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区皮瓣在大面积面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区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1990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筋膜皮瓣转移术修复17例面颈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15例采用组织扩张的方法,2例直接转移皮瓣,供区植皮;12例为中重度颏颈胸瘢痕粘连,采用双侧扩张的颈肩区皮瓣转移修复。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29个皮瓣全部存活;1例颈肩部扩张器置入术后出现血肿,经血肿清除术后正常行组织扩张治疗。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7 cm~ 35 cm×15 cm。10例患者获得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面颈部瘢痕均得到明显改善,颏颈部形态满意,未见继发挛缩畸形,皮瓣颜色、质地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肩部无明显功能障碍。

结论

以锁骨上动脉为蒂的颈肩筋膜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

其他文献
期刊
胰腺导管腺癌恶性程度极高,肿瘤相关死亡率逐年上升。尽管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提高,但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一期切除难以彻底治愈,需要围手术期多学科治疗。随着"潜在可治愈胰腺癌"这一概念的提出,临床医师需要在术前对胰腺导管腺癌的可切除性进行准确评估,并通过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及辅助放化疗等多学科治疗,提高R0切除率并降低肿瘤早期转移风险。因此,对
期刊
期刊
期刊
基于人种差异和临床环境复杂,建立中国本土化防治指导规范势在必行。因此,2017年烧伤、整形以及皮肤科等12名专家历时2年,制定了"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提出了诸多与时俱进、适合中国临床现况的推荐意见。现就瘢痕分类、评估、防治、新兴技术的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介绍与解读,并对形成共识的背景及立论依据进行简介。
期刊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以手术治疗耳部瘢痕疙瘩为共同参照,比较手术联合多种干预措施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性。方法以"(((((((((((Ear, External[MeSH Terms])) OR (Ears, Exernal)) OR (Outer Ear)) OR (Ear, Outer)) OR (Ears, Outer)) OR (External Ear))) AND (((ke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联合补片修复深度烧伤后瘢痕性腹壁疝的效果。方法200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11例深度烧伤后瘢痕性腹壁疝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6岁。致伤原因:电烧伤8例,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后火炉烧伤2例,铁水烧伤1例,均为腹壁Ⅳ度烧伤。病程1~11年,平均4.1年,疝大小6 cm×6 cm~12 cm×11 cm。全麻下切除瘢痕,采用补片结合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本组有7例使用聚丙烯补片,2例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能较好地矫正乳腺癌术后皮肤及组织的大量缺损,但术后出现皮瓣静脉淤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综述。出现皮瓣淤血的可能原因有静脉血栓、穿过中线的静脉交通支不足、深浅部交通支不足、吻合静脉的选择不当等。目前最主要的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查,也可通过辅助检查来诊断。术前的血管评估尤为重要,预防淤血的具体方法各式各样,但主要以静脉增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