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看懂失温,你就知道甘肃马拉松发生了什么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一场马拉松越野赛上,因为突变的极端天气,21名参赛人员不幸遇难。据官方说,遇难原因很可能是失温。
  很难过。失温号称最容易被忽略的户外杀手。那么,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要明白,咱们是怎么保持体温的。
  人体有很多细胞,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这个过程会给我们提供热量。维持生命的热量,会优先汇聚在内部这些地方:大脑、心脏、肺部、肝脏等重要脏器,因为这些脏器是保命用的,所以要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这片区域叫核心区。核心区以外,比如四肢、皮肤,温度就没那么稳定,波动会比较大。
  但光产热不行啊,不然温度会一直升高,身体受不了,于是需要散热,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多余的热量排出去。
  正常情况,我们一边产热、一边散热,神经系统的调节,会让产生的热量和散发的热量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咱们的体温就能保持在37℃左右。
  体温是我们很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体温保持不住,就很危险了。咱们平时说的体温,就是指核心区内脏的温度。这部分的温度要是降低了,比起冻手冻脚,要致命得多。
  那出现啥情况,散热会增加、体温会变低呢?如果把自己的身子,想成一杯热水,这事就好理解了。平时你咋凉凉一杯热水?
  热水一直会向外散热,如果周围温度低,那散得更厉害;往热水里加冰块,热量会传给冰,水温嗖嗖降;要么玩命儿吹,让风带走热气儿。
  没想到吧,原来你早就领悟了人体散热的三种重要方式:辐射散热(热量自发散到周围环境)、对流散热(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传导散热(热量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再来看看甘肃越野赛上发生了啥。
  报道里说,比赛途中,突然下雨刮风,温度骤降。低温天、湿冷的衣服、刮大风,三种途径散发的热量都大大增加!
  如果没有保暖设备,没有能量补给,核心温度很快就保不住了,这样很容易出事儿。轻的,皮肤苍白,止不住哆嗦;重一点的,动作迟缓,思维麻木;更严重的,进入昏迷,心跳停止。
  那万一遇到这种情况咋办呢?别耽误,加衣服、裹毯子,去干燥、暖和、背风的地方待着。
  如果已经冻得没知觉了,赶紧送医院,但千万别急着搓手脚、灌热水。要不然,核心区用来保暖的血液会回流到体表,让情况更糟糕!应该在脖子、腋窝和大腿根儿,放暖宝宝或热水袋,慢慢回暖。
  挑战自我、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是勇者,值得敬佩。也希望每一位生活的勇者,都能平安。
  (摘自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
  【素材运用】人之所以能够活着,是我们能够保持体温。一旦失温,生命就会受到威胁。所以凡是在野外活动的人们,都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保护体温的准备。2021年5月甘肃马拉松比赛,就是由于对天气变化估计不足而造成了悲剧。我们在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悲痛的同时,更要有足够的反思。
  【速用名言】
  1.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中国台湾作家 席慕蓉
  2.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美国哲学家 弗洛姆
  【適用话题】挑战;敬畏自然;珍惜生命,自我保护
  (特约教师 王廷义)
其他文献
“躺平”很“丧”,然而,“躺平”真的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风气了吗?看一看夜晚的校园,图书馆自习室灯火明亮,多少学子埋头苦读;早晚高峰的地铁,多少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抓紧碎片时间看着在线课程;写字楼的格子间、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多少年轻人独当一面,意气风发在拼在干;抗疫一线,多少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和志愿者成为中坚?“躺平”一词虽然火了,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努力奋斗更是事实。行胜于言,某种程度上,“躺平”多是
期刊
【观点速递·理想与现实】让孩子从小胸怀大志,将来得以成为“人上人”,这自然无可厚非。只是我们都遗忘了,立大志未必可以成为“大人物”,成为“人上人”的心态倒有可能被激发。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自述里,自幼儿园开始学才艺,小学开始学奥数、英语,初中后全周末投身各种学习班……一路奋勇拼搏,在“鸡娃”中脱颖而出,步入社会才发现,他们竭尽全力其实也只是比周围的人好那么一点点而已。那些宏图大志,那些远大理想,最
期刊
袁隆平先生走后的长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  冷雨中,湘雅医院的地下通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噩耗传出后的短短三个小时,这里会集起数千人,站在最前面的,全是年轻人。  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大家追着灵车,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  有主播,边追着灵车边哭;有20多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喊得声嘶力竭。有年轻人拿来了自家的盆栽,悼念袁先生。一
期刊
“不买,钱也没攒下;买了,也就买了!”  这是他近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情的起源,该从他手腕上的那只瑞士金表说起。半年前的一天,他下班归来,神情紧张地从皮夹里掏出一大叠钞票来。  “老张讲的那个会,无意中标来了。”  “标来打算怎么样呢?”我问他。  “你看缺什么就买吧!”  我不是见钱眼开的女人,对于物质的欲望,早就到达升华的地步了。说我们什么都缺,可以;什么都不缺,又何尝不可以!因此我漫不经
期刊
过年,女儿买了一小盒她心爱的蛋糕。因为这是她的“私房点心”,她很是珍惜,每天只切一小片来享用,但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终于吃完了。  黄昏灯下,她看着空空的盒子,不舍地说:“这个盒子,怎么办呢?”  我走过去,跟她一起发愁,盒子依然漂亮,是闪烁生辉的金属薄片做成的。但这种东西不回收,而蛋糕又已经吃完了……  “丢了吧!”我狠下心说。  “丢东西”这件事,在我们家不常发生,因为总忍不住惜物之情。  
期刊
前一阵子,我听到一个很悲惨的说法:人怎么就一步一步活成了我们小时候所讨厌的样子。听完我大吃一惊、浑身冷汗。不光是因为我活成了我所讨厌的人,而且是因为我从未察觉这件事情,我甚至乐在其中。  小时候,我觉得写作一定要深刻,要揭示人性的悲惨阴暗,这种深刻文学作品最多卖两千本就够了,作者才能够愤世嫉俗,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活得多么寂寞。我小时候进书店,看到一整墙畅销书就生气,这些教你怎么赚大钱、怎么变成功、怎
期刊
在小事和要事之间,怎么权衡呢?  数学家的答案非常简单。你先估算一下每项任务的“重要程度”,然后算一算每项任务的“密度”。  一项任务的密度=重要程度/完成时间,然后,你就按照任务的密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去做事。这就能让你总的心理负担最小化。  一个衡量任务重要程度的简单办法就是看这项任务能给你带来多少收入。比如,你有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你需要用1个小时完成,它能给你带来200元的收入;第二项任务你需
期刊
話说当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呼吁,要给警察更多的执法权。他说了这么一段话,说如果暴徒踢开人家的大门,或者在夜里大声骂人之后,警察就应该有权力把他抓到提款机前,当场逼他取钱,罚他100英镑,那他以后就会学着三思而后行了。  这段话是不是听着特解恨?听着也应该管用啊!有人还真就琢磨怎么落地这个想法。结果发现,大部分干这种坏事的人,根本就没有银行卡,就算是有,他账户上也没有100英镑的钱。  后来有社
期刊
“我非常确定这些海鸥接受过恐怖组织的训练。”英国布莱顿南部海岸的一位餐厅老板是这么形容海鸥的。海鸥的性格并没有长得跟羽毛一样温驯,而是跟它们的眼神一样刚烈彪悍,俯冲的时候仿佛刚从《浴血黑帮》剧组下班。  同时,它们对薯条有极致的狂热。欧洲的海鸥抢薯条已经抢出了一句老话:Happy as seagullwith a French fry(像一只搶到薯条的海鸥一样开心)。  英国人被快乐海鸥逼得最上火
期刊
人类的大脑具有喜欢新事物的特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neophilia”(嗜新症)。地球上之所以只有人类进化到如今的繁荣盛况,可以说正是因为人类拥有喜新厌旧的本性。  如果说嗜新症是大脑喜欢新事物的一种表现,那么换句话说,无聊就是大脑最大的敌人。  不过,会感到无聊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见证。大家试着回想一下童年时的自己大概就明白了。小孩子特別容易喜新厌旧,有研究表明,孩子们的大脑有很强的嗜新性质,新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