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 逐梦不息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教师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荆棘和坎坷,面对坎坷要有泰然的心境,要有战胜它的决心。就如周华章老师,不管是在最初艰难的11年里,还是在获评中学高级教师之后的“高原期”“瓶颈期”,他都在坚持自我提升,战胜眼前的困难,并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周华章,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骨干督学、江门市学科带头人、江门市优秀教师、江门市教坛新秀。多年致力于中考备考研究,并组织全市中考评卷。曾参加广东省中考命题工作。参与和主持市级以上课题10项,作文教学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一项获广东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一项获国家级奖励。论文50余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新作文·作文教学研究》《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复印转发于《初中语文教与学》。公开课获市级以上奖励32次,受邀请赴省内外讲座60余场次。
  一、心中有梦,逐梦不息
  教师成长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荆棘和坎坷,周华章老师就曾经在贫困的乡镇初中工作过11年,他戏称这是一段“自生自灭”的艰难岁月。在那段时间,周老师几乎尝遍教育上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缺少专业书籍,几无名家指引,教研活动名不副实,一切为了应试,读书写作被视为“怪癖”……
  周老师说,如果也有同行苦苦挣扎于类似的甚至更糟糕的环境,他想对他们说三句话:一是心中有梦;二是逐梦不息;三是积极参与。
  空有梦想,不付诸实践,只能嗟叹岁月蹉跎;有所举动,不持之以恒,只能嫉妒同行者越发高远。因此,我们要有三种理想:一曰“长远目标”,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终身发展的定位;二曰“中期目标”,是对五年、十年后自己发展状况的规划;三曰“近期目标”,是对十天、一个月后自己奋斗目标的清晰预期。不断实现“近期目标”,调整“中期目标”,就能逐渐实现或无限接近“长远目标”。周老师在最初11年里,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坚持业务进修,坚持读书、改革和写作……周老师说,那段时间他总觉得有机会在不远处等着他。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努力竟然带动了一批中青年教师说普通话、提升学历和研究教学,周老师也因此被提拔为学校的教导处主任。
  俗话说:“求不到官,秀才还在。”在面对公开课、说课比赛、论文征集等各级各类业务竞赛活动时,不要患得患失,要记住这就是兑现梦想的良机,虽然有压力,但挺过来就是进步,就是提升!
  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4岁那年,周华章老师如愿以偿地获评中学高级教师。在当时,这已经是初中教师职称的顶点了。一种“功德圆满”的感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令周老师丧失了先前那种积极上进的动力,工作上按部就班,除了教学用书,也很少看其他的书,更不用说写文章。甚至偶尔会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能早点退休就好了。
  接下来的三件事让周老师彻底警醒,并重新振作起来。
  其一是2005年全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那年周老师35岁,被推荐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广东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第一次,周老师走进神往已久的华东师大,听到郑桂华、巢宗祺、方智范等引领中学语文教研潮流的名家们的讲座,与省内语文教育界的精英们朝夕相处,也接触了名目繁多的专业书刊。华东之行使周老师的眼界大为开阔,他不由得为先前的孤陋寡闻而惴惴不安。于是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
  其二是2006年连续三场公开课竞赛活动。全省现代文阅读教学活动于当年下半年举行,在选拔活动中,周老师脱颖而出,代表江门市参加全省的角逐。在备赛期间,周老师得到了江门市中学语文教研员曹殿成老师手把手的指导;赛前,省教研室冯善亮老师还组织所有选手进行了赛前培训。一连串的备课、磨课和培训活动,使周老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省决赛中,周老师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荣获了一等奖。那一刻,周华章老师强烈地意识到: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安逸的高级教师,还应该有更高的目标等着他实现。但具体是什么目标,周老师当时也并不清楚。只是从那以后,周老师更加积极地阅读、上课和写作。
  其三是2009年被选拔为中学语文教研员。由于市直学校的下放,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要增加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经过考查,周老师担起指导、服务全区260名中学语文教师的职责。职位的变更带给周老师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以前的种种努力带有自发自愿的性质,现在所处的位置逼迫他不得不迅速提升自己,在方方面面都要成为全区教师的表率。于是,周华章老师的目标一下子变得非常清晰了——做全区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先是合格,接着应该是优秀,下一步应该在区域内外都要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此,周老师认为自己必须更加系统、深入而全面地钻研专业书籍,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身先士卒。
  就这样,不知不觉之间,周老师已经没有心思考虑什么“高原期”“瓶颈期”之类的问题了,因为越阅读,他越是发觉自己的浅薄,越是不敢怠慢地加紧阅读、实践、思考、写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华章老师先后获评“江門市优秀教师”“江门市学科带头人”“蓬江区名教师”“江门市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
  周老师说:“越是受到肯定,越是不敢愧对和辜负信任我的人们,唯有付出加倍的努力。”
  三、两个标准,五个建议——青年教师的成长路线
  “好老师”往往既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又呈现出备受称道的共性。周华章老师认为“好老师”至少有两个标准:
  一是“愿意干”。由于对教育事业的由衷热爱,他们能从日常工作中品尝到益己达人的喜悦,能在自我实现中体验到教学相长的快乐。由于对本职工作的深切认同,他们愿意殚精竭虑于教育教学工作且乐此不疲,他们甘愿呕心沥血于莘莘学子且诲人不倦。无须命令,因为他们总是那么积极主动;无须督促,因为他们总是那么自愿热诚!
  二是“能干好”。对专业素养与时俱进地不懈追求,确保他们始终是队伍中的出类拔萃的领军者;对业务能力精益求精地恒久锤炼,保证他们从来都是讲堂中令人艳羡的佼佼者。他们不满足于亲手成就孩子们的结果,更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生命的健康成长;他们不在意孩子们一次考试的得失成败,更关注未来公民们人格的健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的培养……因此,他们不仅“考得优异”,而且“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那么,要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呢?周老师对那些怀揣理想和希望的教师提出了以下五个建议:
  (1)阅读。不仅要有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阅读策略,更要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保持浓郁的阅读兴趣。
  (2)实践。要能将阅读和观摩所得,积极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优化实践。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实践中,稳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反思。经常性地自问:“我想做什么?”“我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在追问中发现契机,努力改进。
  (4)写作。及时用笔记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活动实录、教后反思、教育教学叙事,整理成文后,积极投稿、参评,积累业绩,提升自己。
  (5)观摩。常言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仅要自己努力,还要看看同行们是怎么做的,尤其要走到校外、市外、省外,看看其他地方的人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可以扬长避短的。
  因为心中有梦,所以逐梦不息、坚定不移,泰然面对困境,就如周老师面对“高原期”“瓶颈期”迫切地提升自己,而生命的轨迹从来只为强者改变,相信周老师必将沿着梦想之路,铸就更辉煌的人生。
其他文献
编者按:杨青兰老师既是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又是江门市高中语文备课组核心成员及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科组长,即“一脚踏在班主任工作的领域上,一脚踏在语文专业的领域上”。为了实现“传道”与“授业”、“教文”与“育人”的有效统一,以及教育教学的圆融一体,杨青兰老师积极聆听讲座、参加教研、撰写反思,促使自己由向外的追逐转向向内的安定,不断探寻教育教学的本质,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面对教育,杨青兰老师不抱
期刊
摘 要:情思历史主题立意可以解决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问题,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渐进地润泽学生的核心素养。情思立意在整合和处理教材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润泽其核心素养。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浅谈在情思历史主题立意渐进中凸显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博罗县龙华中学为例,对在体育课的乒乓球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法进行实践研究。分别从多球训练法的研究背景和动力定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多球训练法形成动力定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定义多球训练法形成动力定型对乒乓球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多球训练法;动力定型  一、多球训练法的研究背景  乒乓球堪称我国的国球。几十年来,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长盛不衰的
期刊
天降祥瑞银装素裹冰世界,心怀衷情为人师表寿长春。2018年第一场大雪飘飞时节,我们100多位教研员有幸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精心策划、东北师范大学用心承办的“广东省骨干教研员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东师之行,可谓寻道之行。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精彩的讲座,学员们学习的认真、探讨的热烈、互助的情谊和北国洁白、晶莹、飘洒的大雪交织在一起,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激荡了我们的心灵,更启发了我们教
期刊
编者按: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广东省珠海市,从热血青年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新任教师成长为校级领导,24年来,全国优秀教师、珠海市名教师宋朝华老师经历良多,也收获良多。从教以来,宋老师一直坚守着“做一名受学生喜爱、帮助学生成长、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好教师”的初心,积极投身教研与科研,自觉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并在追求专业成长的路途上,不畏挑战,砥砺前行,勇敢地跨越了模仿适应阶段、反思提升阶段、平台积
期刊
编者按: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林伟老师认为,教育就是唤醒。理想的教育,就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用潜能激活潜能,用生命提升生命,用快乐传递快乐。28年来,林老师勤于反思,乐于求学,凝结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他潜心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以研促教,把课题问题化,把工作科研化,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林伟,正高级
期刊
摘 要:一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来打开思维的大门。此外,他们好动的特点也尤为突出。“综合与实践”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好动的双手与“做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生成数学知识,在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文章以“搭一搭”内容为例,浅谈对综合实践课的思考。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综合实践课;案例分析  一、“综
期刊
【编者按】在教育教学中,借力是一种智慧,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发现教育的契机,是借助适当的时空、事件来发现教育的契机。对于教师来说,借力成长,既是一种内需,也是成长的最好方式。就像刘舒玉老师所说的,教师要学会借力,要向家长借力,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要向学生借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向同事借力,重视同事间的专业切磋、協调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如此,才能一直行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收获别样的教育人生。
期刊
【编者按】“明师”之“明”,是“明白”之“明”,亦是“明辨”之“明”。在郝洁老师看来,“明师”才是好老师,而唯有深谙教育的本质、深谙学科特性、深爱自己才能成其为“明师”。但“明师”的成长是需要经过一番历练的。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也是一个教师的阅读史。教师要成为“明师”,必须坚持专业阅读,必须坚持
期刊
摘 要:古詩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鉴赏诗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以生为本;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