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科研、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去适应工作上的机遇和挑战,要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研究,以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管理;服务;创新
  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管理和储存文献的组织机构,肩负着教师科研教学、学生学习拓展视野的重要作用,它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庞大的信息量和丰富的文献资源开始不断涌现,这给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十分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开展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才能更好地去满足新形势下的时代需求。
  一、创新管理模式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与科研的主阵地,它对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提高人格素养、拓展视野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用科学、严谨的发展观态度去探索图书管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管理观念
  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上是以“藏书”为主要目的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是将重要的纸张、书籍等文献进行收藏和归纳管理,在保证好藏书的前提下,允许人们借阅(对于一些文献的孤本、珍品等,则不能或不会轻易借阅)。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上是以“重藏、重管、轻用”为主,文献往往会被放在重要位置,而读者只能处于次要的位置。而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要意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和作用,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以“重用轻藏”的观念展开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以此来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探究。另外,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进行创新和有效结合,以多样化的管理理念让图书馆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有序、便捷(如,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管理、采购等)。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图书馆及其管理人员来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前提下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创新,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高校师生。具体为:(1)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如:开展计算机技术管理和运用等技能知识的相关学习、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管理水平;(2)对管理人员的图书馆市场应变能力要进行着重培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图书馆自身的综合特征,为管理人员提供定期的培训服务,让他们在了解图书市场发展动态的同时,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行自主创新,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三)信息化背景下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信息资源不断涌现,这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纸张式收藏、实体文本式登记管理模式已经变得十分落后、繁琐,它不仅增加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占用了图书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并且,大量的文献资源不断涌现和更新,亟需图书馆对其进行收纳、整理和收藏,并及时提供给高校师生,这就需要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在掌握图书馆特点的同时,了解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走向,积极对图书馆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对图书馆的文献进行分类归纳管理,还可以通过网购的形式采购需要补充的书籍等,这样不仅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变得快速、便捷,也能大大的减少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更好地为广大高校师生服务。
  二、创新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它的主要责任已经不再是收藏文献,而是开始侧重于服务广大师生,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服务。对于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具体表现为:
  (一)创新服务理念
  目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主要是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来完成的。由此可见,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掌握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才能给我们的高校师生提供科学、系统、人性化的服务。如:在对读者的服务时间上,可以将固定的服务时间改为经常性的人性化服务,让读者可以经常来图书馆进行借阅书籍和学习;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对读者群进行改革创新,不再拘泥于本校读者,开始对社会读者进行有偿性的借阅和服务等。
  (二)创新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来为读者提供服务。首先,提供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例如:对于网络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开发、有目的的甄选和下载,并且可以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网上查询、阅读服务,同时建立和开发本校的科研、教学成果数据库,以便于及时为读者群提供校本服务。其次,对于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深加工,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现有的文本数据资源,找出有自身特点的板块进行自身的品牌资源创建,进而使自身能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体系的创建主要表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让读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源时更好地使用这个数据库,并让我们的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服务于社会。
  (三)创新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要进行创新,首先要结合当下的网络技术。例如:对网络咨询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与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QQ、BBS、E-mail、微博、微信等软件技术进行互动式问答交流。不管我们的管理人员在何地、何时,只要有网络技术的支持,就算是只有手机也能为读者提供解答服务。其次,提供个性化服务。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而进行的服务。如,根据某毕业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相关文献资源和查重服务等。最后,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当下的高校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借阅服务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可以开设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远程服务。
  三、结束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文明进步的主阵地,它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只有将自身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结合,积极对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才能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拓展视野提供重要帮助,才能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创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学技术馆)
  参考文献:
  [1] 邵伟波.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2] 金春福.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3] 孙悦.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4] 薛孟晓.基于信息生态的高校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5] 杜文淼.网络阅读文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满意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5.
其他文献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这必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必
文化的强弱,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渗透和文化竞争,使我们的文化家园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我们需要转变传统观念,调整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建设新时
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时候不仅仅成为审理中的程序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判决的结果。然而,当一个施工公司一旦与不具备发包资质的发包方签订了施
在最近揭晓的2000—2001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中,我校共有九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陈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三题》获特别奖;王廷惠的《知识经济背景下全
经济越发展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走进地处浙西的龙游县姚西塘村,只见新房林立、村容整洁,家家户户都看上了电视、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煤气灶……已经当了33年村支部书记的姚
年已花甲的母亲最喜欢做菜,为提高厨艺,她还常坐在电视前,看里面的饮食节目。每逢我们回家,母亲都会在厨房里忙碌,做她新近学来的菜肴,让我们品尝。我们刚吃一口,母亲就迫不
很长一段时期内,受西方主要政治思潮影响。中国社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社会思潮展开了激烈交锋和辩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主要政治思潮的主要特征、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
遗产债权的实体保护,要以程序保障来实现。在重实体、轻程序实行无条件限定继承的我国,遗产债权的保护一直处于制度设计的忽视点,如何保护好遗产债权人的利益?设计好遗产债权保护的程序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以在我国继承法中设立遗产债务清偿程序。关于遗产债务清偿程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程序的提起  能提起遗产债务清偿程序的主体通常是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酌给
5月21日至28日,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应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邀请,率团访问台湾。此次参访主要针对文化、教育进行交流,走访了台北、台中、南投、台南、高雄、花莲等地
自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两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