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策略之探索

来源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人的认知规律,又浅入深,循序渐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行课程改革,遵循课标要求,挖掘生活中鲜活的课程资源,改变以往的陈旧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诱发学生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人本教育,基层推进的教育改革,促使我们在兴趣教学的探索路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关键词:兴趣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70-02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批判旧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时指出:“兴趣是生长中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经常而耐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还指出:“这些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不能“以任性和好奇代替了真正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事物发生兴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能够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所以教师一旦使学生对所学学科有了兴趣,就会在生活中经常地细心观察,认真地思考,天长日久,学生对这些事物的知识就会广博起来,从而对深化学习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因此,教师对青少年有目的,自然而愉快地在学习上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奋进,甚至有可能使学生自此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思维情景,心里需要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1.抓好思想教育,培养学习的间接兴趣
  
  教育起源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人要生存要发展,就强烈地需要自己变弱小为强大,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教育要懂得用需要来激发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兴趣源于需要,如果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需要,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则是无疑的。教师经常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特别是演讲一个科学家寻求真理的艰辛及科研成果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财富和个人的荣耀,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让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创造取得成绩的前景,是刺激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是理想之景。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唤起并组织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寓教于趣,融趣于教中,是兴趣的现实之景
  
  2.1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起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器材发挥电化教育特有的“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兴趣的电教材料,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快感,唤起求知欲,引起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战胜疲劳的新的力量。
  2.2 通过游戏性活动增强兴趣。巴班斯基说:“做认知性游戏的方法可称为重要的刺激学习兴趣的方法。此法依靠在教学中创造游戏的情景来进行。”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学生通过团体游戏引起兴趣,可激发学习责任感。学科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得主动,玩得开心。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2.3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发展兴趣。
  法国的教育思想家拉伯雷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将教学组织成为轻松,愉快及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学生在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一般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被压抑着。新课程的实施,课本编排,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设置以及地方课程,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既动脑,又动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兴趣。
  2.4 通过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
  现代教学论专家卡斯特金指出:“学习不是玩耍,而是劳动。也不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因此,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新课标“面向一切学生”的理念正凸现了这一特点。一堂课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授课新形式,它“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理论上实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协同发展,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努力,培养兴趣。
  2.5 设计好每堂课,保持稳定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的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得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悦,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因此,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一个小故事,小游戏或是一个演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很快地使其入情入境。授课过程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课堂内容的拓展延伸部分设计问题应尽力联系生活,这样可使学生身临其境,领会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稳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见兴趣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教育者除了在实践中运用总结外,在理论上也应该认真地了解兴趣的一些本质特征,以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更高屋建瓴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2.5.1 兴趣有一定的广泛性。古今中外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少年时期都兴趣广泛,地理天文皆通。这种广泛的兴趣促使人去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眼界开阔了,境界高了,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智力获得了多元发展,为将来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要杜绝个别学生的偏科现象。
  2.5.2 兴趣要有一个中心。当学生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放纵而不加克制,就会让兴趣泛滥使学生最终一事无成。什么兴趣都成了自己的重点或中心,结果什么中心也没了。卡尔•马克思青年时代对法律、音乐、哲学、新闻、经济学等都发生了浓厚兴趣,他选择了哲学、经济学为兴趣中心,坚持不懈,最后在哲学、经济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2.5.3 兴趣需要相对稳定。兴趣虽然很好,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漫不经心,或对兴趣朝三暮四,也都不会获得成功的。
  总之,多年的教育实践显示:当学生对某方面感兴趣的时候,这种兴趣就会引导他积极地学习并从事这方面的学习实践活动,从而有长足的进步,甚至有超常的发挥。兴趣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动力。
  
  参考文献
  [1]睢文龙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4]罗利建著.《人本主义教育》,中国经济出版社
其他文献
武警郑州指挥学院训练部军事理论教研室中牟451450  摘要:当前武警部队院校担负的使命和办学目的,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监督,大力推进院校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督导  [中图 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83-02    武警部队院校担负为武警部队培养和造就“打得赢”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加深了人们对信用风险度量重要性的认识,KMV模型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文章运用KMV模型,比较各组样本违约距离的差异,I#-,得出了如下的结
摘要:提高动画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十分必要。为此,必须克服各种模糊认识,构建含概艺术韵味的人文社科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使其不仅在塑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功能与价值,而且还是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惯常措施与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 创造能力  On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Of The Animati
税收文化强调和倡导开放式的税收管理。在税收工作中,通过税法、税收精神和税收资讯展开工作,税收工作的内部环境得以整合与优化,税收工作目标达成,自觉纳税成为现实。在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