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轨迹连续性跟踪系统设计与开发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保障应急车道畅通,针对车道入侵监测系统开发环节涉及的车辆轨迹连续性跟踪问题,釆用了GPS/BD双定位的方式用以提高定位精度,在接收信号丢失时采用INS定位推算下一时刻位置,已进行了低速情况下的测试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监测系统具备车道占用提醒及主动性占用车道设定的基本功能,进一步的,能够统计占用时间、时长及位置信息,并做实时上传与上报处理,可用于交管部门救援处理及技术研判。
  [关键词]车道入侵,GPS/BD,INS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9-01
  0、引言
  结构化路面设计设置的应急车道,原本仅供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应急车辆执行紧急任务或一般车辆在事故紧急情况下使用,其他情况下占用均属违法行为,非法长时占用极易造成追尾、拥堵等现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当前针对高速公路应急车道长时占用的情况[1],主要依靠单点高清摄像头及人工巡查,开发车道入侵的自动监测系统,重点监测车辆在行驶区段内是否存在应急车道占用情况、记录并实时上报占用时间,可为交通管理部门研判处理提供有效技术依据。单点GPS定位精度不高,而差分GPS在成本及面向移动作业时受到局限[2-4],因此车辆轨迹连续性跟踪问题是设计车道入侵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待解决。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由STM32F103处理器模块、BD模块、GPS模块、GPRS模块以及一些外围电路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处理器模块通过串口与其他模块相连,各个模块可以分开设计、调试,互不影响。系统首先由GPS/BD模块接收卫星定位信息,当卫星信号低于阈值时,切换至MPU6050模块来计算惯导信息,所得的定位信息分别通过串口送至处理器模块进行信息的精简提取,并且重新打包为符合GPRS协议的数据包,最后通过GPRS模块被发送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定位[5,6]。
  2、系统硬件组成
  系统供电采用LM2576型開关型降压稳压器,该种型号的降压稳压器完全满足了上述的要求,它具有3.3V、5V、12V、15V和可调节输出电压型号,在指定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条件下输出电压误差为±4%,具有低功耗的50uA的待机电流,具有3A的输出负载电流,具有热关断及电流限制保护,而且线性能力强,效率高,散热的性能优良,成本也相对较低。图2就是采用该芯片设计外围电路实现输出固定电压的电路图。
  系统控制器采用STM32F系列32位ARM微控制器,其内核是Cortex-M3。片内Flash的大小为512K。芯片集成定时器,CAN,ADC,SPI,I2C,USB,UART,等多种功能。
  系统的通信模块承接了终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数据的任务,其性能指标十分重要,关系到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鉴于系统的要求,要求通信模块小巧,工作电压和其他模块一致,功耗低,主要支持CDMA通信,根据上述要求,再结合产品性价比,本系统选择了大唐联芯LC5730型号的无线通信模块。
  3、系统软件设计
  车辆的连续性軌迹跟踪如图3所示,系统同时读取GPS和BD导航模块信息,然后比较两者经纬度距离差,在距离差值小于20cm范围内,以GPS和BD的联合均值判定车辆当前是否入侵系统标示警戒线内,若大于20cm,则读取MPU6050惯性信息,依据历史时刻数据推算当前位置点信息,并据此判定车辆当前是否入侵系统标示警戒线内;若判定侵入标示的警戒线内,则发出声光报警,并进行数据上传,若暂未发现入侵信息,则返回继续读取GPS及BD数据。
  4、实验与数据仿真
  针对GPS和BD进行了单点打点测试,如图6所示,数据漂移较为严重,以此对比,如图7所示,经过GPS和BD双定位信息确定的单点打点,数据稳定性上大幅改善,有效保障了车辆的连续性跟踪判定。
  5、结语
  针对车道入侵涉及的车辆连续性跟踪问题,采用了GPS/BD双定位信息融合,在双定位差值偏差较大的情况下,以惯性数据进行推算估计,有效保障了车辆轨迹的连续性跟踪侦测,也为应急车道占用的监测系统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正斌.GPS/INS组合导航数据处理算法拓展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 刘进一,杜岳峰,张硕,等.基于GNSS/MIMU/DR的农业机械组合导航定位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6.
  [3] 林英杰,李东杰,梁光静,等.基于FPGA的快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硬件实现[J].电子科技,2016.
  课题研究受到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10059087)资助。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汽车排放出的尾气和工厂排放出的废气,对于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污染,使得空气质量逐渐低下,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年,全球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就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和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探讨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环境的污染。温室气体的很大一部分来源都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改革开放之后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国成为了一个消费大国,社会主要的能源供给者是电力部门,我国现在正面临各项问题传统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压力加重,所以要全面的进行电力工业发展和设计,对技术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新能源;区域电网;接入影响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4-01  1 导
期刊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扩大,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及相关产业的深化革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电气自动化行业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当中,PLC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称作为可编程控制器,是计算机当中的重要构成,也是为了工业控制等专门设计和制造的。可以说,PLC自诞生之日起就带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很多行业在应用PLC之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电气自动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矿业投资与开采资本市场日见繁盛。同时,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社会各个阶层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要求矿产相关企业必须要保障矿产资源储量评估工作。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平谷市场发展还存在漏洞,包括评估机制不够完善、评估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市场混乱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矿产资源体系进行研究,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船舶设计水平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现代船舶设计理念与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船舶设计从过去的2D、3D几何模型转变为3D物理数据模型,从串行逐渐转变为并行,从个体行为逐渐发展为行业协作,从企业标准发展至行业标准。  [关键词]船舶制造;协同设计;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U6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1-
期刊
[摘 要]对滨海热电300MW机组锅炉原煤仓经常堵煤造成给煤机断煤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多次实例的分析,提出了对原煤斗,给煤机入口下煤管改造的试想,将大大解决给煤机断煤的问题,对节省助燃用油的效果也会十分明显。  [关键词]原煤仓、堵煤、断煤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58-01  滨海电厂300MW机组采用的是哈尔滨锅炉厂有
期刊
[摘 要]混合动力汽车就是指汽车以电动机和发动机两种方式做为动力来源,混合动力汽车因具有的节能环保特性成为了今后汽车发展的趋势。本文对当前我国和国际有关源驱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专利技术的现状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离合器专利技术;现状  中图分类号:U469.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
期刊
[摘 要]民航地空宽带系统,是主要针对航空应用而研制开发的地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其在当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本文则从实际出发分析了民航地空宽带系统机载设备的改装适航性分析。  [关键词]民航地空;宽带系统;记载设备;适航性  中图分类号:V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71-01  但随着机场业务量的快速增长,提高航班正常率、降低安全
期刊
[摘 要]浮选机是金属与非金属选矿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在矿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保证机械能够持续高效运行,在实际使用中,就需对机械的各部件定期养护检修。在使用过程中需对其常见的机械故障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进行诊断排除,以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行。本文就浮选机在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机械故障做出仔细研究,并提出相应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保证浮选机的工作效率,降低机械事故发生几率及延
期刊
[摘 要]数字城市是根据数字地球概念而提出的,信息化技术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使数字城市不断完善。数字城市的发展使三维模型逐步进入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中,三维模型具备了极强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有效地传达了数字城市的空间信息,因此成为数字城市研究的重点领域。作为城市空间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建筑物是三维建模的重点内容,快速又逼真地为建筑物建立三维模型是建模的重点。  [关键词]数字城市;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