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玉礼器与青铜礼器对比研究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h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铜礼器与玉礼器在商周时期的政治生活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二者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方面,同时又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政治。一直以来,学者似乎更为重视青铜礼器的政治作用和文明标志,而把出现更早、地位更高、与使用者关系更密切的玉礼器放在了次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突出玉礼器在商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明标志作用。
  [关键词]  商周时期;玉礼器;青铜礼器
  青铜器和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作为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和玉礼器成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生动写照。
  一、玉礼器
  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玉礼器主要集中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尤其是红山文化“唯玉而葬”的丧葬体系,说明玉器作为随葬器物在这一时期已有较成熟的制度。所以玉器始作为礼器之用应更早。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出土玉璧形器两件,外径4.7厘米。有学者认为这是玉器作为礼器之始。商周玉礼器的出土情况是:早商文化的玉器主要发现于商汤亳都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尸乡沟商城及其附近地区,晚商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有六器中的璧、琮、璜三种,及瑗和环,还有作为礼器的簋、盘等器。安阳市大司空村发现玉璧1件,河南省尚村岭虢国墓群发现14件,陕西、山东、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和西侯马等地出土一批。从出土玉器和古籍记载来看,商周时期玉器作为礼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作为祭祀用玉
  《周礼·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六器是专门用来祭祀天地和四方之神的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其实从考古资料来看,祭祀用玉并非仅限于六器,玉刀、玉戚、玉柄形器、玉人等都为祭祀用玉。
  (二)作为礼用玉器
  礼用玉器是指用于政治礼仪活动和象征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玉器。具体表现是以不同的器类和同一器类的不同尺寸代表不同的身份和等级。周代用玉制度从天子到伯分为四个等级,即天子用纯玉,上公用四分真玉一分假玉,侯用三分真玉二分假玉伯用真、假各一半之玉。《周礼·春官》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瑞”,《说文解字》释:“瑞,以玉为信也。郑玄注解曰:“人执以见日瑞……瑞,符信也。”可见,六瑞是职官符信玉器,由天子按职级颁发,以表示朝廷命官和各方国诸侯的大小尊卑。
  (三)作为随葬用玉
  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考古墓葬中都有玉器出土。尤其红山文化墓葬中更是“唯玉而藏”。随葬用玉有死者生前所用玉器,还有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葬玉。《周礼·春官·典瑞》云:“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大丧,指为统治者举行的丧礼。饭玉,古丧礼中用以纳于死者之口的碎玉杂米。琀玉,放于死者口中的器物。有璧、玉蝉、玉鱼、琮、珠等器物。除此之外,商周时期葬玉还包括玉枕、玉塞、玉覆面等。这些随葬玉器的使用从数量、种类等方面反映了死者生前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如琀的使用,《周礼正义》郑玄注解说:“天子琀玉以玉,诸侯以璧。”说明天子与诸侯之间在琀玉方面是不一样的。
  (四)作为佩戴用玉
  作为佩戴用玉既是装饰品,又是权力、地位、身份的象征。佩戴用玉的等级表现在佩玉的形式和玉材使用上。《礼记·玉藻》云:“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其中,以玉的色泽、质地来表示不同等级。《周礼·考工记·玉人篇》载:“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二、青铜礼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乃国之重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青铜器获得发展,铜器种类繁多,铸造技艺高超,纹饰精美。商周时期青铜器既是生活用器,亦是祭祀随葬之礼器。礼器从用途上可分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等。以鼎为代表的青铜礼器在商周时期有一套使用制度。对此,研究者颇多,他们归纳出商周时期一整套用鼎制度,李玉洁指出,商文化殷商文化系统鼎的组合呈偶数形式。如商代妇好墓出土铜器,后母辛大方鼎二件,圆鼎,六件一套;妇好联体甗四件一套,妇好分体甗四件,二套; 妇好高体觚四件一套; 妇好镂空爵六件一套,妇好四棱觚六件一套。而周文化系统的礼器鼎的组合形式呈奇数。河南辉县琉璃阁M8 出土有盖列鼎五、无盖列鼎七、鬲六、簋四、罍二等; M55 出土的有盖列鼎五,无盖列鼎七,簋四、鬲六、簠四、豆二、 壶二等;M60 出土大鼎一,有盖列鼎五,有盖列鼎九,无盖列鼎九等。诸如此类的文章或著作深入研究青铜礼器,研究成果丰富深刻,足见青铜礼器的地位之重。
  三、玉礼器和青铜礼器的对比
  青铜器和玉器作为礼器,大多出土在墓主人社会地位较高的大中型墓葬中。商周时期重要的墓葬都见有青铜礼器和玉礼器同时随葬。而青铜礼器和玉礼器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往往显示墓主人的身份,青铜礼器和玉礼器的品种都比较齐全。如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器468件,其中礼器品种较全,形式多样。共有210件。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炊煮器有鼎、甗、甑形器,数量仅次于酒器,约占礼器的20%;食器只有簋一种;酒器数量最多,占74%,有偶方彝、方彝、斝、爵、罍等15种;水器有盂、盘、罐3种。出土玉器约占随葬总数的39.2%。这批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齐全。特别是雕琢成人物和各种动物形象的装饰品,姿态多样,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工艺极为讲究,显示出当时的琢玉工艺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礼器175件。有琮、圭、璧、环、瑗、璜、玦、簋、盘等10种。以璜为数量最多,共73件。   由于青铜器出现晚于玉器。所以玉礼器的使用要早于青铜礼器。中国古代社会,青铜器从实用到礼器的转变其实是对玉礼器的一个补充。这一点在墓葬中体现尤为明显,新石器时代墓葬中有大量的玉随葬,根据墓主人身份的不同,随葬玉器的数量和品种亦不同。所以在青铜器较多数量使用以前,由于陶器、骨器等其他器物的普通性,玉器便成为青铜器权利和地位主要的象征。那么青铜器出现以后,或者说青铜器较多数量使用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随葬应该是对玉礼器的辅助。由于玉器相对珍贵稀少,从整个出土情况和单个墓葬情况看,数量上不如青铜器。但是,青铜礼器表现出的重要性始终没有超过玉礼器。这表现在:玉器作为礼器在生前的使用和死后随葬与主人关系更密切。或者说更具有“人性”。如生前使用除作为祭祀所用六器外,多是随身佩戴之物,死后随葬器物位置或者墓主人身上,或在身体周围。河南安阳市花园庄54号商代墓葬,随葬器物极为丰富, 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竹器、象牙器、金箔、贝等。其中,青铜礼器主要放在棺椁之间的南北两端,青铜兵器大部分放在椁内棺外的东西两侧,玉器大部分放在棺内,璧、戚等放在墓主上身两侧,四件龙形饰放在墓主背部, 从头到脚基本呈一条直线,玉管主要放在墓主的胸部及腹部。从西周弓国墓地的出土情况亦能看出玉礼器和青铜礼器随葬的情况。西周鱼国墓地竹园沟13号墓,青铜礼器放于墓主右侧与二层台之间的空档里,有圆鼎、方鼎、簋、盘等器物。棺内墓主人头部放置舌形玉饰一件、玉鱼五件、串饰一组、玉柄形器一件、玉璧一件、腰部放玉戈两件。从商周时期青铜礼器和玉礼器随葬的墓葬来看,玉礼器始终放于墓主人身上或身侧,而青铜礼器一般放于棺外。可见玉礼器高于青铜礼器的地位,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
  青铜礼器和玉礼器从个人使用、公共祭祀、丧葬等方面全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青铜器被认为是夏商周时期政治的象征,被广泛地作为探讨文明起源的因素之一。玉礼器作为使用时间更长,被赋予“人性”的器物,更加细微全面的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政治生活,理应是研究商周政治制度最重要的对象,同时也是文明起源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或者说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注释]
  (1)张得水:《史前玉礼器的起源与发展》,《东南文化》,2000年第11期。
  (2)周南泉:《中国古代玉器断代与辨伪玉礼器》,蓝天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3)薛世平:《玉在周代礼制中的文化蕴义》,《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4)卢兆荫:《古玉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5)姚士奇:《中国玉文化》,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98页。
  (6)白文源:《古玉研究》,广陵书社2012年版,第48页。
  (7)李玉洁:《殷商与两周用鼎制度的区别研究》,《中原文物》,2012年第2期。
  (8)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 :《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9)徐广德、何毓灵 :《河南安阳市花园庄54号商代墓葬》,《考古》,2004年第1期。
  (10)卢连成、胡智声:《宝鸡弓鱼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保安族是13世纪来自中亚细亚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在青海同仁及甘肃积石山与藏、土、汉、回、撒拉等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保安族人口虽少,居地偏隅,却创造了宴席曲、花儿、劳动号子等10余种体裁多样、富有价值的音乐文化。保安族历经先民聚合期、青海同仁期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保安族不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促进了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本文透过历史尘烟,从音乐学、民族学
<正> “文学是人学”这个过去曾被当成修正主义批判的命题,随着“四人帮”的覆灭,冲破了他们制造的封建法西斯“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的罗网,又恢复了它的名誉和地位。四
本文对高强度非调质贝氏体钢20Si2Mn3Mo轧制裂纹的性质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列出了金相和扫描电镜的实验结果,提出了避免高强度贝氏体钢轧制开裂的途径。
<正> 1 前言 高低温自动控制仪是科研单位的常用设备,尤其在系列冲击实验中更加需要。虽然高温控制仪定型产品很多,但适用在300℃以下和近于室温的温控仪较少,尤其室温之下的
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专业人员应由哪些类型组成?为实现多类型的专业队伍应采取哪些措施?这些问题已经越来突出地越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 (
[摘要]明代长城也叫边墙,古浪县境内有三道边墙通过,现存150.8公里,敌台烽燧103座。本文对古浪明长城的分布、夯筑方式、存在病害、保护维修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古浪;明代长城;长城保护  [中图分类号]K92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70-02  古浪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连景泰,西接凉州,南依祁连山脉,临腾格里沙漠,历来是兵家必争
<正> 从事金相试验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常常需要对自己收集积累的照片进行加洗、放大,以便于在工作中参改、撰写论文或编写资料,进行技术交流。在因保管不善底板已经发霉变质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α-Fe中~(57)Fe核处的超精细磁场(H_n)的来源,并用穆斯堡尔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下~(57)Fe核处的超精细磁场H_n(T),同时从理论上并借助于计算机求解出不同温度(T
本文就焊接材料钢板的冲击试样开槽位置对冲击韧度的影响,选用SM-5BV板厚50mm焊接板作成10&#215;10&#215;55标准冲击试样,分别在焊缝、熔合线、热影响区开V型槽口,均做0℃低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中,新发现了少量白陶残片,研究者十分重视,经科技检测分析确认为高岭土材料,考古学分析确认是马家窑白陶。笔者查阅检索了相关资料,并未获得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