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清华学派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清华学派"指的是1930年代前后,以叶公超编辑的后期《新月》、《学文》等文学刊物为主要批评园地,以清华大学文科特别是外文系为核心的文学批评群体,其成员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北平高校的一些师生。该学派主要成员以叶公超为中心,包括清华外文系学生钱钟书、李健吾、常风、郑朝宗和外系学生李长之等。他们深受欧美文艺熏陶,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英美新批评的观念,强调作品的中心地位和文学的审美特性,在方法上普遍运用"扩展的比较法",注重批评的独立品格和个性,在实际批评中提出了不少特立独行却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知灼见。该学派在理论和批评实践上都有着不俗的成绩,但在当时和之后相当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与之相称的反响和关注,这或许与其浓郁的学院色彩和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
其他文献
把当地说成"尧舜故地",是明代山西平阳府州县方志纂修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文化现象。但我们不能把方志中的记载仅仅作为既定的结论,而应将其作为可以进一步分析的文本。在晚明民族矛盾激化和皇权专制的双重矛盾中,地处山西平阳府的士大夫之所以非常一致地强调这里是"尧舜故地",一方面是在极力彰显该地域汉民族发源地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他们在专制皇权下极力表达"致君尧舜"的苦盼。这反映了地方士绅在不断变化的国家话语中灵活阐释传统文化,在观念上重塑地方形象和强化地方认同的一种积极努力。
马勒是创作歌曲和交响曲的作曲家,二者是容易区分的。1907年,他在用30年的时间创作了8部交响曲和很多歌曲之后,开始写一部和以往的创作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的作品《大地之歌》。这是一部为管弦乐队和两个独唱者而作的6个乐章的作品。
期刊
我院学报编辑部约我写篇有关“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纪念”的回顾性文章。我虽然没有经历重庆国立音乐院的10年,但我确是有幸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央音乐学院的创办,特别是伴随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的建设发展渡过了整整55年。
1930年代,重组后的清华政治学系拥有一批有海外名校留学背景的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其研究主题涵括了政治学原理、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四大领域,外围以法学为基础,细化到对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的具体研究。清华政治学人打通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主要教学科研人员形成了与自身特长相结合的研究路数,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现实关怀,敢于向国际学术大师发起挑战。他们在内部具有高度张力的学术团体讨论中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并且注重基础研究与前沿研究的结合,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这些使得清华政治学从研究主题到学术
期刊
期刊
期刊
每一个学习西方音乐史的学生都会了解到阿坎杰洛·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在器乐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在四百年前,科雷利1713年去世时,说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器乐音乐作曲家毫不夸张。①一般情况下,那个时代作曲家的作品随着他的逝世而消失,马上被一批更年轻、更为时尚的作曲家的作品取代。但光是科雷利的作品第5号就在1700年初次出版后的100年之内重印了超过50次,并且从来没有绝版过。在18世纪,他的音乐广为流传,从美洲新大陆到中国宫廷。他的三重奏鸣曲的一些早期印刷版本至今还保留在中国国家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