
   汪曾祺给自己的创作下的结论是:“我写不出大作品,写不出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所决定的。人要有一点自知。我的气质,大概是一个通俗抒情诗人。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我写的一切,都是小品。”[2]晚明小品文贵真尚情、重视趣味和写世态的传统在汪曾祺的写作中皆有所体现。晚明小品最为突出的特色不是风格的变化,而是对以明道为中心的正统文学话语的背离,转而专注于个人的独白和自娱。他们强调小品要“真”,于是,在唐宋古文中最僵化的墓志文也写得生动传神起来,一些实用性文体更是风趣盎然。汪曾祺在崇尚真率自然、推重本色方面与晚明文人情趣一致。汪曾祺理论批评文章的表述,显示了其美学系统的最高范畴是“真实”。汪曾祺主张小说写“真实”,但这种“真实”是建立在对中国现代小说真实观念批判的基础上的。现代小说求的“真实”是抽象概括之真,是一种本质的真实,而汪曾祺所追求的“真实”是具体实在的真,是一种表象的真实。汪曾祺认为,小说与生活是直接对应的,小说写的是生活,“生活的样式就是小说的样式”。为到达“真实”,汪曾祺在多方面对当代小说观进行了“冲决”:其一是对“非故事性”的强调。“谈生活”的小说在他的笔下,注意的是抒发一种情绪,记下一种印象,建构一种意境。其二,是“反性格”、“反典型”。与上述非故事性相应,在人物塑造上,他不太喜欢“性格”这个词,认为对性格的过分强调,很容易导致性格的定型化,这是对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人物塑造的反拨。
   晚明尊崇才性和智慧的思潮见诸文学则为贵创和求新。晚明学者文人极重才情、智慧、技艺,袁宏道说:“薄技小器,皆得著名”。不以出身地位取舍人物,而贵才智,这是对人的价值的新认识。晚明是一个崇尚智慧的时代。受晚明文学影响,在汪曾祺笔下出现了一些现当代文学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他的小说乐于描写一些身怀绝技的传奇人物,他们多是“引车卖浆者流”,或为艺人、或为平民,不一而足,但身上总有与众不同的特异之处。《兽医》中的姚有多针法高妙,给牲口治病有奇招,“六针见效”,妙手回春。《八千岁》宋侉子相马,堪称一绝。在《故里三陈》、《塞下人物记》两篇小说中,作者以短篇连缀的形式,讲了八个故事,记下另一群“异人”。这些人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奇处。《鸡鸭名家》是汪曾祺40年代描写故乡风情、刻画市井人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小说中的余老五炕小鸡出神入化,颇有得道成仙的韵味。小说中的另一个能人是陆长庚,他是“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浑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怨”。村民倪二在湖中芦苇荡里跑散了三百多只鸭子,急得号啕大哭。请来陆长庚,只见他:“拈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静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都是鸭子。……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他唱的不知是什么,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很入神,真怪!”余老五和陆长庚的神奇技艺使他们充满神秘色彩,作者极力抒发了对劳动者聪明才智的赞美。
   二
   “极趣”是公安派作家喜言之词,袁宏道《叙小修诗》云:“各极其变,各穷其趣。”在文章体制上,小品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最为推崇苏轼,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出神入化,是对唐宋以来古文创作中日益严重的模式化的反拨。汪曾祺继承这种贵创精神,自觉进行文体试验,不断创新求变。他那随笔体式的小说,如《七里茶坊》、《钓鱼的孩子》、《捡金子》、《榆树》等,都发挥了古代笔记取材自由、记事随意的特点,并不悉心经营故事情节,结构近似随笔,《幽冥钟》几乎连人物也没有。汪曾祺自称是一个“文体家”,他的作品皆以新异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新时期对“文革”造成的僵硬的小说概念与故事模式率先进行反叛,播扬公安、竟陵主性灵的余波。
   情亦即世情、俗情,在晚明表现为文人士大夫对市井人物的亲近,对世俗生活的热恋。市井文化重视现实的享乐,有移风易俗的力量。小品文家们以极大的兴趣描写五光十色的市井风情和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如张岱的《陶庵梦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等小品名著对此都有生动的描绘。小品作家与市井细民有着密切联系,相当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灵世界。昔日的文人学士瞧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更加鄙视商贾,晚明文人却和这些“君子不齿”的人交朋友,并在作品中把他们当作主人公而加以表彰。汪曾祺的作品大多写凡人小事,芸芸众生,而且又多为故乡旧时的街坊邻里、同学师长、商贾小贩等等。大量吸收市民文学、民间文学的养分,并从世俗化的题材中找到稳固的艺术支点,从而赋予了作品以俗为雅、寓庄于谐的向俗品格。汪曾祺小说的背景是家乡高邮,及所历昆明、上海、北京、张家口等地,其题材内容多受这些地方风土人情的影响。小说《陈四》和《职业》都只4000多字,前者作家竟用了3000字来描述迎神会踩高跷、舞狮龙等民俗活动,后者则从头至尾描写昆明小贩的叫卖声。《大淖记事》、《晚饭花》等小说秉承了包括《陶庵梦忆》在内的传统笔记小品风土实录的特点,或揉和着江南小镇文化雅趣的乡情民俗,无不侵润着作者对世俗人情的津津玩味,且不时嵌入一些民谣、古歌、谚语、顺口溜,使其增添了雅俗互济的谐谑之味。汪曾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还表现在善于展示民间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上。他深受晚明人性复苏新思潮的影响,其笔下的民间艺人和画师工匠,多少带有不拘礼法、张扬个性的奇僻特征。
   写作上由代圣人立言转化为“文以自娱”是晚明文人普遍的文化心态。汪曾祺的戏谑中不乏善意,谐趣中见出机智,象《异秉》中陶相公、陈相公对异秉“大小解分开”的求证;《金岳霖》一文写金先生讲“小说与哲学”,讲了半天结果是两者并无关系,以及他把右手伸进脖颈捉跳蚤“甚为得意”之状的描述。使民间的诙谐气息与文人的机智幽默自然地混合一体。晚明人大都津津乐道一个“趣”字,而“趣”正体现了活泼的个体生命的跃动。汪曾祺作品着重表现童趣、生活之趣,以趣味的乐感化传达出“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追求。汪曾祺在《葵·薤》里说:“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最后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3]他的话既解释了他自己对草木虫鱼的品味态度,同时也说明了他对文人由来已久的“玩物”兴趣有着深切的同情。《蒲桥集》中的风物小品文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记人事,写风景,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4]汪曾祺这种基于草木虫鱼的兴趣的本质,其中心是对生活和生命的关怀。
   晚明小品追求文字淡雅闲适,韵趣兼具,这种语言风格的刻意追求在作品往往表现为不经意的挥洒。这源于小品作家以自我为中心构建其文学世界,如李贽所说“皆求以快乐自己”。他们很少写明道教化之文,只是在作品中表达个人的生活情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他们强调小品要“真”。在文章体制上,小品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些特点都在汪曾祺的创作中有鲜明的呈现。可以说,汪曾祺自觉修复了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断裂,将一种失落已久的美学风范呈现出来;同时他承传了晚明文学的人文主义思想,将其与西方的现代人文精神和艺术手法结合起来融入创作中,展示了一种独特小说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小品〉自序》,《汪曾祺全集》第5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8页.
   [2]汪曾祺:《〈晚翠文谈〉自序》,《汪曾祺全集》第4卷,第49页.
   [3]汪曾祺:《葵·薤》,《汪曾祺全集》第3卷,第389页.
   [4]费振钟:《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聊城大学作为省属高校面向本地区开展建设类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具体有以下策略:首先是明确目标,培养目标是核心,是设定培养过程和进行培养评价的依据,具有指导作用。其次是教学培养,培养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其中又涉及课程教学、学位论文工作、实践环节等几部分,各部分均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第三是培养评价,评价是对培养过程的监控,是保证培养目
期刊
摘 要:医德档案是人们在医院就医期间形成的医德考评档案,是日常医疗过程中医德医风的真实、动态、全面、确切的反映。对于管理而言,把握好医德档案迈向科学发展道路的主要因素有:定位、资源、服务。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医德档案管理制度的定位,二是医德档案管理制度的定位是否准确。若定位于一个内容单一、重复、不具有个性化记录和记载的内容制度,是毫无意义的,资源包括医德档案资源的广度、精度和组织方式;服务涉
期刊
目前,院校的教育水平还未达到理想水平。国家要培养各类人才,就必须抓好院校教育,而有能力的教师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条件。   一、重新定位,提高认识   一位教师是否出色,不是看他有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让学生学会多少知识。我们都经历过学生时代,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老师课堂设计的好,班级管理的好,教学模式好,与学生互动好,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能够学会很多知
期刊
摘 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学教育实践,培养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实施的各种教育课程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我们的体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一、教育与教学   教育是按既定目标 对人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培养的活动过程。它的内涵是依据培养目标塑造一个人。教学是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
期刊
摘 要:院校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饮食消费群体,其饮食消费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大多数院校采取刷卡消费的自主就餐方式,在饮食消费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无计划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猎奇消费等不良饮食消费行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许多学员由于缺乏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和科学合理的饮食消费观念,存在着以下不良饮食心理:一是从众心理;二是攀比心理;三是猎奇心理;四是抵触心理。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们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所以,学校体育和教师必然要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这种要求。因此,激发和保持学
期刊
探究发端于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无从探究,也就无法解释现实世界。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麽会落地”开始,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是从“为什麽深紫色的紫罗兰花会变成红色”开始。因此,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获得,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化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如果在教
期刊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一、现代教学反思的时代意义    1.认识和改变自己    这种学习方法的提出本身就是在如何改变
期刊
摘 要:中国的美术教育在美学意义上的典雅和功力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过分注重了两个教育——即美学+技巧,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的表现,开发创造性思维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艺术情感是现代美术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想象力;联想;兴趣;创造思维      艺术史家奥班奥指出“创造等于艺术的论断应该成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某种艺术观念的基础。”显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