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日本地理形象及其意蕴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时因倭寇问题激发了学人对于日本的研究,其中关于日本地理形象的论述以“琵琶”及“蜻蜓”为主.清初在沿用“蜻蜓”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将“琵琶”与“蜻蜓”形象相互结合.清朝中期则延续了“蜻蜓”形象,并延伸至晚清.晚清时期对于日本地理的认识更为深入,关于日本地理形象的论述更为多样,“蜻蜓”“鳄”“鲸”“龙”“爪牙羽翼”“肺叶”不一而足.明清时期对于日本地理形象认知的变化,折射出关于日本地理认识的深化,以及对日本态度的变化.
其他文献
英国北爱尔兰地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既具备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框架,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以“定制化”为特色、以“可持续性”为保障、以“双津贴互补”的配合使用为重要内容、以为残疾人提供自立自强的机会为建设目标.该体系启示我国在建设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时,应注重提升残疾人的工作能力,以其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为残疾人提供可持续性的多种津贴与补助,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马克斯·韦伯的"除魅"概念因其对西方理性化所导致的意义危机的深刻把握而成为文化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之一.在做出这一判断的同时,韦伯同时也指出了、批评了"除魅"之后种种"返魅"的现象.结合此前的席勒和此后的本雅明的有关论述来看,所谓"返魅"其实是文化艺术对"除魅"后世界的"赋魅",它既可以选择回归传统的形式("返魅"),也可以采取重新创造的方法("造魅")."除魅-赋魅"的双重过程和悖论逻辑不但反映了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关联,而且也蕴含着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现代人也仍然需要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现代文化的基本功能之
作为方法论的现象学,指示为"回到事情本身",以达成"明证性".马克思哲学力求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这构成马克思意义上的"回到事情本身".它既是马克思为摆脱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所采取的一种免疫性步骤,也是他为揭露意识形态的"本末倒置"掩盖着的真实根源所作的必要探索.马克思在哲学上确立实践范畴的原初地位,从而建立了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即人的存在的展现(现象)及其完成的反思形式.它为拆穿意识形态的"全部戏法",以便使人的存在之本真性得以历史地开显,昭示了真实的路径.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哲学的现象
否定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接合点.这个接合点的形成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方面是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接受了18世纪启蒙哲学的思想;另一个方面是黑格尔把18世纪的启蒙思想封闭在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之中,造成了他的哲学的内容与体系的深刻矛盾.马克思正是在破解黑格尔哲学的内容与体系的深刻矛盾中走出了思辨哲学的牢笼,创造了实践哲学的传统.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立足于英国和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平台上,审视德国哲学和德国的政治经济学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与德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的关系,发现了革命和危机这两个
毛泽东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否定,是辩证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事件",它深刻地关涉到对于马克思辩证法之唯物主义性质的理解,亦关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式方向问题.毛泽东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否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时期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毛泽东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否定,既是对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之唯物主义"颠倒"的阐发,亦契合于马克思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之基本原理,因而这一否定的理据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要进一步深化政治哲学研究,必须面向当代人类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以真正彰显政治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特殊精神品格.从理论本源上考察,追问人们"共同生活"成为可能的政治秩序,是政治哲学最为重大主题之一.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这一主题具体体现为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实践课题,那就是如何在现代性所造成的分歧中寻求普遍性的政治秩序,以实现不同人们的"共同存在",既保证每个人的自由生存和发展,又实现社会生活的统一、稳定与"长治久安"?正是基于对此的自觉认识,在"分歧"中寻求"共同生活"之道,构成当代政治哲学的深层关怀,也构成
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外宣传技术手段较为陈旧,立体化、多层面的表达方式不多,宣传效果不佳;而政治漫画作为一种图像式的表达,能够发挥跨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功能,展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达和宣传效果.研究发现,百年中国政治漫画实现了由传统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到现代化多元隐喻主题、多元创作主体的跨越式和创造性发展.
荀子开创的群学至秦汉时期转变为朝廷认可的执政理念,演化成教化官民、导引社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秦汉群学对朝廷制度、君臣父子、街坊邻里、社交礼仪和婚丧嫁娶等社会制度开展了深入研究和论述,表明秦汉群学已经明确以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在《吕氏春秋》《春秋繁露》《史记》和《汉书》等典籍中可以发现,秦汉群学关于社会制度的论述坚持了客观性原则和史论结合的叙事方式.虽然秦汉群学的话语体系与西方社会学有很大区别,但在以社会制度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对象、坚持客观性原则和以社会事实或历史事实为根据著述立论等方面,具有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经历了一个从“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这个转变过程表现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立场的改变.从否定劳动价值论到肯定价值论,再到发展劳动价值论;从信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抽象哲学原则到创立新唯物主义并将其作为研究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则,体现的是马克思确立从事实出发
期刊
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做哲学"的首要前提是厘清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独特的活动方式及其特有的社会功能.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重大的基本问题"的"哲学",既不是以"思维和存在"为研究对象,也不是以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为理论任务,而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批判地反思构成思想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对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基本逻辑、基本方式、基本观念和哲学理念的"前提批判",敞开了"做哲学"的广阔的和开放的理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