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成长 收获别样的教育人生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教育教学中,借力是一种智慧,是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发现教育的契机,是借助适当的时空、事件来发现教育的契机。对于教师来说,借力成长,既是一种内需,也是成长的最好方式。就像刘舒玉老师所说的,教师要学会借力,要向家长借力,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要向学生借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向同事借力,重视同事间的专业切磋、協调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如此,才能一直行走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收获别样的教育人生。
  刘舒玉,河源市第三小学德育处主任。她本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以“美其道,慎其行”为工作座右铭,恪守信念,全身心倾注教育,打造了“双自主德育品牌”,形成了“平实、开放、发展”的教学风格。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朝阳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广东省科研先进个人”“广东省优秀辅导员”“广东省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广东省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称号;主持了5个省、市级课题,参与编写了5本校本教材。
  方主编:在您的眼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刘老师: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眼中的“好老师”比较“高大上”,应该有健康的体魄,知法守法,充满正能量,能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技能,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有仁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呵护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方主编:在您的成长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对您影响至深?
  刘老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奶奶对我的品性、做事风格影响至深。亲戚们时常会对我说:你不愧是奶奶带大的,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做事有目标,不服输,不怕输。是的,奶奶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生的,战乱时期被人贩子拐卖到我们的家乡,但她生性好强、上进,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成长,带领村里的乡亲进行科学种植,成了我们村里的生产队长。她聪慧善良,宽厚勤劳,乐于助人,深得乡亲们的爱戴。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将一个全校最差的班分给了我,我焦虑不安、彻夜难眠,是奶奶看出了我的难处,与我推心置腹地谈了她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窘境,如何不畏惧困难,把困境当机遇不断前行的经历。同时还鼓励我,学校将差班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我,是一种信任!对我而言更是一种机遇,要我不畏当下,制定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在奶奶的激励和指引下,我潜下心,学着享受磨炼的过程,最后成了学校首位名师。现在奶奶虽离我而去,但她身上的优良品质已潜移默化地显现在了她的子孙的言行中。
  方主编:有时候,个人成长的外部环境会很糟糕。教师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往往要付出很多。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想对这些苦苦挣扎的老师们说些什么?
  刘老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但也应切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相信,很多老师在工作之初都胸怀教育理想,可踏上三尺讲台后却被每天改不完的作业、处理不完的琐碎杂事所困扰,几乎天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回家后又忙着回复家长的留言、备课、做课件、写材料,一放假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像陀螺一样不停地高速运转,陪家人、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的生活我也经历过,特别是在工作前十年,因为这是给自己积淀底蕴、提升教育教学技艺的艰辛过程。十年后,忙碌、充实依旧是我生活和工作的主旋律,只不过心态和忙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我享受课堂教学,将问题学生作为提升自我教育艺术的研究对象,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与年轻老师分享……我想,如果没有之前的付出,哪有现在的“游刃有余”?因此,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着“挣扎”的过程,请不要放弃,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你。
  方主编: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与同行分享?
  刘老师:我觉得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切莫用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其次要学会合理规划。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有目标,有实施措施,有时间安排,最好采取表格式或思维导图式来进行标识,把要完成的工作根据事情的紧慢、重要程度、完成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完成一项就打勾,做到不遗漏、不耽误。
  第三要有科研意识。学会收集身边的“问题”,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提升为研究的课题,在查找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寻求理论支撑、探究实践研究方式、摸索解决问题路径、提炼研究成果的一系列过程中,成长会更有速度、更具深度。
  第四要学会借力(合作)。向家长借力,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向学生借力,学会与学生一起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有效的发掘;向同事借力,在教育教研过程中,个人的研究意识很重要,但切莫单打独斗,“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同事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要学会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要善于对自身经历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小结和反思,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进行追问、审视、推敲、质疑……这样可以让我们拨开云雾,实现自我突围,或许你会从中收获别样的教育人生。
  方主编:在老师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高原期”“瓶颈期”。您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您又是如何走出“高原期”“瓶颈期”的?
  刘老师:我成长过程的“高原期”“瓶颈期”在教书的第八个年头如约而至。那时候突然间觉得有点无所适从,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干什么,挚爱的教育事业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但我当时没有过度慌乱,当然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允许自己放缓脚步,审视、反思自己八年来的教育教学生活,听从内心的声音,重新规划、定义自己接下来的教书育人生涯。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向学校申请参加省、市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八次,每天规定自己至少看一个小时的专业书籍。期间,我结识了时任河源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黄伟云、科员古锦兵老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周峰教授、李季教授。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思想的高屋建瓴,令我折服!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似乎找到了前行的动力与方向,主动报名参加省、市教育教学大赛,申请课题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我的“高原期”“瓶颈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方主编:能说说您最近比较关心的教育问题或者教育热点吗?
  刘老师:我最近比较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离异家庭数量不断攀升,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与日俱增,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学期,我接手的新班有6位学生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一统计,一个年级竟有近50位单亲家庭学生,这个群体的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及行为障碍。接下来,我将与年级老师、心理老师一起对这一群体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策。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一种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初中历史教学应确立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是: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中情思历史课堂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笔者上了一节情思历史展示课例——《抗日战争》。课后科组成员针对这一次课堂实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价,既找出了亮点,又分析了问题,在分析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笔者围绕“知识依托——绽放出情思之花”“思想共鸣——激发思想的张力”“价值引领——高屋建瓴促成长”三个方面进行了课后反思,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成长在情思历史的路上。 
期刊
摘 要: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大有可为。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敢于对既定理论和观点进行质疑,关键在于消除学生既定思维的干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培养历史问题意识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多元设问;问题意识
期刊
编者按:杨青兰老师既是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又是江门市高中语文备课组核心成员及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科组长,即“一脚踏在班主任工作的领域上,一脚踏在语文专业的领域上”。为了实现“传道”与“授业”、“教文”与“育人”的有效统一,以及教育教学的圆融一体,杨青兰老师积极聆听讲座、参加教研、撰写反思,促使自己由向外的追逐转向向内的安定,不断探寻教育教学的本质,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面对教育,杨青兰老师不抱
期刊
摘 要:情思历史主题立意可以解决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问题,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渐进地润泽学生的核心素养。情思立意在整合和处理教材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要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注意参考教材实际、符合教学规律;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挖掘,争取把每一个学生都调动起来,润泽其核心素养。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浅谈在情思历史主题立意渐进中凸显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博罗县龙华中学为例,对在体育课的乒乓球教学中采用多球训练法进行实践研究。分别从多球训练法的研究背景和动力定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多球训练法形成动力定型的动作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定义多球训练法形成动力定型对乒乓球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乒乓球教学;多球训练法;动力定型  一、多球训练法的研究背景  乒乓球堪称我国的国球。几十年来,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长盛不衰的
期刊
天降祥瑞银装素裹冰世界,心怀衷情为人师表寿长春。2018年第一场大雪飘飞时节,我们100多位教研员有幸参加了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精心策划、东北师范大学用心承办的“广东省骨干教研员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东师之行,可谓寻道之行。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精彩的讲座,学员们学习的认真、探讨的热烈、互助的情谊和北国洁白、晶莹、飘洒的大雪交织在一起,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激荡了我们的心灵,更启发了我们教
期刊
编者按:从吉林省长春市到广东省珠海市,从热血青年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新任教师成长为校级领导,24年来,全国优秀教师、珠海市名教师宋朝华老师经历良多,也收获良多。从教以来,宋老师一直坚守着“做一名受学生喜爱、帮助学生成长、得到家长和社会认可的好教师”的初心,积极投身教研与科研,自觉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并在追求专业成长的路途上,不畏挑战,砥砺前行,勇敢地跨越了模仿适应阶段、反思提升阶段、平台积
期刊
编者按: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林伟老师认为,教育就是唤醒。理想的教育,就是用生命唤醒生命,用潜能激活潜能,用生命提升生命,用快乐传递快乐。28年来,林老师勤于反思,乐于求学,凝结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教育”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他潜心研究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以研促教,把课题问题化,把工作科研化,努力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林伟,正高级
期刊
摘 要:一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来打开思维的大门。此外,他们好动的特点也尤为突出。“综合与实践”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好动的双手与“做数学”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然生成数学知识,在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文章以“搭一搭”内容为例,浅谈对综合实践课的思考。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教学;综合实践课;案例分析  一、“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