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建立医患共同体需要人文精神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jie2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行政楼三楼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虹。这位知性优雅的女学者、管理者自谓在新疆兵团长大,父母是新疆的建设者,“父亲是大学教授,在国内也是比较知名的科学家,他把一生美好的时光贡献给研究工作,我也受到他的影响。”
  姜虹说,辽阔的地域和多民族的文化氛围,滋养了她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的性格,对生活充满热情。1996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只身来到广州,在这里成家立业,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2年后,2008年调到南方医科大学,也开始了独特的跨学科研究。
  2012年,姜虹主持的广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成立,她说,专业学科的极大跨界让自己的视野和研究领域变得更宽广,从而更着重思考如何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来研究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她特别提到“医患共同体”的概念,医护人员并非与患者处于对立面,而是共同面对着同样的课题。而其中,死亡是一个重要的题目。
  姜虹说,“人不是一个简单的动物,并不是只有有病和没病两个状态,更多的是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和感知,人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高级生命。”她在广州图书馆羊城学堂所作的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讲座结束之际,引用了一句话,“人永远回不了家,可是,当志同道合的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那一刻,整个世界看起来就是家园。”这无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医疗技术和医疗政策还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第二轮医改催生公共卫生政策研究


  《南风窗》:你主持的广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是针对公共卫生政策效果评估的需要来建立的,可以再多谈一下关于医改这个背景?
  姜虹:我们说第一轮医改是以市场为主导,医疗教育产业化,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很不理想,从国家层面上宣告医改失败。第二轮医改很重要的主导作用是政府,是由政府推进医疗的改革,涉及到具体的问题,例如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取消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在医疗保险方面有进一步的政策出台,像面向农民的新农合政策和面向城市居民的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这代表国家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加大,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政策的推进加快,实际推行的效果如何其实是需要有专门的研究。所以当初我们成立这个基地很重要的考虑是,医改是否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我们的医疗技术是否适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在政策层面上,能否做到政府的投入和产出在效果上是科学有效的。
  《南风窗》: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有哪些方向?
  姜虹:我们的基地有四个研究方面,第一个是公共卫生政策与措施调整,这主要围绕医改的政策和措施推行的效果评价来展开的。
  第二个是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及社区卫生服务。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研究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的重大政策、举措及其新的体制、机制的运行效果的考量与评估,特别是对其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产出效果进行评价,最终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主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目前对于养老模式和家庭医生社区服务模式该如何进行科学的鉴定。因为家庭医生社区服务和养老模式是最基本的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研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基地研究的第三个方面是城市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我们也叫健康评价和健康管理,这也是我刚才提到的现在的社会健康模式,是从生理模式向心理模式,再向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社会层面上也有很多问题,例如社会学的问题、人口结构的问题、流行病的问题,在卫生统计的基本层面上,我们对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的评价,而城市居民实际上又可以分成很多特定的人群,这些人群对于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一定的影响。
  
  第四个方向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这个方向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在广州、全国、全球都有一定的必要性的,这些突发事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除了处理流行病以外,还有一个是加强核化生(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危害重大危险源的数据、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估及管理研究。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复杂环境下,我们国家是需要有相关的预防的。我们基地最大的优势在于南方医科大学原来是第一军医大学,在整个战略部署的地位来说,我们在核化生的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对于广东省的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来说,我们团队是核心团队。
  我们2012年成立这个基地,基地建立一方面考虑是面对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国家和广州市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第二个考虑是充分发挥南方医科大学在这方面的专业优势和集中力量,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

资源配置需要政策引导


  《南风窗》:可以重点介绍一下你们团队做的一些项目研究成果吗?
  姜虹:我们的标志性成果是对广州市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传统的就医观念是看病就得奔去大医院,但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就医模式,首诊是在社区,社区里面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一些小病、常见病和健康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可以在社区完成。
  国家在这方面进行改革,每个地方推进的力度不一样,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如何吸引社区的居民到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社区服务中心的药物设备、医疗配备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如果这些跟不上的话,居民就很难选择来社区服务中心进行首诊。另一个是公费医疗的问题,社区服务中心的医保能够支付多少,支付比率越高,这个体系对居民的吸引程度就会越高,原来的医保是跟大医院挂钩的话,大家就不会再去社区服务中心就诊了。
  分级诊疗体系是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构成,最基础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以一般来说,首诊应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到二级医院,再解决不了问题才到三级甲等医院。三级甲等医院主要是针对一些疑难病、专科病和急诊之类的,其他的病例一般可以在社区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解决。这样的就医模式有序形成以后,实际上对于缓解人们的看病难是很有帮助的。
  《南风窗》:能谈谈参与这些研究工作过程中,你的体会吗?
  姜虹:从大健康的范围来讲,目前我们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研究,要落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现在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是要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公共政策领域在这方面来说是很重要的,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医疗技术进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是卫生政策的研究推进落后,导致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大医院的门口,病人的家属在排几天的队挂号,这就是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制定一些政策和做一些引导。
  我认为很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的话,就要依赖社会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因为这些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一开始看到的分级诊疗体系是一个点,但当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是一个面,这个面会涵盖很多方面的东西,包括体制机制问题、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政府投入的问题、群众的就医观念问题等,都会聚集在这个面里。所以这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学科的结合,单依靠一个都很难做得到,这也是我为什么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个专题关注的原因。
  这是我到南方医科大学工作以来的强烈感受,在整个社会中往往大家会重医轻文,讲到健康问题就认为医疗技术是最重要的,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技术以外,政策和机制的建设也很重要,因为它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作用。
  《南风窗》:在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医学界也越来越认识到与公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性了。
  姜虹:是的。现在医学界感觉到有危机的一点是,社会公众对医学知识的认识被误导,一些人为了抢眼球和商业利益打着医学的幌子误导公众。所以现在我们做一些科普宣传知识是很有意义的。其实我觉得公众迫切需要在一些观念上有重新的认清,尤其对死亡问题的避讳,如果对死亡问题没有正面的引导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灌输,当你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无法接受。我父亲去年因为患癌症去世,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也让我知道死亡是需要认真面对的话题。当一个人接受不了死亡的时候,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死亡需要教育,能做到泰戈尔说的“生如夏花般璀璨,死如秋叶般静美”这种程度是不容易的。
其他文献
《民主、法治、人权》  罗隆基 著 刘志强 编  法律出版社 2013年10月版  从上世纪初到建国前的半个世纪,中国既是真刀实枪的战争最为惨烈的时期,也是观念和思想上的论争最为激烈的阶段。思想的论争从中学西学的体用之争,到辛亥后迅速转为文化、民主和科学的议题,再到国民政府成立后,进一步深化为宪政、人权、法治等主题。短短30多年时间,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已经完成了从表达形式到概念,到理念上的现代化过
01. 2013年2月16日,云南,紧挨着江城县的景洪市,进入村寨的野象群。  对蔡应升而言,妻子留给自己最深刻的记忆,是在遭到大象袭击后,90来斤重的妻子,成了一坨“只有十来斤的碎肉与碎骨”。  2014年5月5日中午,在蔡应升的家里,他向《南风窗》记者比划着在咖啡地里,他所能寻找到的妻子身上的一些部位。蔡应升是云南省江城县整董镇滑石板村新康组村民。说起54天前妻子张德芬的遭遇,一开始,他还能控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欲将“周易”申遗的东邻韩国可谓躬行自明。  60年前,韩国跌入当时世界最贫穷国家的行列;40年前,外向型经济让韩国人集体品尝到幸福的味道;20年前,韩国正值民主蜕变,其GDP俨然中国的3/4;到今天,韩国经济总量仅及中国1/7,虽然人均下来仍4倍于中国,但作为经济样板的意义已大为逊色。  不过,也许正因为发展阶段的趋近,中国才更多被拿来与韩国做比较。韩国在政治民
“特赦”身陷囹圄10年的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并大赦“绿色和平”、“暴动小猫”等示威人士,花重金拉住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不倒向欧盟,让俄罗斯军舰开到苏格兰尼斯湖出海口“调戏”措手不及的英国皇家海军,令俄巡逻机绕日本列岛飞行一周……普京看上去对自己掌控下的内政颇有信心,以至于在索契冬奥会举行一个多月之前,连出让舆论惊叹之举。然而仔细辨识即可发现,普京不断出牌的实质是试图效仿苏联父辈为俄罗斯创造一种基
编者按:因经济低迷正酝酿大规模出售国资的哈萨克斯坦,其总统11月上旬在法国表示,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令哈过境能力增加,希望法国企业对此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久前他还向到访的日本首相表示,希望日企也参加建设从中国经中亚连接欧洲的陆路,可以说是间接要求日本支持“一带一路”构想。  本文作者系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法学院教授,他表示哈国可以通过外交渠道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同时指明了哈中
每年8月,都是中国出版业最热闹的月份。  广东的南国书香节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更是已有21年历史,影响越来越大。虽然活动期间蜂拥入场的读书盛况并不是城市生活的常态,但这类一年一度的图书展览活动,还是能够反映出人们对阅读价值的理解在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今年,南国书香节的年度主题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类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中,政治色彩、产业诉求等功利主义、工具主义导向明显的口号,终于开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城市?官方统计为657个,但这个数字和人们的认知和感受十分不同。  先从一份官方文件说起。2014年7月21日,国家住建部、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发布《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等3675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予以公布,原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名单同时废止。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举措,这个重点镇名单的公布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这个冬天南方很冷,比往年冷。  人的身体抗不过寒冷,必然要喊出来。所以有了南方能不能“供暖”的讨论。在冬天,南方需要温暖。  南方所感觉到的冷,不仅仅是气候使然。它还托一种特殊主义思维所赐:用一条线,把中国分为南方北方,然后,北方供暖,南方没有。  当然,在南方的人并非都感觉到冷。至少某些权贵、富人就不会。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或集中供暖,或有强大的取暖设备。  人类历史,按照文明的演进逻辑,是一个从特
体制内流到体制外,体制外流到体制内,利用“旋转门”进行人才交流。  换工作对一般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但一些官员辞职去干其他工作,就会引起人们的联想,这跟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有关,也跟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渠道不畅有关,因为罕有,所以就显得稀奇。  最近几年又有一些官员离开体制,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读?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房宁。并不存在官员辞职“潮”  《南风窗》:近两年,一些领导
1992年底,黑龙江省木林县原政协副主席蒋开儒到了深圳,有感于所见所闻,他写了一首歌词,后经高手点化,这首歌成了歌颂第二代领导人的代表性曲目。这首歌就是《春天的故事》,歌词用诗意的笔调描写了邓小平在那一年年初的南巡:“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中的描述并不为过。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处于彷徨中的中国指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