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窑洞壁画”到“乌合麒麟”——中国政治漫画中意识形态构建与表达的百年流变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外宣传技术手段较为陈旧,立体化、多层面的表达方式不多,宣传效果不佳;而政治漫画作为一种图像式的表达,能够发挥跨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功能,展现出更具穿透力的表达和宣传效果.研究发现,百年中国政治漫画实现了由传统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到现代化多元隐喻主题、多元创作主体的跨越式和创造性发展.
其他文献
中医学科是植根于中国文化、最具中国特点的学科.中医专科词汇是人类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数量丰富,既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别于普通词汇,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医心方》中的中医专科词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全民性与专业性兼具、系统性与综合性明显、明确性与模糊性共存等方面.同时,从语言学、词典学、文化学等角度来看,《医心方》中的中医专科词汇在构建汉语词汇史、词汇语义研究、辞书编纂修订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史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经历了"多元多样多变——二元聚集——共识生成"的文化轨迹.文化共识的生成标志着伦理道德发展进入"不惑"之境,宣示中华民族经历改革开放和欧风美雨的激荡之后在精神世界中又一次组织起来,一个集体行动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共识之后,伦理道德发展期待一次文化战略的自觉.文化战略是由文化共识走向集体行动的文化谋划,是基于文化传统、文化规律和文明形态的伦理道德发展战略.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发展史,就是一部以伦理道德为重要支点的文化战略推进史,"理想类型"——"文化矛盾"——"文明冲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冲击,影响微观主体实际收入,引发信用违约问题.信用救助是信用治理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监管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导致的信用违约危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资本,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复苏,应建立以信用保护、信用支持、信用促进和信用修复机制为内容的信用救助机制体系;同时,要将信用救助纳入法制化、制度化、信息化、意识化等常态管理,构建信用救助辅助机制.
后疫情时期以碳中和为核心的绿色复苏方案成为全球最大共识.绿色技术创新兼具“创新”和“绿色”两种特征,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形势下引领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思路.论文探讨如何以绿色复苏为契机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实现更可持续和更有韧性的经济增长.
英国北爱尔兰地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既具备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框架,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以“定制化”为特色、以“可持续性”为保障、以“双津贴互补”的配合使用为重要内容、以为残疾人提供自立自强的机会为建设目标.该体系启示我国在建设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时,应注重提升残疾人的工作能力,以其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兼顾企业利益的同时,为残疾人提供可持续性的多种津贴与补助,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
马克斯·韦伯的"除魅"概念因其对西方理性化所导致的意义危机的深刻把握而成为文化分析的有效理论工具之一.在做出这一判断的同时,韦伯同时也指出了、批评了"除魅"之后种种"返魅"的现象.结合此前的席勒和此后的本雅明的有关论述来看,所谓"返魅"其实是文化艺术对"除魅"后世界的"赋魅",它既可以选择回归传统的形式("返魅"),也可以采取重新创造的方法("造魅")."除魅-赋魅"的双重过程和悖论逻辑不但反映了现代与传统的内在关联,而且也蕴含着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现代人也仍然需要生活在意义世界之中,现代文化的基本功能之
作为方法论的现象学,指示为"回到事情本身",以达成"明证性".马克思哲学力求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这构成马克思意义上的"回到事情本身".它既是马克思为摆脱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所采取的一种免疫性步骤,也是他为揭露意识形态的"本末倒置"掩盖着的真实根源所作的必要探索.马克思在哲学上确立实践范畴的原初地位,从而建立了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即人的存在的展现(现象)及其完成的反思形式.它为拆穿意识形态的"全部戏法",以便使人的存在之本真性得以历史地开显,昭示了真实的路径.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哲学的现象
否定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接合点.这个接合点的形成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方面是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接受了18世纪启蒙哲学的思想;另一个方面是黑格尔把18世纪的启蒙思想封闭在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理论框架之中,造成了他的哲学的内容与体系的深刻矛盾.马克思正是在破解黑格尔哲学的内容与体系的深刻矛盾中走出了思辨哲学的牢笼,创造了实践哲学的传统.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立足于英国和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平台上,审视德国哲学和德国的政治经济学的缺陷以及这些缺陷与德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现实的关系,发现了革命和危机这两个
毛泽东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否定,是辩证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事件",它深刻地关涉到对于马克思辩证法之唯物主义性质的理解,亦关涉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式方向问题.毛泽东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否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长时期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毛泽东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否定,既是对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之唯物主义"颠倒"的阐发,亦契合于马克思的"人是对象性活动"之基本原理,因而这一否定的理据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要进一步深化政治哲学研究,必须面向当代人类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以真正彰显政治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特殊精神品格.从理论本源上考察,追问人们"共同生活"成为可能的政治秩序,是政治哲学最为重大主题之一.在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这一主题具体体现为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实践课题,那就是如何在现代性所造成的分歧中寻求普遍性的政治秩序,以实现不同人们的"共同存在",既保证每个人的自由生存和发展,又实现社会生活的统一、稳定与"长治久安"?正是基于对此的自觉认识,在"分歧"中寻求"共同生活"之道,构成当代政治哲学的深层关怀,也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