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付款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1964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买,钱也没攒下;买了,也就买了!”
  这是他近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情的起源,该从他手腕上的那只瑞士金表说起。半年前的一天,他下班归来,神情紧张地从皮夹里掏出一大叠钞票来。
  “老张讲的那个会,无意中标来了。”
  “标来打算怎么样呢?”我问他。
  “你看缺什么就买吧!”
  我不是见钱眼开的女人,对于物质的欲望,早就到达升华的地步了。说我们什么都缺,可以;什么都不缺,又何尝不可以!因此我漫不经心地说:“你瞧着办吧,缺不缺对于我已经没什么分别了。”于是在我的冷淡与他的热心之下,这叠钞票换来了这只金表。而“不买,也没攒下;买了,也就买了”的新经济论便也开始了。
  在持此论之后不久,我也直截了当地到了缝衣机店。缝衣机进了家门,我才说明来由,当然我的结论也是“不买,钱也没攒下;买了,也就买了”。
  这一措施他很赞成,立刻拿出三件该换领的衬衫给我试手,并且说:“记得北平有句俗话吗?‘先钱后买’,瞧,咱们可是‘先买后钱’。”好像得了便宜似的。他在得意之余,又想起一件事:“对了,我今天看布告,可以分期付款买收音机,分半年扣钱,怎么样?来一架听听,可以吗?”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的屋子正嫌太空荡,早就该有架收音机了。
  生活紧张起来了,开收音机,对时间,一分一秒都不差,名表毕竟不凡;学洋裁,踩缝衣机,缝补的活计越来越多。最主要的是他对于办福利的同事非常满意,“你看,又在配车了,近来同仁福利办得实在不错。省产自行车也还骑得过,还是分期付款,八个月扣清,怎么样?我来辆新的,旧车也该让给老大承受了。”
  老大一听,早跳起来了,“赞成!赞成!”
  “可是,”我面有难色,“现在每个月要付两个死会款,和扣收音机款。简直有点儿周转不灵了,如果再……”
  “唉,其实,”他又把那套经济论拿出来了,“不买,钱也没攒下;买了,也就买了,你看!”他伸出戴着名表的那只手,指着桌上的收音机、墙角的缝衣机,证明他“老爷没有错”。
  终于有一天,新车进了家门,车铃叮当脆响,车灯闪闪发光,父子俩非常满意。
  那我又为什么当这份傻瓜呢?于是我也到福利社领下分期付款单,买了一双上等芝麻皮的高跟鞋,两百六,出门脚下有双新鞋,立刻就去了六分寒酸。
  接着他又以分期付款方式来了一条凡立丁西服裤。福利社在同仁的一致赞扬下,越办越起劲,居然还可以分期付款买到棉被、暖水壶、电熨斗……甚至代客定制大小各号冰箱!于是,我们进入了购物的狂热,每样东西都有足够的理由使我们感觉到应当添置。一个人能够花钱买东西是最舒服的一件事;我们都是极平凡的人,在物质生活中,便很难逃出“占有”的欲望,我们“占有”了这样,便又希望“占有”那样。
  对了,他又带回来好消息,每年修整宿舍的款子下来了,每家摊得为数不多,为了体贴同仁居住的方便,凡修理房屋不足之数,可以先代垫款,分半年扣清。我们住的是第八等平字号的日产房子,该修的地方可多了。顶上补了屋漏,地上换了新席,纸门也该花钱了,当淡绿色的纸门装上了,立刻感觉到新纸门配旧粉墙不是样儿,粉刷了墙壁再一看,那糟朽的板柱才透着寒碜!一不做二不休,全部油漆,反正有分期付款挡着哪!
  这样一来,一个家才像了样儿。可是我告诉他,看样子我们的家用支持不到发薪水了,“没关系。”他临上班的时候很有把握地说。果然,下班就带来了“借支半月”。
  半个月很快地过去了,又到了发薪水的好日子。他又兴高采烈地回来了,递给我一封厚厚的薪金袋,然后说:“怎么样?福利社又通知配售电风扇了,最新式流线型的,可以转三百六十度。”说着他表演了一个三百六十度大转身,脸仍然对准我。“在夏天一台电扇是很需要的,何况又是分期付款呢!”
  “但是,”我的手从薪金袋里拿出来之后,气得直发抖,“你有没有看看这袋里有多少钱?”他一愣,然后说:“我一向都是原封不动地交给你呀!”我把薪金袋里的一叠纸拿出来,借款单、各种分期付款收据,全部送到他的面前,“买这个,买那个,把薪水扣光了还不够哪,还有两个死会,我找谁要钱去?”
  这一来他也有点儿傻了。呆了半晌没言语,但是不一会儿他的理由就来了,“我买哪样不是先征求你的同意来着?就说刚才这电扇吧……”
  我截住了他的话,“可是哪样你不是强迫我同意的呀!”
  “东西买下就跟置产业一样,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是我们还得吃饭哪!置产业肚子就饱了么?”
  “我几时又饿过你了呢?”
  “现在就要开始了呀!”我气坏了,要哭一场才痛快!“什么开始了,有我一份!我参加!我参加!”我刚要哭出来,忽然从门外进来另外一个人的声音,我们立刻停止了吵声,原来是半年不见的蕙蕙,我们俩都不由得以“咦”的一声来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
  蕙蕙脱了鞋进屋来了,她举目环视,从房顶、屋角、地席,一直到把眼光落到他的手腕上,然后很有自信地聳耸肩头说:“我敢说你们近来混得还不错!看, 这房屋、这墙壁、这收音机、缝衣机、自行车,喏,还有这金表!”然后她以一种要我们答复的口气“嗯——”地询问着。
  我这时看着他,看他怎么答复,但是他只管斜低着头装作没事人似的,在抓他后脖子上的那块牛皮癣!为了不使我的老朋友失望,我立刻以一种快乐的面容,却是哭泣的心情对她说:“可不是,他正跟我商量要买一台电风扇呢!蕙蕙你说,三百六十度大转身的好呢,还是一百八十度大摇头的好?”
  (田龙华摘自《爸爸的花椒糖》青岛出版社)
  【素材运用】所谓节,是节制而有度;所谓俭,是收敛不浪费。“物尽其用”是最感性的节俭,也是最理性的幸福。“分期付款”看似满足了短期的欲望,但长远的“负债”才刚刚开始;“分期付款”看似让你舒服,供你占有,但光鲜的背后会让你被物质奴役;“分期付款”看似不是什么坏事,但超过节制定会让你苦不堪言。所以不要被欲望绑架,不做“精致穷”的年轻人。理性消费,赓续节俭风尚,是我们不能丢的传家宝。
  【速用名言】
  1.无论在理论的或实践的范围内,没有理智,便不会有坚定性和规定性。——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
  2.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习近平
  【适用话题】理性;适度消费;勤俭节约;克制欲望
  (特约教师 郭强)
其他文献
【锐词阅读】  2021年6月,“剧怒症”一词冲上了热搜并引发共鸣。网友纷纷反映现在很多电视剧太“降智”,漏洞太多,剧中人物、剧情严重不符合现实,导致看不下去而出现愤怒情绪。很多网友还晒出了低幼失真而让人愤怒的桥段,如主角生活困窘却租住着大城市里的豪宅、身着奢侈大牌服装还要四处去筹借区区几百元钱,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竟能和顶头上司跨年龄恋爱上演“霸道總裁爱上我”的戏码……这些角色在剧中的设定没有丝毫
期刊
近日,山东青岛,贵州籍建筑工人陈江山在工作之余演奏古筝,吸引了不少工友前来围观。据陈江山介绍,他从小就有弹琴的梦想,但直到18岁他才接触到古筝。之后靠看视频和书籍自学,他练习了四五年,学会了很多名曲。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成為被瞩目的焦点。一方面,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一些普通人也有了成为“网红”的机会;另一方面,与祖辈、父辈相比,一些“90后”“00后”年
期刊
适用话题 人与自然;科学保护动物;和谐共处  时事引读  2021年6月,中国云南野象远离家乡,一路向北,穿行于田野、山水和城市之间,“魔幻”的场景吸引了社会群体广泛关注,迎来“全民观象”的局面,不仅如此,云南野象还“火”到了国外,吸引了外媒的关注,云南野象群堪称“年度爆红野象”。象群有15名队员,一路“蹭吃蹭喝”,沿着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玉溪,然后进入昆明境内。这群大象原来生活在我国西双版纳国
期刊
“深山信使”王顺友因病去世:一人一马一辈子  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骡馬的缰绳交给了王顺友,对他说:“父亲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那年,王顺友不到20岁,自此开始了“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的生涯。刚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参加工作,年轻的王顺友就感受到了走这条邮路的艰辛。他每月走两班,一个班要走14天,一年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翻越的察尔瓦山海拔5
期刊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
期刊
“躺平”或许与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青年形象背道而驰。人们常说,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但是现在有更多年轻人深刻怀疑这一点——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  的确,如今人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他人设置的各种标准,对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生算是“赢家”有了更加多元包容的观点和宽泛的定义,也能够理性看待甚至排斥各种消费主义、成功学、励志鸡汤所灌输的价值观念,更加勇于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期刊
【观点速递·不看电视不上网不用微信】韦东奕年少成名,几乎拿遍了国内外的数学大奖,但对名利十分淡泊。他的堂弟韦晶洲介绍说:“他家里基本跟毛坯房差不多,因為讲究环保,所以生活很随意,也不讲究吃穿,采访视频里看到的矿泉水加馒头其实是他的常态。在北京,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甚至不超过300块钱,其实他并不缺钱;平时他也几乎不看电视,也没有微信,除了查资料几乎不上网,但是爱听收音机,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数学题,你要
期刊
“躺平”很“丧”,然而,“躺平”真的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风气了吗?看一看夜晚的校园,图书馆自习室灯火明亮,多少学子埋头苦读;早晚高峰的地铁,多少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抓紧碎片时间看着在线课程;写字楼的格子间、创业大街的咖啡馆,多少年轻人独当一面,意气风发在拼在干;抗疫一线,多少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和志愿者成为中坚?“躺平”一词虽然火了,但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努力奋斗更是事实。行胜于言,某种程度上,“躺平”多是
期刊
【观点速递·理想与现实】让孩子从小胸怀大志,将来得以成为“人上人”,这自然无可厚非。只是我们都遗忘了,立大志未必可以成为“大人物”,成为“人上人”的心态倒有可能被激发。北京第一代“鸡娃”的自述里,自幼儿园开始学才艺,小学开始学奥数、英语,初中后全周末投身各种学习班……一路奋勇拼搏,在“鸡娃”中脱颖而出,步入社会才发现,他们竭尽全力其实也只是比周围的人好那么一点点而已。那些宏图大志,那些远大理想,最
期刊
袁隆平先生走后的长沙,下了一天一夜的雨。  冷雨中,湘雅医院的地下通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市民。噩耗传出后的短短三个小时,这里会集起数千人,站在最前面的,全是年轻人。  载着袁隆平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大家追着灵车,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十字路口,所有的车辆集体鸣笛。  有主播,边追着灵车边哭;有20多岁的女孩,追着灵车,喊得声嘶力竭。有年轻人拿来了自家的盆栽,悼念袁先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