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长华:玉米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只有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玉米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关系,如何提高玉米产量一直是国家和广大农民十分重视的问题,而病虫害会对玉米的生长和收成造成不利影响,必须做好防治工作,为了提高玉米产量,文章从玉米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63-01
  农业作为红果子镇的第一经济产业,在全镇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积极做好农业工作既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措施,也是加快乡镇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玉米在红果子镇的种植面积较大,镇政府对玉米增收工作十分重视,而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栽培技术及病虫害,所以必须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推动全镇农业发展。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土地整改
  玉米的健康生长需要合适的土壤环境,所以在播种之前要进行土地整改工作。首先应该对土地进行深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吸水能力,保证土壤中的氧气浓度及含水量,控制好深耕深度,一般以30cm最为合适。为了排灌方便,还需要选择合适路线修筑水沟。土地整改期间要施加基肥,保证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满足玉米前期生长需求,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加量为1000公斤左右,再施加少量磷肥和钾肥,每亩施加量为30公斤左右。
  1.2 品种选择
  玉米的选种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要结合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环境,选择适应性较强、抗病虫能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参考往年的种植经验,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特性进行详细了解,从中挑选适宜本地栽培环境的品种,同时要避免品种的单一性。
  1.3 种子处理
  确定好品种之后,将其中的损伤或者扁瘪颗粒筛除掉,然后对剩余的种子进行处理。为了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出苗率,需要在阳光充足环境下将种子晾晒2天或者3天,经过处理后的种子苗床苗牙较为整齐。为了缩短种子的萌芽时间,保证发芽期间水分的充足,播种之前需要用清水或者化学药剂将种子进行浸润,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化学药剂浓度,防止浓度过高不利于正常萌芽。
  1.4 种植模式和密度
  为了提高播种效率,通常选择现代机械工具进行播种,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仍继续采用人工种植模式,在使用播种机械的时候,要调整好播种深度,将其控制在2cm左右。为了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确定科学的种植密度,根据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玉米品种,确定最为合适的种植密度。平展型玉米每亩种植密度为3500株左右,株距和行距分别控制在70cm和30cm左右;紧凑型玉米每亩种植密度为5000株左右,株距和行距分别控制在70cm和20cm左右。
  1.5 田间管理
  在玉米出苗长到3—5片叶子时,要对出苗情况进行查看,做好定苗、间苗以及补苗工作,每穴保留1-2柱生长状况最为良好的幼苗,将生长状况相对较差的幼苗剔除掉,控制好幼苗之间的间隔距离,当发现有缺苗现象时,要及时移栽补苗。在玉米生长到5—6片叶子之后,需要进行田间除草工作,防治杂草与玉米争抢养分,同时还可以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为玉米深扎根提供有力保障。做好灌溉、施肥工作,根据土地的干旱程度及所处生长阶段合理确定灌溉次数及施肥量,通常情况下需要在大喇叭期、穗期以及粒期进行灌溉、施肥,灌溉和施肥可以同步进行,施肥以尿素和速效氮肥为主。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玉米的抗倒伏及人工授粉工作,保证玉米产量。
  2 玉米病虫害防治
  2.1 药剂拌种
  在播种之前进行药剂拌种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虫能力,从市场上购买来的种子通常都带有包衣,可以有效杀死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如果种子没有包衣,为了免受地下害虫啃食,可以使用呋喃丹、吡虫啉等药剂进行拌种,保证种子免受地下害虫侵袭,提高抗病虫能力。
  2.2 除去杂草
  田间杂草会与玉米抢夺养分,还会提高病虫害发生概率,所以必须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及时对杂草进行清除。在播种玉米之前,选用40%伊秀悬浮剂进行均匀喷洒,药液的比例为每亩30kg清水、200ml药剂。在玉米出苗之后,采用人工喷洒方式利用专用除草药剂清除田间杂草,通过除去杂草,能够有效降低蚜虫对玉米健康生长的危害。
  2.3 农业防治
  在对玉米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为减少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农业防治法,利用自然规律起到防治作用。采用轮作种植方法轮流种植不同农作物,阻断玉米害虫的食物链,避免往年遗留的病虫害现象复发,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使农作物产品更加丰富;在玉米中间种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形成作物隔离带,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利用生物链关系,在田间引进适量的害虫天敌,减少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在虫害期间利用相关技术将害虫招引到一起进行集中消灭。
  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也是最为便捷、见效最快的防治方法。针对玉米褐斑病可以使用12.5%浓度的烯唑醇或者2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药剂比例分别为2500倍和1500倍,在喷洒时要保证均匀性。蚜虫、灰飞虱、玉米螟等是常见玉米虫害,蚜虫和灰飞虱防治常用药剂为10%吡虫啉或5%扑虱灵,药剂比例为4000倍和1500倍最为合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时主要使用40%氧化乐果加4.5%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根据玉米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3 总结
  对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研究,能够为玉米正常、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对栽培技术进行改善,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月平.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3):66-67.
  [2]沈安雄.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6):87-87.
  [3]李友.分析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 2014(1):119-11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90-01  1 概述  新疆阿克苏地区地处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属于暖温干旱气候地区,降雨量非常的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光热资源丰富,每年的日照时间大概在3000个小时左右,没有霜降的时间为200天左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行,新疆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口增加开始上升,这也就造成了城市
摘要:水稻乳熟期发生剑叶枯黄、叶尖枯死的早衰现象较为普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在徐市镇水稻田的调查表明,17%~22%的水稻面积发生早衰,减产15%~28%,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水稻成熟期进行预防,延长水稻功能叶的寿命,能起到十分可观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水稻 早衰 原因 防治  1.水稻早衰原因  1.1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
马铃薯俗称土豆、洋芋,属茄目、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在世界多数国家均有种植,尤其是在欧、美等国家,被人们称为第二面包作物。由于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非常高,块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适应各种生态地区种植,所以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特别是北方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就我省来说,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都在300万亩以上。马铃薯除了一般食用外,还可用作
[摘 要] 四季豆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蔬菜之一,由于其种植的技术并不高,四季豆并含有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备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四季豆也是我国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充分的结合浙江省龙泉市某农场四季豆的质量和产量,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收入,结合浙江省龙泉市的自然环境优势对四季豆的特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四季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进行了探讨,期望能够提高浙江省龙泉市四季豆的质量和产量。  [关键词]
一、水稻稻瘟病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1.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2.节瘟:多发生在抽穗期,在节上发生褐色小点,逐渐环形扩大,节部变黑,向内凹陷,易折断,发生严重时造成白穗。  3.穗颈瘟:穗颈上部为淡褐色病斑,边缘有水渍状褐绿现象,向下、上扩展,长达2—3厘米
摘要:要充分做好韭菜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应从种植初期选种或移栽韭菜开始,到其成熟收割为止的每个阶段都进行预防或治疗,甚至在收割期、收割后的田间处理,都要做好合理的控制并实施监控。大多常见的病虫害都有相对的发病规律,把握其发病规律,在发病初期甚至未发病前做好充分的预防或治理措施,对韭菜的生长危害才会降到最小。  关键词:叶枯病 白绢病 疫病 灰霉病 防治  对韭菜的生长环境,空气质量,土壤湿度,光照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  1.发病症状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每个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世界水稻产中,我国单产和总产都处于先进行列。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栽培技术  1.培育壮秧  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2.育苗  2.1苗床地的选择:选无污染
摘要: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现在饲料加工的重要来源。保证玉米的高产,不仅对于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饲料加工以及植物油的提炼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玉米种植广泛分布,而在北方,玉米种植的主要以灌溉方式或是漫灌为主,这种方式一方面是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在漫灌的时候,如果发生大风,很容易引发玉米的倒伏,从而影响其产量。所以积极的探讨滴灌对于玉米高产的影响价值巨大。本文就玉米
水稻双季机插栽培技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能够保证水稻生育进程与我县的温光资源同步,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插秧机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可以进行量化调节,实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满足了高产群体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提高了栽插质量,并结合“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线,实现高产稳产;同时具有作业效率高,省工节本增效,以机械插秧代替人工,大大减轻了栽插劳动强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