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施教 合作学习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个性,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但是,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几年来,我们对“农村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分层达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将“分层达标”教学与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走分层合作教学之路,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开发差异资源,深入挖掘教育潜能,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因材施教,分层达标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前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科学地对待这一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分层达标’”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课堂教学法‘分层达标’”,就是在课堂这一教育主阵地中,教师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题,因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划类,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确定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1.动态分组,分层施教
  依据各班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运动基础,将他们分为A、B、C三组,体能、技能困难的学生分在A组,站在队列的最前面;中等的学生分在B组,站在中 2排;较优秀的学生分在C组,站在最后面。分组采用学生自愿的方法,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分组是动态的,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自己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组别。
  为了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适合自己和发展,笔者的做法是:
  1) 元素性低起点。分层施教下的元素性低起点是指:凡是构成本学期总体目标的最基本的元素(课时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放低要求,让班内的每个学生都学深学透,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这就是说,班级中A、B、C三组学生在这一点上,起步是相同的,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也是相同的。
  2) 举一反三高落点。(1)分层确立教学目标。总的要求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全面、明确、具体、清晰,即要涵盖《课标》提出的五个方面;目标的每一点,不能模棱两可,抽象笼统;教学重点、难点必须把握得当;分层定位必须梯度合理。为此,教师每节课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吃透大纲、教材和学生。在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上,改进教法,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较高达成度。(2)优选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优选的关键是尽可能使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明白各项运动技能的锻炼价值。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关键是将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梯度,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3)改革教法、分层练习。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对A组的学生以“复习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为基本模式,开展多样性练习。对B组的学生则以“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性练习”为主,分类设计练习目标。而对于C组学生则比较强调学练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发展提高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学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缩小“知识掌握”与“获得发展”之间的差距,最终求得各自举一反三的高落点。
  2.培优补缺,分层达标
  1)分层要求,让学生自主达标。达成目标不搞一刀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A组的学生求实,即要保证切切实实达标;B组的同学求高,即要注意标准达标;C组的学生求活,即要灵活巧妙达标。在达成目标的途径上尤其注意低起点、小步子、多梯度,给运动困难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练方式,只要能达到目标的都得到认同和肯定,并鼓励越位,做到保基础也求超越结合。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个别指导,让学生自行补标。在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后,教师通过观察、抽查、互评等形式及时发现隐性问题,组织二次达标活动。重点对A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加强个别指导,或小组集体练习,在学生运动技能的泛化阶段,巧加点拨,引导他们从技术动作的大致结构入手学练。在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灵活纠正,鼓励学生多次练习直至动作技能的牢固掌握。通过这样的“填平补缺”,使个别学生通过二次达标,甚至三次达标,确保他们“吃得了”,从而促进整体的达成度。
  3)即时实践,让学生当堂固标。通过即时实践,对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辅助练习,从而巩固教学目标。例如:学习了篮球运动的急停跳投这一项基本技术之后,组织短时间、小型的教学比赛。通过比赛中学生运用“急停跳投”时出现的问题,即时地采用辅助练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此过程中,教师见机行事,加强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共同发展,特别是A组和B组的学生,在C组独特的作用力影响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巩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吃得饱”。
  4)提高要求,让学生深化学习目标。在一堂课的后半部可安排5-10分钟时间,让C组的同学来一个教学小组赛,当然也欢迎B组的学生来参与。在比赛中,可严格按照各项竟赛规则要求来进行。使部分学生能尽情张扬他们的个性,促成新的生长点。通过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比赛,促进学生冒尖,展示自己,使他们“吃得好,提得高”。从而不断深化教学目标,优生获得了更优的发展。
  
  二、异质帮导,合作提高
  
  分层达标教学模式的推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竞争意识,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教师备课负担加重,课堂上为了照顾各类学生,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分层达标教学走向学生合作学习,在分层中开展合作,自从深入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后,笔者迅速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随着《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为了便于学生之间开展合作与帮助,我又调整了原先分层达标的队列站位: 前后各一列B组同学,中间为A组和C组两列同学,教师鼓励A组和C组同学自由结对。由于学生身体发育的不同,运动基础的差异,身体素质的优劣,就形成了一种差异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这种宝贵的差异资源,指导学生通过结对合作探讨来学习各项教材内容,在交流与互助中撞击思维,拓宽、深化认识,在经验互补中共同提高。
  课堂分层达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有:
  1)集体同授中的合作。每一项教材,每一堂课,都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需要大家共同掌握,教师可以在课上采用集体同授的方法来完成以上教学内容。
  2)异组互学中的合作。由于A组同学在学习动作技能等方面的欠缺,一堂课的内容往往不能及时、轻易地掌握,这时借助与其结对的C组同学的力量来开展互帮互学,就能顺利的达成学练目标,完成学练任务,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例如:有时教师对某一动作要领强调多次不如同学间悄悄的一句话,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与了解。实践证明,将不同类的同学编在一个小组,往往更便于讨论合作交流,尤其对于A组同学,一旦有了困难,能随时获得同组其他同学的帮助。
  3)分类指导中的合作。由于课堂上针对不同类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学练目标,所以在达成较高目标时,利用分组练习,场地器材相对集中的优势,教师可以对C组同学进行拓展练习内容、难度,向更高要求尝试。这时,对A、B组的同学可以进行当堂练习,这样,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同样,对A、B组的同学也采用同样的方法。
  4)归纳总评中的合作。一堂课下来,教师应面对全体同学及时总评本课的学习内容,再次明确重点,归纳技术要领,讲评当堂练习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共同巩固的目的。
  可见,在分层达标中开展合作学习,既保证了面向全体,又兼顾了提优、补差,其一般步骤可以归纳为:分(分类自练)——合(集体观察示范、听讲解),——分(分层教授)——合(合作互学),分(分类指导、纠错练习)——合(集中归纳总结)。这“三分三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自学、教授、互帮互学、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手段,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互相制约的矛盾。
  
  三、对实施分层合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首先从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为了在分层教学中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全面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践中我们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思考之一,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个体充分自主的基础上。
  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只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对有关内容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才能调动他们的学练积极性,开展合作,若没有这一前提,课堂合作将是苍白的,流于形式的,效果也是极差的。也就是说,合作离不开自主,它是在自主基础上的合作。
  思考之二,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更好也发展。
  合作教育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新型教育理论。而分层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是将集体教授与小组学练有机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美国合作学习理论权威约翰逊认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一切因素对学生发展和学业社会化都更有影响。要想学生在课堂上顺利合作,就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合作精神,包括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情感意志品质等,具有合作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表达、这是有效合作交流的前提。
  思考之三,分层合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应用耐心磨炼学生,用热心鼓励学生,用匠心点拨学生。要想调控好学生的合作,就应在学练目标上指导,方法上引导,反馈加疏导,激励加诱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花功夫,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自己娴熟驾驭课堂合作的能力。
  由于分层合作的目标教学既注重了学生纵向个性的发展,又保证了横向的整体协调共进,从而实现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自觉地步入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正轨。实践证明,分层合作教学是切实可行的。当然,我们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情感目标的设置和渗透,教材内容的调节,这需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施良芳,等.课堂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B.S.布卢姆等.教学目标分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214423)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形式、产业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以此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制度也发生了从固定用工制到合同用工制的巨大转变。在这一市场化转
一、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的开发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
本实验利用小鼠闭合性创伤模型研究了创伤后巨噬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创伤后1、2、4、7、10天T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伤后巨噬细
互保理赔工作应遵循服务原则,本文论述了做好理赔服务的六项措施:贯彻理赔八字原则,做好服务工作;加强防灾减损管理,做好风险防范服务;积极做好灾后救助工作,实现人性化服务;加强理赔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2005年9月正式在全国颁布实施了,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一线体育教师,作为已经实验了四年的国家级实验区的一员,在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在与农村中学同行的交流中,
作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科技工作者,笔者在对“一流国家级水产科研机构”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争创一流科研机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
一、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 任务式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目标更加明确.任务式教学是相对的给学生带有一定的压力去学,
2001年底,我国加入了WTO,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关税降低了、贸易公平了,产品自然容易出口了,但外国的产品也容易过来了.我们的产品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不仅产品本
介绍了利用三菱M50数控系统模拟口控制变频器的两种方法,基于CNC计算的方法和基于PLC计算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在HD011外圆磨床头架电动机的变速控制中得到了验证。
本文从国际水产贸易的战略高度,论述了当前大力发展我国外向型渔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提出了各个方面的相关对策,对推动我国外向型渔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