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天:开国大校之子尽显“鹰派”之气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生,河南巩义人,2009年晋升空军上将军衔,现任空军司令员
  马晓天,被媒体称为“共和国史上最帅空军司令”。他出身将门,父亲是开国大校马载尧。在严格的家庭教育熏陶下,马晓天不满16岁就成为空军某航校的学员,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2012年10月,马晓天接任许其亮,成为空军历史上第11位司令员。他还曾多次代表中国军方在国际上进行强硬表态,外媒称其为“鹰派上将”。
  马晓天,被媒体称为“共和国史上最帅空军司令”。他出身将门,父亲是开国大校、解放军政治学院原教育长马载尧。马载尧曾被一位老朋友这样评价:“思虑周全,语言与文字表达皆属上乘,个人涵养尤其好。”自1949年调任49军青年干部学校副教育长后,马载尧便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部队干部政治培训生涯,擅长教育工作的他在培养子女问题上同样不曾放松。
  1960年代初,时值“过粮食关”的闲难时期,马载尧的一位老战友从广东到北京开会,顺便看望他。可一见面,老战友的心情就倍感沉重:原来此时的马载尧骨瘦如柴,一家七口都面带菜色,精神也很差。这位老战友思来想去,最后硬着头皮找到一位在海军后勤部门工作的朋友帮忙弄了一桌饭菜,为老马全家“改善改善”。马载尧一家到餐厅坐下后,尽管几个孩子已经饥饿难耐,但都规规矩矩地等着大人发话。老战友对孩子们说:“别客气了,快吃啊。”就在大家刚要动筷子的时候,年仅十一二岁的马晓天突然问了一句:“伯伯,我们今天可以吃饱饭吗?”老战友先是一愣,等明白过来这话的意思后,哽咽着说:“可以,当然可以尽饱了吃!”日后每提及此事,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军人都忍不住流着泪,说道:“要知道马载尧怎么教育孩子的,听听晓天这句话,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在严格的家庭教育熏陶下,马晓天不满16岁就成为空军某航校的学员,开始了军旅生涯,大型纪录片《国庆颂》曾对其特别介绍,并称之为“塔台上的儿童团长”。22岁时,马晓天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并在3年后成为当时空军最年轻的飞行副团长。1994年至1997年,马晓天任空军第十军参谋长、军长,并在其间晋升空军少将军衔。此后,马晓天又担任空军副参谋长、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998年珠海航展,49岁的马晓天亲自驾驶SU- 30战斗机飞行。随后,马晓天调任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并在2000年晋升空军中将军衔。2001年至2006年,马晓天历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2006年调任国防大学校长,执掌中国最高军事学府;2007年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2009年晋升空军上将军衔;2012年10月,接任许其亮,成为空军历史上第11位司令员。
  在担任副总参谋长期间,马晓天分管外事及情报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军方在国际上进行强硬表态。
  2010年3月,韩国指责朝鲜击沉其“天安”号军舰。同年6、7月,美韩借机举行联合军演,美国航母欲闯入黄海。7月1日,时任副总参谋长的马晓天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表示:“因为是在黄海,距离中国领海很近,举行这样的演习,我们是非常反对的。”他随即厉声补充道,“(对于)他们的演习我们已经明确地表达了我们的态度,坚决反对!”马晓天的这声怒喝,给中外媒体留下了“鹰派上将”的印象。
  日本《读卖新闻》2011年7月31日刊文称,在7月26日举行的中日防务安全磋商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就“日本向西南群岛配备自卫队”、“日本在东海强化警戒监视活动”等问题向日方表示不满,认为日本“正走向危险的方向”。对于日本新的《防卫计划大纲》以及日美6月份在华盛顿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提到的“中国在东海、南海活动频繁是威胁、忧患”等,马晓天表示,中方没有任何值得担忧的事情,“南海问题是(中国同周边国家间)两国之间的问题,和美国没有关系”。
  其实,外界称马晓天上述言论为“狠话”并以此为依据称他为军方“鹰派”,有过度解读、妄加猜测和以偏概全之嫌。实际上,马晓天在放“狠话”的同时,也强调和平发展既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当代中国郑重的战略选择。维护亚太地区安全不仅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国的责任所在。
  (摘自《环球人物》2012年第29期,毅军/文)
其他文献
狼牙山惊心动魄的一跳  往西远远眺望莲花峰,便是五壮士跳崖处。只见陡崖直落,毫无遮挡,四面山环绕出一个山谷,山下群峰犹如利剑般直指。别说跳,就是看一眼也让人心惊胆战。  1941年,五壮士在狼牙山的纵身一跃,被定格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上。  在狼牙山战斗打到最后的时刻,班长马宝玉对宋学义说:“在这次战役中你们表现得很好,如果能够活下来,我会向组织提议做你们的入党介绍人。”  听了班长的话
期刊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其中有军统派出的7名女译电员随同新38师作战。因为和美军、英军配合不力,远征军经过苦战,终于失利。英国方面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孙立人部新38师掩护英联军撤退。当他们退到印缅边境的当坡时,电台突遭日军的伏击,周围的掩护人员全部牺牲,剩下的7名军统女译电员被敌人追到一个山坡上。看到突围无望,这7名女特工人员砸毁电台,宁死不屈,或拉响手雷,或跳下山崖,没有一个被日军俘
期刊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8名女战士除了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还有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期刊
1942年12月27日深夜,日军纠集1000多人向曹坝岗逼近,此时,留守曹坝岗的只有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7团首长和2连、特务连两个连队。7团团长陈仿仁、政委李水清分析敌情后决定,由特务连掩护机关和群众转移,同时命令2连随时准备战斗。由于阵地没有隐蔽工事,战士们伤亡严重。中午时分,驻地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完毕,2连接到了撤退的命令。可是,敌人正如蝗虫一般往上冲锋,于是,李连山带领8班战士和全连唯一的
期刊
为29军墓地立碑  遵化县石门镇,一个破败的陵园里,安葬着29军的阵亡官兵。喜峰口之战就地收殓的36麻袋尸骨,葬在一个砖坟里。风吹雨淋,用洋灰抹上的砖缝都已裂开。另外280位阵亡官兵的坟成了平地,长满青草,墓砖大多不知所踪。  2008年,看坟的席连生给李惠兰打了个电话。说有开发商看上了这块墓地。后来,开发商也找到了李惠兰(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的外甥女,曾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期刊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段文字摘自一面“死字旗”,它是78年前,抗日战争中,四川安县一位父亲为鼓励儿子慷慨赴死,上阵杀敌所制,如今这面旗帜珍藏在成都建川博物馆。   6条中国军人的命换1个日本军人那也要上战场杀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
期刊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日军占领沈阳。到1932年2月,整个东北沦于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
期刊
汪精卫:从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到叛国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虽在口头上高喊抗战,但对战局始终抱悲观态度,称“茫茫前途,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汪精卫出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成为汪伪政权的主脑。12月30日,汪日签署“基本关系密约”以及“汪日满共同宣言”,这是全面投降日本侵略者的协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又将南京伪政权绑上日本法西斯的战车
期刊
上将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上将、海军上将、空军上将。1995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武警部队总部升格为正大军区级,由此设立武警上将警衔。  陆军上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总装备部部长
期刊
1949年生,河南南阳人,2007年晋升上将军衔,现任国防部长  常万全特别喜欢打篮球,也就是这个爱好,让他有缘进入军营。据常万全儿时好友回忆,1968年2月,部队来南召征兵。当征兵领导和南召一中学生赛球时,发现了个头高、球技好的常万全。他们有意带常万全到部队锻炼,但常万全的父母起初并不同意,征兵干部三番五次做工作,终于把常万全带到了部队。  1949年1月,常万全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农民家庭。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