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那么我们的美术课应教给学生一些什么?是培养一些美术专业生参加比赛?还是让所有的学生具有感受体验生活美的能力?毋庸置疑,答案是后者。《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观察、感悟和提取素材,使他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与作用,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
下面我着重对生活中常见工艺品做具体分析。供各位美术教师参考。
一、布艺的温馨
布艺在现代家居中独具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可以变废为美,并且环保。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欣赏和制作烘托出“温馨”气氛,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升其生活情趣。恰到好处地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材料,从而掌握基本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生活,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升了生活的情趣和品位。更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制作当中身心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释放。
二、木棍的自然
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架、CD架、毛巾架、画架、建筑架、水果筐、灯架等,都给我们质朴的立体造型美感。学生立足于从生活经验出发,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常见木棍、筷子等材料进行搭架子,做各种形态的造型,由不同材质随意搭成的架子。如有用粗棍和麻绳搭成的画架、有用树棍搭成的晒衣服的架子和水果筐等。这些直观的图片给学生在创意、制作方法上以启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搭架子”的制作方法,要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石头的简朴
石头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有的细腻,有的粗糙,各具特色。在自然形成的各种形状的和肌理的石头上作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和造型能力。还可以用多个石头根据形状特征拼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纹理、色彩来设计创作,做到用色、添画恰到好处,起到“点睛”的作用,使其达到“说话”的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想象,鼓励学生用多种造型和装饰的手法来塑造所表现的物象,如毛线、布料、色纸进行粘贴,用颜料进行描绘等,使其物体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创造特色。
四、贺卡的情趣
贺卡是学生們最熟悉的东西了,老师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贺卡遇到自己熟悉的学习内容,动起手来更容易,等于给了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样的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节约了金钱,而且自己设计、剪刻、绘制、书写的贺卡,倾注了很多心血,情深意重,再加上它是“世界唯一”,送给朋友、同学、亲人更显得珍贵。它可以配合学校德育中的感恩活动,让各位学生向自己母校的老师汇报近况,传递问候,而成为一张富有特色的名片,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所以老师在这点上要善于引导。
因此,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潜心于美育研究,他提倡生活化的美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曾引用穆罕默德的一句话来阐述美育的重要性:“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师要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来求得共鸣。
下面我着重对生活中常见工艺品做具体分析。供各位美术教师参考。
一、布艺的温馨
布艺在现代家居中独具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可以变废为美,并且环保。裁剪衣服时剩余的边角余料。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因材施艺,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布艺作品,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其个性,发展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欣赏和制作烘托出“温馨”气氛,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升其生活情趣。恰到好处地让学生了解制作的材料,从而掌握基本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生活,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升了生活的情趣和品位。更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制作当中身心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释放。
二、木棍的自然
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架、CD架、毛巾架、画架、建筑架、水果筐、灯架等,都给我们质朴的立体造型美感。学生立足于从生活经验出发,巧妙地运用生活中常见木棍、筷子等材料进行搭架子,做各种形态的造型,由不同材质随意搭成的架子。如有用粗棍和麻绳搭成的画架、有用树棍搭成的晒衣服的架子和水果筐等。这些直观的图片给学生在创意、制作方法上以启示。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关于“搭架子”的制作方法,要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石头的简朴
石头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有的细腻,有的粗糙,各具特色。在自然形成的各种形状的和肌理的石头上作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和造型能力。还可以用多个石头根据形状特征拼摆。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纹理、色彩来设计创作,做到用色、添画恰到好处,起到“点睛”的作用,使其达到“说话”的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想象,鼓励学生用多种造型和装饰的手法来塑造所表现的物象,如毛线、布料、色纸进行粘贴,用颜料进行描绘等,使其物体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创造特色。
四、贺卡的情趣
贺卡是学生們最熟悉的东西了,老师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制作贺卡遇到自己熟悉的学习内容,动起手来更容易,等于给了他们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这样的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节约了金钱,而且自己设计、剪刻、绘制、书写的贺卡,倾注了很多心血,情深意重,再加上它是“世界唯一”,送给朋友、同学、亲人更显得珍贵。它可以配合学校德育中的感恩活动,让各位学生向自己母校的老师汇报近况,传递问候,而成为一张富有特色的名片,对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所以老师在这点上要善于引导。
因此,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直潜心于美育研究,他提倡生活化的美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曾引用穆罕默德的一句话来阐述美育的重要性:“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美术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师要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来求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