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十大状元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证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有婚约,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不喜欢公主,非要迎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派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郑颢娶了万寿公主。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士良讨了帖子去找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来年非考中状元不可。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对裴思谦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可!”高锴无奈地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思谦说:“卑吏便是。”不得已,高锴只好让他当了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亲临讲武殿主持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结果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状元。
  最自信的状元——胡旦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玩。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书生,问书生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并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知县的公子一听,大笑:“此乃一瞌睡汉。”书生非常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知县的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一名及第,不输你。”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知县的公子——胡旦。纵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并且在殿试中发挥更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最悲惨的状元——陈安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十二人复查。可是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中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是莫须有的事,朱元璋却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二十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
  明孝宗时,二十八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被鲁铎夺去了,他得了第四名。殿试时,康海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康海一时名扬天下,朝野景慕。能与康海家沾上边的,都引以为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史大成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而皇上御览后,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位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最能吃的状元——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然而写字很慢,所以在殿试时他揣了三十六个馒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李蟠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认为李蟠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钦点他为状元。与李蟠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最侥幸的状元——毕沅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夜,毕沅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他们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四月二十六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第二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也的确不行,他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论,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其他文献
从选择站立的那一天起,  它就不曾弯曲过。  当它枝繁叶茂、光彩夺目时,  既为季节,也为自己,  风姿清雅,盎然而歌。  从选择守护的那一天起,  它就没有离开过。  当季节轮回、万物交替时,  既为信念,也为自己,  坚定不移,傲然挺立。  从选择成为一棵树的那一天起,  它就不曾后悔过。  当它落叶缤纷、满目风霜时,  既为土地,也为自己,  悄然蓄积,等待重生。  选择,  既是态度,也是
期刊
走着,走着  天上的花瓣雨旋落  大地添上了一件多彩的新衣  走着,走着  微风梳理着我散乱的头发  花瓣雨旋落  装饰了我刚刚整理的头发  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走着,走着  原先奔流的小溪放缓了急促的脚步  它变得不再单调  似有一朵庞大而绚丽的花儿覆盖着它  花瓣雨旋落  指导老师 余凤云
期刊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酣畅自在的小长假、一堆苦大仇深的作业、一波怨声载道的补课……最近话题讨论很热烈,总结起来都是国庆长假惹的祸!可是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大拇哥很不开心,为什么你们只想着放假,只知道抱怨假期补课,却没有人想到祖国的生日呢?安安静静做个爱国的红色少年真有那么难?  榆木和桃木:“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胸前。”小时候我最爱唱这首歌,但如今惭愧地发现,如果没有旋律,我都不
期刊
1  在周五下午最后一节的班会上,大家早已迫不及待地盼着放学铃声响起,然后背上书包撒欢一般冲出教室,享受这个姗姗来迟的周末。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看着手表,在距离下课最后一分钟的时候,用最高分贝颁布“圣旨”:“下周一咱们班会转来一位女生,刘毛毛,到时候她就和你同桌了。”  我心里一惊,为什么要和我同桌呀?我可是问题学生,每次考试都拖班级后腿,早都习惯了独来独往,更习惯于别人的无视和不屑,横空安插一个女生
期刊
【典型案例】  潇潇是一名初中女生,成绩优秀,是班里的活跃分子,只是性格过于活泼,甚至让很多男生汗颜。她能与许多人迅速交上朋友,与他们热情地交谈。不过很多同学表示,虽然潇潇很热情、很爽朗,但是他们并不太喜欢她,原因就是她的过度热情和亢奋——她的话匣子一开,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别人根本插不上嘴,只能沦为听众;她还老夸自己聪明、智商高,学习毫不费力,取笑、指责别的同学笨拙、虚伪。女同学尤其看
期刊
博士诊室  方华是个13岁的男孩,正在读七年级,身材高高大大的。可是,那天他忽然闹起了一种怪病,把全家人都吓坏了。  那是刚到中学后不久的一天早晨。一觉醒来,父母说该准备上学了,方华却愣愣地说:“上学?上什么学?上学干什么?”父母以为他说梦话问他书包在哪儿,谁知他还是愣愣地说:“什么书包?我哪里有书包?书包是什么?”这时候,父母才发现孩子已经醒了,好像脑子坏了,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想不起来。不过
期刊
读书人十有八九都幻想过开一家“任性”的书店:装修自己设计,要有大量的座椅以弥补当初蹭书时的遗恨;必须辟出一间咖啡屋,面积小点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能贵;自己不喜欢的书坚决不卖,书可以外借,全集、丛书等比较贵的书可以赊账或分期付款;除了举办不定期的读书活动之外,再办一份文学刊物……  一定会有人说,这种书店根本生存不下去。然而,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其做派比我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历
期刊
这是一场失误  那栋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是艺术班学生的琴房,贪婪的爬山虎沿着它的两壁疯狂滋长,给那栋本就古香古色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那天晚上,我就藏在那片爬山虎里。我把后背笔直地贴在墙上,左耳倾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右耳忍受着大花蚊子肆无忌惮的轰鸣。当老师们逐个从琴房里缓缓走出的时候,我拍了拍脸上肿起的疙瘩,蹑手蹑脚地从那些植物里爬了出来。  如果我的舍友大余白天的侦查没有出错的话,那个
期刊
试想我们伟大杰出的康熙帝,操着一口和本山大叔一样的东北口音与大臣们议事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大跌眼镜,甚至忍俊不禁。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差异较大,如果连语言都不通,可想而知交流会有多么不顺畅。现在推广了普通话,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基本无障碍。那么,在普通话还没有推广的古代,人们是怎么交流的呢?  柳宗元讲话靠翻译  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便有一种不得在籍贯或出生地为官的规定。此种规定也
期刊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四季之中,美景无限。古代诗人尤爱写四季,他们的生花妙笔能够把一年四季的独特魅力传神地绘成画卷。那些被流传下来很多关于四季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你都知道吗?  看 图猜诗  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晓景》写了一首题画诗。  请根据上面这幅画作背出这首诗。  诗 句接龙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乐天春词》本描写的是闺愁,却因写得美妙绝伦,使人忘却了诗中女子有何愁闷。北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