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碎微空间”到“分形空间”:后现代空间的形态重构及美学谱系新变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usu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现代语境中,空间的碎微化特质成为空间形态的主导表征形式,影响到主体的生存方式与审美体验,成为当代美学和文化研究领域新的理论生长点。碎微空间的生成来自于新媒体的信息革命和社会化'微媒介'传播手段的提升,呈现出'微叙事'的艺术文本审美特质,并以'仿像''瞬间失意'等方式促使后现代主体审美体验和存在观念的变革。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后现代社会和主体物质生产方式的调整带来新一轮的空间生产和空间压缩。与空间碎微化进程同时出现的,则是建立在'自相似
其他文献
将遗传算法用于基坑地下连续墙支护优化设计中,通过编辑自动计算程序对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参数优化。算法全部约束均按基坑相关规范要求给出,通过工程实例和监测结果证明该优化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微信成为最重要的渠道,在当下乡村旅游已成为居民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只有把微信营销植入乡村旅游营销中,突出品牌形象
<正>主持人语:跨文化视野中的信息传播如何在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三个层面进行加工?这种修辞加工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影响、意识形态影响如何成为接受者的异域文化
公司治理领域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股权分散前提下经理人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对资本市场中股权集中情况的逐步认识,股东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受到了实务界和理论界越来越多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小说于1940年出版,就被公认为是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纪元,在美国文学史甚至世界历史上均占有重要位置。本论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本框架分析《土生子》这部小说。该研究是对《土生子》解读的新尝试,也为进一步研究赖特及其作品提供了新视角。论文主要由引言、主体部分以及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对赖特生平、《土生子》的主要情节和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做简
现阶段,伴随网络与数字化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球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也随之加快。虽然,我国自然博物馆现阶段的数字化建设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其发
开卷有益、见多识广,传播信息、折射文明.在<城市公共交通>迎来百期之际,作为公交人有着太多的感慨.……
期刊
本文介绍一种公共交通规划的新模式。它采用单一线路、单一方向、最多换乘一次,就可从城市的一处方便地到达城市的另一处。由于减少了公交线路和车辆,从而提高了公共交通运行速
分析了旬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三个植被垂直带的植被演替过程,总结了植被演替的特点。