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基于精准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ssdd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面对生源的多元化,以移动互联网业务课程为例进行精准教学改革,搭建学生模型,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设计分层细化的教学项目、安排合理教学时间与内容,进行精确的教学评价,构建共性与个性共存的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扩招;精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4-0040-02
   一、高职扩招给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
   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经济结构变革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升级,需要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提出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后面简称《方案》)。《方案》中取消了中职的招生比例,并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同时扩大服务面向,不仅面向传统的高中毕业生,还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社会群体。由此将使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规模化、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发展诉求具体化和竞争发展常态化,这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教学实践、专业建设和教学方式等进行解構和重建。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课程教学,面对扩招后的学生类型多样、文化背景参差不齐、扩招学生层次不同、教育需求不同等一系列差异,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改革。
   二、精准教学应对高职扩招带来的变化
   “精准教学”源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第三次教育变革,起初是针对小学生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慢慢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专家开始研究精准教学模式在各类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高职课程逐渐开始研究精准教学的改革。
   许多专家对精准教学的定义是:依据不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精准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设计精准、适当的教学环节,采用学习者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采取差别化的考核评价手段,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的一种方法。[1]这种针对不同学习者的情况去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评价的教学方法,刚好能应对高职扩招带来不同生源结构的变化。根据生源的不同,甚至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精准设计课程教学,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精准培养。
   三、基于精准教学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构建学生模型,对学生进行分类
   高职扩招后带来了生源多元化,中职学生、普通高中生、社会群体,他们在学习基础、生活经历、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面对如此众多差异的学生,在培养上需要强调统一和灵活,实现共性与个性共存,所以首先需要根据学生上课前的基础进行粗分类,然后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偏好,满足其个性化的偏好,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前提下,实现粗中有细,满足所有学生专业能力学习需求,如下图所示,以移动互联网业务课程为例。
   移动互联网业务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课程,一般安排学生在大二进行上课,学生已初步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所以上课前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源信息、课前学习基础、学习需求,构建学生初始模型,对学生进行粗分类,并归纳出该分类学生特点。生源信息强调了入校前学生的基础,生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移动互联网认知水平、未来就业地域需求;课前学习基础,强调上该门课程前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包括前导课程是否学习、学习效果如何,个人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情况和思考如何,个人素质基础,尤其是沟通、表达、创新能力、文字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学习需求,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仅仅是为了拿学分,还是为了学会思考,想从事互联网相关工作等。移动互联网业务课程根据学生初始模型将学生分为创新类、微创类、高仿类、基础类四类,四类学生的区别主要在个性化教学方面,在完成课程的基本要求之外,通过个性化教学实现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动态学习水平、学习行为,构建动态学生模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推送、知识拓展、作业点评等,实现个性化的培养。学习偏好主要是指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动态学习水平是指学习后动态变化的专业学习基础水平;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具体行为,通过行为来完善学习者的个性偏好。
   (二)精确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为了实现全方位精准教学,不仅仅对课程知识、技能制订目标,还应该将课程学习过程与学生的价值情感目标归入课程教学目标内。所以需要将课程基本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包含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学生通过学习所到达的结果,制订结果性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制订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学生对过程或结果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制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课程基本教学目标之外,需要设计不同的类别分类学习目标,方便学生进行分类成长。为了实现精确目标的设计,需要将目标描述进行分解与量化,尽可能避免使用模糊的程度词,而需要将目标转化成一个个详细的量化标准。    以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2学时“竞品分析”课程教学目标为例。原教学目标仅仅包含知识与技能和教学过程,其描述也很简单,如掌握竞品分析的步骤等。修改后的精准教学目标设计包含两部分。
   1.教学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每一组学生找到目标产品的2个直接竞品与间接竞品。
   (2)每一组学生至少从3个渠道收集竞品数据。
   (3)每一组学生通过竞品进行SWOT分析,并用剪短的话语描述目标产品的定位(100字以内)。
   (4)能按照教师给定模板,撰写较为完整的竞品分析报告。
   ●過程与方法
   (1)采用分组的形式,每个小组2~3人,模拟实际工作过程,按项目要求为目标产品选择竞品,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最后撰写出建设性意见的竞品分析报告。
   (2)通过项目式的训练让学生切实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数据分析的方式与流程,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项目化训练,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竞品分析,学生加深了对所选产品的了解,并对该产品所属的这类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竞争环境、商业模式等方面也加深了解,有利于学生对该移动互联网业务未来走势的判断。
   2.分类学习目标
   (1)创新类
   选择一款全新的未上市自己设想的产品进行竞品分析。通过竞品分析了解其进入市场的可行性。
   (2)微创新类
   自己选择一款已上市的App,分析其竞品现状,分析其未来迭代方向。
   (3)高仿类
   在教师指定的多个产品中,进行竞品分析,完成SWOT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迭代方向。
   (4)基础类
   在教师指定的多个产品中,进行竞品分析,完成SWOT环境分析。
   (三)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1.细化分层的教学项目设计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学习是用一个大项目将教学内容进行串联,并拆分成难度不等的小项目,并对项目的知识点划分网格结构,层层递进。老师根据学生分类推荐学习起点,学生综合老师推荐并结合自身意愿,选择不同难度起点进行学习。先将移动互联网业务总课程项目进行纵向划分,按照设计步骤从市场调研、竞品分析、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到技术分析、原型设计,每一个步骤都包含多个小项目,将其细化成14~15个小项目;同时,每个小项目横向可分为四类:模仿重现基本版项目、模仿重现高级版项目、微创新版(即增加新功能)项目、创新版项目。由此形成横纵划分后的细化分类项目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从项目库里选择不同层级的项目进行学习,同时每个层级有不同小项目,让学生进行过关式学习。
   2.个性化的混合式教学过程
   利用现有的省级教学资源库,实施混合式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项目内容,合理安排线上与线下的课时与内容,应用个性化资源,避免传统的统一教学。需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差异,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记录跟踪,根据学生基本情况,严格有效控制题目的难度,进行个性化练习。线下采用面对面的实践教学,教师集中进行实战指导和综合评价。通过线下的实践,将线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巩固,从而找到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学习动力。
   (四)精确的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基础在课前制定分层次的、多元的评价标准,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为主体的多维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不仅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应考核学生的实践过程、学习态度与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尊重学生在知识基础、思维水平、行为表现、兴趣、合作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利用平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及时动态的评价,最终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语言要适度、适量、适时,语言精准化,考虑可接受性和激励性,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评价需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
   四、结论
   面对高职扩招带来的生源多元化问题,精准教学是一种有效解决授课群体基础背景参差不齐的教学方法,强调统一性与灵活性,注重共性与个性并存。本文以移动互联网业务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搭建学生模型,设计精准的教学目标、设计个性化教学项目、安排合理教学时间与内容、进行精确的教学评价,达到在扩招的同时做到教学资源不稀释、培养质量不下滑的目标。
   参考文献:
   尹奎.高职扩招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30).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索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载体,融入传统文化智慧思想,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志品质、体魄强健,有正确价值观、胸怀天下、心存仁义的大德大爱大情怀的全人为本课程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深刻体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真实内涵,取得较好效果。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9-0072-02   一、产学合作研究概述   1903年,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开办了船舶与建筑专业产学合作教育,是为产学合作先例。随着产学合作形式的发展完善,学者从大学与企业合作、产学一体化以及产学合作模式等多角度出
期刊
[摘 要]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同于过去。工程造价专业的思政教育课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需要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革新,辅助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传统的思政课程理念与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课程特色,引入新的思政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道德品质素养过硬的合格人才。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ICT行业创新基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对“1+X”证书制度下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进行探究。通过分析现有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X”深度融合的多项改革措施,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社团建设尤为重要。以茶艺创业社团发展模式为例,从创新创业融入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推动策略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有效地改进社团建设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 键 词] 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
期刊
[摘 要] 2020年各地高校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课程改革浪潮中面临学生自主性缺位、有效性欠缺、自律性缺乏、互动性缺失等问题,开展了基于“作品化理念”的网络课程实践探究,将学生的学习内化于作品的创作实践中,以任务驱动学习发生。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为例,从课程目标、学情分析、内容与策略、课程教学实施、考核与评价、课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论述基于作品化理念的网络课程改革。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缺乏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情感冷漠乃至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意识地把感恩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每一个承担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关 键 词] 感恩品质;感恩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从学习者需求视角出发,结合计量学和评价学知识,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MOOC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MOOC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来测评所在学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质量,以提高课程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关 键 词] 慕课;学习者;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医学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积极回应时代呼唤的创新、发展和升华。首先应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和思想内涵;从国家政策形成的创业大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使命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仍存在整体发展缺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缺乏协同联动、项目成效缺乏长足发展等问题。应注入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危害,会对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更加持续、有效地对学生展开教育与培养,重视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降低负面影响和损失是非常必要的。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的现状和重要性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略来对学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降低突发事件给学生和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