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东西巷:穿行在历史与现代之间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名城桂林,总是不断地给游客新的惊喜。
  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桂林又有了一个新的好玩之处。那就是东西巷逍遥楼历史文化休闲街区,也是桂林旅游的一个部分。
  东西巷坐落在桂林城市中心,靖江王城正阳门外东西两侧。由王城外围景观、东西巷古街区和逍遥楼景观三个板块构成。桂林人称之为“东西巷”。
  景区是开放式的,有巷口的地方皆可进入。我们怀揣古人的情怀,跟随霞客们的足印,从漓江解放桥码头上岸,登逍遥楼,览东西巷,对这一重放异彩的古街区进行探访。
  逍遥楼是旅游的新地标,其历史几乎与桂林建城史同步。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有建树的帝王或封疆大吏,都会筑城修楼,彰显宏图伟业,亦助保境安民。

  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出任桂州总管,镇守桂林。李靖文韬武略,深得民心。他营建了桂林的第一座城池——桂州府,并于城的东南角修建逍遥楼。逍遥楼牌匾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逍遥”二字取意于庄子名篇《逍遥游》,蕴含超脱、随性的古典哲理。楼宇的古朴大气,加上颜真卿的名气,一时间逍遥楼声名鹊起,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齐名。诸多文人墨客与达官权贵均以登楼览胜、宴请宾朋为荣。唐代诗人宋之问诗《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中的“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意随蓂叶尽,愁共柳条新。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兀然心似醉,不觉有吾身”描述了当时达官贵人凭楼宴客的盛景。只可惜逍遥楼在历史的兴亡中,如同许多名胜古迹的命运一样,建了毁,毁了建,最终消失在时光的尘埃中无法追踪。
  现在的逍遥楼是在原楼旧址上重建的。巍峨于漓江西岸,为两层三檐阁楼式景观建筑,仿唐风格,贵重王气。登上二楼回廊,可揽桂林城胜景。漓江从北逶迤飘来,穿过象山与訾洲竹林,南向阳朔而去。时值六月,江面开阔,江水丰盈,生机勃勃,从逍遥楼下潺潺流过。我们的目光越过江面,顺着解放桥东望,桂林人的祖山——尧山在后,七星山在前,伏波山、叠彩山在北,诸峰拱立,列于漓江两岸。放眼环视,好一幅漓江山水图,入夜观赏则又是另一番胜景。

  从逍遥楼往西瞭望,眼前是一片明清建筑,层层叠叠,隐向远处,这就是著名的东西巷。夜幕降临,尽是连绵闪烁的霓虹和飘在风中的异香。逍遥楼至东西巷有一座唐式风雨长廊——状元廊,这是桂林人为之骄傲自豪的文化长廊。中国科举历史1300余年,广西共出状元10人,而桂林有8人,足以说明桂林地灵人杰。走廊南侧的碑文记载了桂林这一文化盛事,并石刻了自唐以来8位状元的雕像和生平功绩。这些状元形象或俊或儒或英武,栩栩如生,在历史上多有建树,口碑极佳。如宋徽宗大观元年武状元李珙,在“靖康之乱”后,招募死士三千,与数万金兵激战于衡州,被围后写血书交金兵来使,“草间虽可活,丈夫誓不为。今为忠义死,做鬼亦杀贼。”誓死不降,率部战死。清嘉庆状元陈继昌是典型的学霸,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被皇帝赐“三元及第”匾,悬于王城正阳门楼之上。
  今天的“状元廊”已是东西巷的一大亮点,很多学校将此作为研学基地,一些家长常带小孩在此驻足。中考高考前夕,有家长和考生专程来此烧香默拜,然后入东西巷闲逛放松一回,美餐一顿。
  从状元廊走入东西巷,如同穿越到前朝,喧闹与烟火立马扑面而来。
  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一片历史街巷,堪称老桂林街巷标本。包含了正阳街东巷、西巷、江南巷、仁寿巷、福棠巷、兰井巷等传统街坊。明初朱元璋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在独秀峰南麓修靖江王府,筑王城,并在王城正阳门东侧建王府宗庙,供奉天地先祖,这一带也成了早期的东巷。西侧则为市井生活区。日月更替,朝代更迭,清朝改王城为贡院,桂林成为中国南方最盛的科举考场,王城脚下的东西巷迅即成为风水宝地。权贵富商纷纷来此置业栖居,使东西巷盛极一时,繁荣延伸至民国。直到抗战爆发,在桂林保卫战中,东西巷的老宅院和街巷大部分被损毁,逍遥楼也从此消失。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创伤中发展。2013年始,桂林市政府对东西巷古街区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还原性兴建。人们将目光再度聚焦到东西巷。
  修复后的东西巷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分为传统文化街和时尚风情街,兼具了名人府邸、市井街巷的特色。来此休闲、访古、拍照、美食、购物的人们都能各取所需,乐得其所。
  走在巷道上,你会发现东西巷曾经的魏、谢、岑、龙四大家族的古宅,珍珠般点缀其中,人们总会与之不期而遇。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府邸坐落于东巷9号,虽仅存部分院落,但雕梁画栋,足见昔日气派。而东巷1号是著名的“龙氏故居”。龙氏指的是清乾隆年间的举人、诗人、教育家龙献图,陈继昌拜其为师,始有“三元及第”,其孙龙朝言、龙朝诩两兄弟受其教育,先后被选入翰林院为官,“兄弟翰林”名扬天下。
  东巷之中,有个雅处叫“讲古堂”,闹中取静,闲逛累了,在此小坐,喝茶听书,颇为怡然。讲古,桂林话叫“甩古”,讲古堂就是说书听曲的地方。堂内有戏台、客座,有茶水、点心。定时为客人表演地方戏曲,如桂剧、渔鼓、文场、零零落、喜剧彩调等,这些戏曲大都诙谐、风趣、搞笑,颇受文人和看客的喜欢。
  欣赏一段戏曲后,再置身街巷之中,心情别有一番轻松。谈笑之间,我们来到一排公益墙报前驻足,墙报介绍的是进驻东西巷的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获国家级荣誉的一些工艺。其中有邱广初团扇、厚博坊雕版彩印(20元人民币背面阳朔兴坪风光)、传碕石画等。而传碕石画以“传碕——你能带走的桂林山水”为工艺追求,用天然沙、石作画,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在东巷近古城处找到了“传碕”。画店僻静优雅,产品荣誉多多。石画是以漓江河床上随处可见的自然沙、石为原料,以山水为题材,通过15道工序制作而成。客人可在工艺师的指导下体验制作,可欣賞参观,也可随意选购系列山水石画,实现把桂林山水带回家的愿望。“传碕”,原来是用情怀做事业。   东西巷街巷交错,庭院深深,小巷长长,青石板路上处处折射出历史的印痕,传承着桂林的文脉。这种传承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多的新生代,中学大考之后,大专院校放暑假之际,许多学生身着古装,携剑横箫,撑油纸伞三三两两作古人状,开心地拍照。不管他们穿佩的是汉服,还是明清装,抑或民国潮,也不管与这古街区的风格是否协调,我都窃为之喜。
  历史和文化是东西巷的灵魂和灵气,川流不息的人气是它的鲜活生命。无论古镇古街恢复得多么漂亮美好,最重要的吸睛点和吸金点,还是当地特色的伴手礼和美食。

  对于购物和美味,东西巷无疑做得很走心。“又益轩”米粉、“银作司”银饰、“黄昌典”毛笔、“厚博坊”雕印、“金顺昌”食品、“万益顺”画坊,都是极负盛名的特色老店。街头巷尾还散布着“土得掉渣”的民间手工,如馄饨担子、甜品摊、马蹄糕点、糯米饭团、糖水豆腐脑等摊点,或冒出热气,或飘来甜香,很是诱人。时值夏暑,客人们很乐意在精致的凉品店闲坐,享用一份用桂林乡下产的黑美人西瓜、百香果、罗汉果、黄瓜等时令瓜果做成的清补凉,真是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吃货的眼睛和鼻子总是最灵敏的。“桂花手工坊”特色食品店总是人气很旺。桂花是桂林的市花,可食可药,香气宜人。这是一家品牌连锁店,食品琳琅满目,井然有序,以“桂花”系列为主,有桂花糕、桂花酥、桂花糖、桂花酒、桂花蜜、桂花茶等。此外,南派糕点和地方特产如罗汉果、桂林三宝等产品应有尽有。游客既可在此品尝,也可购为伴手礼,价惠物美。
  吃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是许多到桂林的人的夙意。在“东西巷”牌坊东侧有一家“明桂米粉”,据说是桂林米粉做得最好的品牌之一。店铺宽敞,整洁简约,价格实惠。吃桂林米粉要掌握一个小诀窍,才能吃出地道的味道。店员冒好米粉,配放卤水后,食客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添加适量的酸笋、酸豆角、萝卜干、剁辣椒、酱油、葱花等作料,但一定不要加汤。吃前一边搅拌,一边闻香。桂林方言把吃米粉叫“嗦米粉”,米粉的软嫩细滑程度一“嗦”便知。当米粉吃得只剩少许时,再加勺骨头汤,慢慢喝汤,慢慢回味米粉的鲜美滋味。相传秦始皇大军南征岭南时,水土不服,厌食米饭,加上山高水险,秦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后有人仿效面条的做法,把大米做成米粉,秦军食后士气大振。
  从“明桂米粉”走出,迎面便是西巷。西巷尚在改造,致力还原明清市井生活风貌,目前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东巷与西巷之间即是靖江王城正阳门进出口官道,是街区空间区域最为宽敞的地方,像个小广场。我们抬头往王城望去,城楼高耸,城体厚实,城墙绵延,与东西巷灰砖翘檐构成了一幅极为协调的明清城池图。
  通过深深的门洞,走入古城,但见数十棵古树遮天蔽日,枝繁叶茂。以银杏、古樟、小叶榕居多。我们的目光穿透两棵百年古榕之后,落在了一座城中之城上,这就是靖江王府。靖江王府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王府背依著名的独秀峰,曾为广西师范大学校园,现为5A级景区。相传徐霞客当年游览桂林时,曾两次到此要求登独秀峰,均不能如愿。这是徐霞客的遗憾,也是桂林的遗憾。
  此时,神秘的王府笼罩在广袤夜色中,游走于古城墙与王府之间,感受岁月沉浮,世事多变,历史虽去却又从未真正远去,现世缤纷繁华而人们的向古之心从未泯灭。
  作者简介:陈贵根,广西桂林市人。有诗歌、小说、散文作品发表于各刊物,诗作曾获第三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精美旅游诗歌奖,入選《2018湖南诗歌年选》《2019中国诗歌年选》。
其他文献
自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以来,苏联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所提出的“新思维”,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极大兴趣。近来有不少作者来稿对“新思维”的性质、其将对世界形势可能发生的影响以及对其应如何评价等,进行了探讨。现选几篇发表,以期对这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争论。
从蒋琬善待逆耳之言说开去顾彭荣据《三国志》载,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以蒋琬为尚书令。有人对他不服,说了些逆耳之言。如督农杨敏,说蒋琬“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指诸葛亮)”。有人向蒋
听说南宁的老木棉·匠园收藏有数万个石磨,那些石磨立马轰隆隆在我脑子里转起来。我小时候住的两进老屋就有一个石磨,像四五个人吃饭的圆桌那么大。村里一些人家里也有石
我的达姥(壮话“外婆”)家在横县宿龙洋岭。小时候去达姥家,必须跨过龙母江。悠悠龙母江面上,近家的过江桥有两座,一座是下黎里龙母桥,另一座是珠埠龙母桥。那些年月,珠埠龙
教师文化主要指教师群体自发形成或学校有意识推动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这种价值和行为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文化建设是学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季节,乍暖时,把酒问春,何处可寻一地春芳,拥着醉人的雅意,把冬寒的伤怀和忧郁忘掉?其实,不用多问。年复一年,新绿妖娆、风华劲秀时,在芳龄刚过三十、正当
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主要负责大渡口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教育培训、教学指导与评价、教育科研管理、教育技术与装备培训与管理等工作。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的方法。方法:对21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以静推方式注入阿托品,严格观察使之阿托品化,防止出现阿托品过量及阿托品中毒。结果:本组21例患者,3例死亡,
我们在分析网络舆论环境的问题时,不能忽视网络上存在的各种虚假不实甚至恶意攻击的信息。为什么网络上会有那么多流言、谣言呢?西方一个著名学者写了一本书《谣言心理学》,书里
一、突出“一个核心”我区始终把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维护教育系统形象、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