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银行家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0月13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在挪威奥斯陆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办的乡村银行。在过往的历史上,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大多都是声名显赫的政治人物,经济学家和经济组织荣膺这项殊荣非常罕见。
  “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成为可能,尤努斯创设的小额贷款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30年前,尤努斯创办乡村银行,开始致力于帮助穷人,唤醒他们的自觉自信意识,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告别贫困的希望之路,而他本人也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
  
  穷人的经济学家
  
  1940年6月28日,尤努斯出生在孟加拉吉大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珠宝商,母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她对穷人总是深怀同情。这对尤努斯影响很大,他曾回忆说:“母亲十分善良并充满同情心,总是周济从遥远的乡下来看望我们的穷亲戚。她对家人和穷苦人的关爱感染了我,帮助我发现了自己在经济学与社会改革方面的兴趣……”
  1961年,尤努斯从达卡大学硕士毕业,申请到富布赖特奖学金,远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深造。1969年,他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田纳西州立大学经济学系任副教授。1972年,孟加拉国独立仅仅一年后,尤努斯就毅然回国,担任吉大港大学经济学教授。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看到周围很多人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他感到非常不安。1974年,孟加拉国又遭遇了一场大饥荒,这也彻底改变了尤努斯的人生。他后来回忆说:“当人们在人行道上、在我课堂对面的门廊里正在饿死的时候,我的那些优雅的经济学理论又有什么用呢?生活每况愈下,穷人更加贫穷。我开始痛恨自己傲慢自大地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可以找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我们大学里的教授们都智力过人,但却对我们周围的贫穷一无所知。为什么那些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的人都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尤努斯觉得自己要从理论书本中走出来,要去接触现实,调查研究,下决心全力帮助那些饥寒交迫的穷人。
  1976年,尤努斯在乔不拉村调查,发现一位编竹椅板凳的妇女工作十分辛苦,每天却只能赚2美分。他非常吃惊:这样一位勤劳灵巧、能制作漂亮竹椅的妇女,每天只能赚这么一点钱!那位妇女解释说,由于没钱购买制作竹椅的材料,她不得不去找一位商人借钱;商人只许她把竹椅卖给他,收购价还由他说了算。尤努斯想,要是这位妇女能借到一笔低息小额贷款做本钱,不就可以挣更多的钱,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吗?此后,他找了好几家银行,甚至找到政府部门,希望他们可以贷款给村里的穷人,得到的回答却都让他失望透顶:穷人还不起债,把钱借给他们等于打水漂!
  
  穷人的银行家
  
  尤努斯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情。他用薪水和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万塔卡(孟加拉国货币,相当于300美元),开始给这个村的农户做小额贷款。农户从他手里贷款做买卖,一点点赚了钱,基本上都很有信用地还清了贷款。尤努斯的业务越做越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贷款范围扩大到相邻的各个村子里,贷款农户从不到100人增加到4.5万人。这时,尤努斯萌生了自己创办全球第一家专门向穷人贷款的乡村银行的想法。
  尤努斯把这次探索命名为“格莱明工程”。在孟加拉语中,“格莱明”是乡村的意思。这项工程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最终得到了政府认可。1983年,孟加拉国政府正式批准尤努斯成立格莱明银行。至此,尤努斯的小额信贷业务走上了规模经营之路。截至2006年,格莱明银行累计放贷53亿美元,帮助400万穷人脱贫自立。
  格莱明银行彻底颠覆了传统银行的规则。格莱明银行各个支行办公室就建在开阔的田野上,一长排平房被分割成许多房间,没有电话、打字机,更没有地毯;工作人员主动下到田间地头拜访借款农户,他们之间也不签署借款合同,因为大多数借款者都目不识丁;贷款主要用于做各种小生意:做冰淇淋的棍,修理收音机,加工芥末油,或是培植榴莲。
  格莱明银行是世界金融史上第一个专为穷人服务的草根银行,贷款对象完全是穷人,其中妇女占到97%,每笔贷款以100美元为单位。尤努斯发现,把钱借给那些原本没有什么赚钱机会的妇女,通常会给家庭带来更大收益,改善更多人的生活。向女性贷款,在孟加拉这样一个伊斯兰国家尤其难得。按照教律,妇女不能走出家门,除了男性亲属外不能和陌生男人接触,更不能经手金钱方面的事情。刚开始时,很多妇女见到上门服务的格莱明工作人员会说,你把钱给我丈夫吧。工作人员却不能这样做,因为当地不少男人都喝酒赌博。工作人员常常只好站到乡间的空地上,通过中间人(基本上都是受过一些教育的女性)和妇女们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把贷款业务推销给了这些最不可能的客户。乡村银行的小额贷款为穷困妇女创造了更多赚钱机会,帮助她们摆脱传统束缚,提高了社会地位,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人生态度。
  这个穷人的银行有一套精心设计的管理模式。尤努斯利用乡村人重友情和脸面这一心理,把借款人分成五人小组,确立熟人互助监督机制。如果其中一人还款有困难,另外四人会想办法来帮助他。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抢走了银行职员收回来的贷款,他的家人发现后,很快跑到银行道歉并如数归还。
  就这样,格莱明银行维持了高达99%的还款率,稳居世界银行业之首。现在这一小额贷款模式已被复制到了100多个国家,不仅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连美国也开始效仿。可以说,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9000万穷人从中获得了贷款服务。
  
  为穷人点亮“阿拉丁神灯”
  
  尤努斯意识到,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可能是穷人手中的“阿拉丁神灯”。1997年,他又创办了非盈利性的“乡村电信”业务,让偏远乡村的人用小额贷款购买手机。手机由同村村民共用,每次收一点钱,手机持有者即可用以归还贷款,赚取部分利润。截至2003年,乡村电信已贷出50万部手机,每部手机平均涵盖2500人。到2004年,手机已分布9400个村庄,可替2300万人服务。哪个村庄出现意外灾害或疾病,哪里有什么商机,各类有用的信息都可借此快速传递。尤努斯新创的乡村电信,使穷人得以享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为穷人开辟了一条快速获得信息、应付环境变化的通道。
  2003年,尤努斯又把目光瞄准孟加拉国数以百万计的乞丐,发起“奋斗成员”项目。他的格莱明银行向乞丐提供贷款,不收取分文利息。在他看来,与其向乞丐施舍,不如给他们钱,指导他们做生意。在尤努斯的倡导下,大约6万多乞丐参加了这个项目。他们先从格莱明银行贷款,然后用这笔钱购买一些廉价食物,上门推销给当地妇女和孩子。这样,原来的乞丐就变成了自食其力的推销员。尤努斯还准备建立格莱明一达能食品公司,向穷人提供营养好、价格低的婴儿食品。此外,他还打算开展低成本眼睛保护并可以进行视频会诊的乡村医院建设项目。
  得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大家认可了一个梦想,一个通往没有贫困的世界的梦想!我感到异常高兴。这个奖将激励我继续献身于改善穷人的生活,它将是我未来时光中巨大的动力来源。”
  他表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仍然会全部用于帮助穷人。
  “穷人,只应该出现在博物馆里。”这是尤努斯的口头禅。
其他文献
收拾旧东西。柜子里面几大本厚厚的剪报缩在最深处,拉出来,一下子被灰尘呛了。用手拈着页脚翻了几页——每一篇稿子仔细地贴在A4纸的正中间,边缘剪得很仔细,背面的胶水涂得也很均匀;稿子的右下角,一笔一画地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某报第几版。  那是很多年前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剪报。那时,收到样报,不着急看,忍着,非得回家坐在灯下,展开报纸,细细读完自己的,然后把同版的文章也认真读完,再回头重读一遍自己的。之后,就
期刊
有一所位于偏远地区的小学校由于设备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烧煤锅炉来取暖。有个小男孩每天提早来到学校,将锅炉打开,好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气。  但有一天老师和同学们到达学校时,发现有火苗从教室里冒出来。他们急忙将这个小男孩救出去,但他的下半身已被严重灼伤,整个人完全失去了意识,只剩下一口气了。  送到医院急救后,小男孩稍微恢复了知觉。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听到医生对妈妈说:“这孩
期刊
一日,我与上帝一同出行。   路过一条河时,我看到水里有一个人在挣扎,我指着那个人问:“上帝,为什么你不去救那个人,难道他没有向你祈祷吗?”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祷了两次,但我也救了他两次——第一次我让一根圆木从他身边漂过,他没有去抓。第二次我让一个人划着竹筏从他身边经过,他又不肯去抓那个人向他伸出的手。你让我怎样去救他,难道非得我亲手去把他拉上来?”我哑口无言。   我们继续前行,又路过一座城
期刊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是我在一家卖甜圈的商店面前见到的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
期刊
那种恍惚从宋词中飘散出来的清丽婉转,那些氲氤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虽然水并不如苏杭多,虽然这里曾经是行商坐贾们的故乡,但是岁月淘洗之后,过往的世事民经所存无多,却留下这些清净脱俗的建筑,一不留神就带出了江南的灵秀,却少了脂粉气。行走在宏村、厚岸和查济那些洁净的青石板路上,如果是雨后,便仿佛能看见戴望舒钟情的女子从烟雨蒙蒙中、从历史的薄雾后走出来,一时间,人便似
期刊
他和另外两个钳工决战“四强”晋级比赛。他们同是全国优秀钳工排名在前十位中的佼佼者。  比赛的题目是锯一个镂空的钢花,要求完成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锯完的钢花要精确到和模具上的一模一样,要能严丝合缝地放进模具才算是胜利者。  比赛前他信心百倍地说,凭他的技术,胜出者必定是自己。  在距比赛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时,他举起了手。他说,如果有更大的胜算机会,那么他这么做就一定会给另外两名选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期刊
时光飞逝,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本世纪人类在爱的艺术上没有长进,反而退步了。外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自由度越来越大,可是。让人感动的真正的爱情却越来越稀少。年轻的一代似乎是爱情免疫者,早早就学会了世故权衡,理智算计,按时开始异型间的厮混游戏,却不容易单纯地,纯粹地去爱。成年人也有问题,大家习惯于嘲笑真挚和强烈的感情,仿佛那是一种可耻的疾病,公开的冷漠自私倒是入时的表现。  也许,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可
期刊
他和她亲梅竹马,从小开始,他就是她的守护神,只要有人欺负她,他总会挺身而出,而不管对方的块头比他大多少。因此他常常被打得鼻青脸肿,而她总会温柔地擦拭他脸上的伤口。他每次都说,长大后,我要娶你为妻。她笑笑,一脸的灿烂。  初二那年,她得了肾病,休学一年。他得知后,每天都会按时到她家进行辅导,他做了两份笔记,一份给自己,一份给她。  他画了一个小老鼠在上面。他说,你看,那就是我,我以后天天缠着你,他又
期刊
有一个男人被老板炒了鱿鱼。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工作难找,而他的家人都指望他的工资过日子呢。老板最后对他说的那句话,反复在他的脑际中回荡:“走吧,我这儿不需要你了!”  伤心的男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见到妻子,他禁不住难过地哀叹:“我的工作丢了!我真无用!连一份工作也保不住!”  家里的空气骤然紧张。  然而,过了一会儿,妻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犹如一缕轻风吹起:“多好的消息啊!”她说,“
期刊
那个冬日我们站在池边,  太阳苍白,像上帝在责备。  干枯的草地上仅有几片叶子  树叶都变成了灰烬,只剩下  这几片灰白的叶子。    你看着我的眼神像游动着的  多少年前乏味的谜语;  我们之间说来说去的那些话  恰恰因为我们的爱而失去    你嘴角的笑容让人可怕地  负有足够的勇气去寻死;  你那辛酸的笑容轻轻扫过  像不祥的鸟的翅膀。    从那以后,爱情的欺骗和扭曲,  活生生地教我记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